APP下载

创新花开奋进路

2022-05-30

共产党员·下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李超鞍钢日方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打造最优质产品,为鞍钢高质量发展、辽宁振兴、祖国强盛作出新贡献!

——李超

“成为钢铁行业最牛的工人”,这是李超从上班第一天就立下的志向。三十余年奋楫扬帆,三十余年笃行不怠,李超用汗水和智慧谱写着创新奉献的人生华章,为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普通工人到发明家

1989年8月,李超从技工学校毕业,来到“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工作。他是从小看着父辈在鞍钢辛勤工作,听着孟泰、王崇伦等劳模的故事长大的。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推动企业发展、行业进步、国家前行的坚定和勇毅,融入了鞍钢人的血脉,也深深扎根在李超的心田。入厂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全部课程,悄悄储备着知识和技能。

入厂一年半,李超参与了一项新设备的安装工程。有一天,师傅们发现一份涉及十几块设备盖板的安装施工图与现场实际不符,盖板安装顺序难以确定,只好推迟施工。当天晚上,李超悄悄把图纸拿回家,一张一张地对比、测量,反复勾画草图,一直奋战到凌晨,终于画出了一份数据准确、顺序清晰的施工图纸。第二天,师傅们根据这份图纸,将十几块盖板严丝合缝地安放到了设备上。初战告捷,李超得到大家的赞扬,也坚定了不断创新、不断精进的信心和决心。

1998年5月,一条早年引进的冷轧生产线事故频发,刚休了一周婚假的李超被紧急召回工厂,担任生产线改造的技术总监。此后的一个多月,他白天盯现场,晚上画草图,测获了1000多个数据,画出30多张图纸。生产线改造大获成功,不仅运行平稳,还大幅度提高了产量。

2006年,鞍钢在建设冷轧4号线时,李超作为谈判小组成员赴日本参与设计审查,查找出清洗机组存在30多处设计问题。在刷辊传动轴直径问题上,李超与日方激烈争论了两个多小时,坚持要增加2毫米。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李超站起身来,一字一句地说:“如果不修改设计,就将此项写入纪要中,以后这个部位出了问题,你们要负全责!”日方最终答应修改设计,并敬佩地与李超“握手言和”。时至今日,冷轧4号线清洗机组一直保持着稳定运行。

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李超在技术攻关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完成了多个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項目。2014年,他被中国发明家协会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

从工友称赞到院士认可

冷轧产品表面锈蚀,曾经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鞍钢生产的冷轧板在强度、韧性等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钢板表面依然会残留各种乳液。李超主导完成了“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研发项目,成功解决了乳液残留问题,同时节省耗电量36%、降低现场噪声25%,累计创效4500余万元,得到全厂上下一致称赞。该项目于200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李超再接再厉,将解题思路拓展到所有液体残留上。冷轧4号线长期存在平整液残留问题,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请来国内的乳液空气吹扫专家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李超带领攻关小组仔细观察设备、分析缺陷,最终采取逆向思维,提出了“减少喷嘴、重新布局”的改造方案,立竿见影地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得知后感慨地说:“这项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由工人发明,难能可贵!”

从一人之力到团队创新

李超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他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与工友们分享,努力为企业培养更多高技能、高水平的青年人才。

2014年,新日铁设计的一套“洋设备”——雾滴分离器出了问题,不断有雪花状的碱雾从30多米的烟囱中飘出来。李超马上找到日方进行交涉。日方人员调试了多次也不见任何效果,最后只好同意赔偿鞍钢的损失。日方“认输”了,可李超却不想放弃,他说:“设备这样放着会影响环境,得治理。”李超同技术人员沈文成、张泽峰等人组成攻关小组,多次钻进雾滴分离器,分析设备工作原理和基础构造,制订了多个解决方案,对雾滴分离器进行大胆改造,大烟囱终于不再飘“雪花”了。日方的专家听说后,急切地追问李超,李超却笑着说:“这是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专利,如果你们想知道,可以通过公司谈商务合同。”

2014年,李超创新工作室成立。这是一个设备故障诊断的“专家会诊室”,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平台。工作室人员由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组成,实现了“三结合”——这正是“鞍钢宪法”的精髓。

多年来,李超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解决各种技术难题270多个,完成攻关项目994个,获得国际、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3项,国家专利73项、专有技术33项,累计创效3亿多元。李超创新工作室也先后被命名为“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李超和工友们将创新作为激发活力、挖掘潜力、汇聚智慧力量的重要使命。从“一个人作贡献”到“1+1”群策群力,李超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人才的“聚宝盆”。多年来,李超累计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操作人员50多人,其中一大批年轻人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

李超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一如既往地战斗在生产一线,和身边的同事一道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孜孜不倦、攀登求索,为鞍钢高质量发展奉献着全部才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李超鞍钢日方
Increasing the·OH radical concentration synergistically with plasma electrolysis and ultrasound in aqueous DMSO solution
Angular control of multi-mode resonance frequencies in obliquely deposited CoZr thin films with rotatable stripe domains∗
鞍钢成功试制高等级双面汽车O5板
国内首个亿吨级铁矿山企业在鞍钢成立
鞍钢“五老”学雷锋 捐资助学十八载
李超代数的拟理想
李超三系的形心及其性质
鞍钢高强汽车用钢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