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适教育”初探

2022-05-30李平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改革

李平

【摘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每个学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合适教育”是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具体细化为贴心的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以学习者最大的获得感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立足点,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合适教育”理念要真正成为学校具体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调整课程设置,具体细化“合适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真正落实“合适教育”目标;深化评价方式改革,确保“合适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合适教育;课程设置;教育改革;教育理念

一、何为“合适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每个学校需要研究的课题。《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回应群众的教育关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教育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那么,何为“合适教育”?“合适教育”就是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具体细