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南溪区江南镇龙文化促当地乡村振兴

2022-05-30黄正婷侯小艳张明玉赵霞

炎黄地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南溪特色旅游

黄正婷 侯小艳 张明玉 赵霞

江南镇在龙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分别存在后继无人、模式单一等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在乡村振兴和非遗保护政策背景下,利用江南镇的特色龙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措施,促进江南镇龙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振兴。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地区开展得如火如荼,乡村经济发展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各地都在探索乡村经济快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着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以文化促经济的发展模式也由此兴起,成为保护传承开发乡村传统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独特的“龙肉宴”民俗就是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

以龙文化促乡村振兴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高度发展,如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成为一项社会课题[1]。2017年以来,中共中央持续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各地区因地制宜,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国家也非常看重对包括民俗在内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从而推动了我国非遗保护法治化时代的到来。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的江南镇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以“舞龙”“龙肉宴”活动为标志的龙文化。江南镇的龙文化活动在每年正月举行,按活动时间排序,依次由“祭龙”“出龙”“烧龙”“龙肉宴”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的“龙肉宴”是江南镇村民从古沿袭至今,也是目前全国绝无仅有的一项新春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村民们用舞龙灯得到的钱购买各种食材,如猪肉、鸡肉、鸭肉等,又以村为单位设坝坝宴,宴请村民和来宾,共同祈福。它寄托了江南人民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也体现了江南人民的热情豪爽和豁达慷慨,为当今研究传统非物质文化提供了现实材料。所以,江南镇的龙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价值。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文化习俗在保护传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龙文化活动举办时间有限制、活动经费无保障、相关设施不齐全、后备人才严重匮乏等。同时,这一文化习俗基本上处于尚未开发的状态。

近年来,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南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发展也整体处于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仍然存在特色产品销量低、销路窄,产业发展不平衡、品牌营销力度不足等问题[2]。

江南镇在龙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并使其发展受阻,究其原因,恐怕与二者均采取单一的发展模式有关。而要改变上述状况,在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江南镇龙文化的传承开发与当地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龙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则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以龙文化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龙文化有利于龙产品品牌建设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成为了重要推动力,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江南镇的龙文化就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从龙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龙文化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江南镇经济的发展,江南镇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促进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断推动龙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打响龙文化产品品牌,是江南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龙文化的文化价值比消费产品本身更具意义,在产品的包装设计销售中融入龙文化,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又增强了产品的附加值[3]。例如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与龙文化相结合,融合相关的龙文化故事,就能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龙文化可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现代旅游业发展迅速,各种旅游方式层出不穷,乡村旅游更是吸引了大批来自城市的游客,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乡村更受游客青睐,游客们乐于感受、体验乡村的特色文化。江南镇拥有独特的龙文化习俗,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此外,江南镇地区还拥有明清楼阁式砖塔、塔罗科血橙、牛骨头大米等特色资源,这些都是江南镇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发龙文化旅游产品(如竹编龙、龙香囊等)、建设龙文化主题公园、龙文化体验馆、打造龙文化商业一条街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4],实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龙文化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知名度

江南镇的龙文化商品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可以利用正月期间的“祭龙”“出龙”“烧龙”“吃龙肉”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区域经济的知名度。例如可举办龙文化节,设定不同的主题,依据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如龙灯制作体验、舞龙表演、龙文化介绍、农副产品采摘体验等。这类文化节,既可以促进龙文化相关产品的销售,也可以带动江南镇地区的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有效地宣传龙文化能够促进文化与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能够帮助江南镇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也能够促进江南镇经济的发展。

以龙文化促乡村经济振兴的可行性

丰富的特色资源

江南镇地处南溪区长江南岸,三面环江,长江岸线长31.7千米,林地11000亩,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的小城镇。江南镇拥有自古沿袭至今、目前全国绝无仅有的一项新春民俗——“龙肉宴”,且拥有长江黄金岸线和明清双塔、仙源湖、观音寺、长江第一湾等旅游景点。

政府的大力扶持

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政府都非常重视乡村文化和经济发展,并提供了支持。宜宾市多次召开会议,确定宜宾市“565”总体谋划,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南溪区政府制定了《南溪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0年)》,这为以“龙肉宴”为标志的民俗活动与该区经济发展挂钩描绘了具体的发展蓝图。江南镇政府抓住被確定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和建设南溪长江大桥的历史机遇,围绕“全域江南”的总体战略,以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区域最美“山水生态田园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蔬菜、水果、水稻种植等特色产业,这些对江南镇的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

便捷的交通条件

南溪区江南镇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较好。南溪区地处宜宾、泸州、自贡三市的“品”字形中心,距成都市、重庆市较近,交通便捷。而且江南镇与南溪区只有一河之隔,仙源长江大桥的贯通,使两地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也为江南镇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成贵高铁、成昆高铁、渝昆高铁等高铁线路的开通而形成的一小时经济圈也将为江南镇带来更多的客源和财源。这对于扩大江南镇龙文化民俗活动的影响,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振兴江南镇经济发展等都将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以龙文化促乡村振兴的策略

引进来,搞好特色乡村旅游

1.加强宣传,吸引游客

镇政府相关部门可使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及和电视台合作[5],来进行文化和产品宣传,增加江南镇龙文化曝光量,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

利用公众号进行宣传推送时,首先应该清晰地划分推送板块,可分为龙文化、自然景观、特色农产品、景区等模块,丰富推送内容,为游客提供相关的实用信息。其次,要注重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及时、适时向网友推送江南镇的最新发展情况和活动举办情况。再次,要重视推文的质量,推文的质量决定着宣传效果。最后,可以与其他公众号进行联动宣传,增加受众范围,提高曝光量。如“诗韵江南”就可以与宜宾青年、宜宾生活网、宜宾晚报等进行合作宣传。

微博也是一个重要平台,而且微博用户对信息的反馈相比微信公众号更快,也更加积极。微博需要专人进行运营和维护,可以加强与旅游博主的合作,利用旅游博主的粉丝进行引流,吸引点击率,文案用语要接地气,跟随时事热点。

抖音是目前使用人群最多的短视频网络平台之一,在抖音发布短视频或者进行直播也是江南镇宣传龙文化、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此外,可以与电视台合作拍摄宣传片,并将其投放到各种新媒体和广告平台。以上措施都能使江南镇的龙文化、特色产品、自然美景得到宣传推广,切实提升江南镇的知名度,打开旅游市场。

2.完善娱乐设施,丰富活动内容

第一,规范“龙肉宴”就餐流程。正月十六的“吃龙肉”活动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必要情况下,应该积极调动村里的民用车辆、发动志愿者、增派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在“龙肉宴”现场设置多个垃圾回收处理区域,划定舞龙表演处、候餐处、就餐处等。倡导游客通过微信选择地点参加活动,并在微信预定席位,扫码进入就餐区域,对号入座就餐。之后在表演场地的边缘“烧龙”,后勤工作人员利用此间隙为宾客盛饭菜,待龙灯队结束表演后,来宾就可以开席吃“龙肉”了,这充分调动了客人的视觉、触觉、味觉,使客人获得了全新的观演体验[6]。

第二,举办龙文化节。延长本来只有三天的“龙肉宴”活动,举办龙文化节。龙文化节期间,各村轮流举办“龙肉宴”作为公益性活动,不向游客收取任何费用,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同时,江南镇各村根据本村特点和情况,在此期间开展多种经济活动。如售卖微型草龙、竹编龙、竹雕龙、龙香囊等手工艺产品,展览售卖各村的特色农副产品,如血橙、大米等。

第三,建设龙文化主题公园和娱乐场所。打造龙文化商业一条街,建设龙文化博物馆、编制体验馆、舞龙体验馆、龙文化产品商店、特色餐饮店、特色农副产品店等,方便游客体验、欣赏和购买。各类体验馆、展览馆通过收取门票费和体验费获得经济收益。农副产品店通过出售村民自产的土鸡、土鸭、土鸡蛋及绿色蔬菜、水果等获得经济收入。

第四,建立农果蔬采摘基地。果蔬基地中培植的果蔬可作为商品进行外销,从而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可作为体验旅游的吸睛点,吸引游客进入基地进行农果蔬采摘体验,收取采摘体验费。这样就增强了当地民俗活动不当季时吸引游客的能力。

第五,聚合龙文化旅游景点。依托“龙肉宴”,建设以江南镇的老塔、新塔等古建筑为中心的旅游景区,吸引前来参加“龙肉宴”的游客驻足。同时,与长宁竹海和兴文洞乡石海景区加强合作,开通南溪江南“龙肉宴”—长宁竹海—兴文石海两日或三日游旅游线路。

走出去,做好线上展览销售

1.线上展览

在江南镇特色龙文化和农副产品宣传推广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展览也是一个好方法。请专业团队设计并拍摄宣传片、纪实性电影等,通过镜头记录和再现江南镇“祭龙”“出龙”“烧龙”“吃龙肉”的全过程,宣传“龙肉宴”的渊源,传达江南镇特色龙文化活动祈福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景,表现江南镇居民的乐善好施、热情豁达。通过宣传片提高江南镇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消费,通过上映纪实性电影获取经济效益。

2.线上售卖

农村的各类农产品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江南镇的各种产品,包括手工艺品,血橙、大米等农副产品,都能以现代互联网为媒介,依靠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线上售卖。挑选富有江南镇当地特色的果蔬、文化产品,设计富有龙文化气息的包装,激发游客的购买欲。

特色产品线上销售可以使用“可视产业”模式,依靠互联网、视频技术等将各种产品的制作、培植过程呈现出来。如展现手工艺制品的制作过程,让大众感受手工艺人的匠心;展示血橙、花椒等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优质农副产品。

以龙文化促乡村振兴的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非遗保护政策的背景下,探索江南镇以特色龙文化促乡村经济发展的策略,不仅可以使南溪的优秀传统龙文化得以传承,使江南镇村民乐善好施的为人处世态度和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发扬光大,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南溪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乡风文明,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同时,对于认真贯彻执行宜宾市“565”总体谋划,将宜宾市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市及研究长江文化、旅游文化、乡土文化等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的特色民俗文化,即以“龙肉宴”活动为标志的龙文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发掘乡村特色传统文化,做好特色传统文化的整理、保护、开发等工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文化与经济进行融合,实现既保护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又能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娜.茶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研究策略[J].福建茶叶,2022,44(02):3-5.

[2]朱海燕.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J].对外经贸,2021(03):112-115.

[3]陈令军,王礼力.试论文化对农产品消费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10(01):97-99.

[4]宋兰.推动非遗与旅游产业相融互促[N].贵州民族报,2022-02-25(B02).

[5]鄧荣丽.基于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J].农家参谋,2022(06):13-15.

[6]赵楠,刘敏,钟一源.洛阳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传播困境及对策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6):42-48.

猜你喜欢

南溪特色旅游
关于“借钱”
特色种植促增收
干杯!
中医的特色
Flow structures and hydrodynamics of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hydrofoil at various angles of attack *
完美的特色党建
旅游
最后放手的人最疼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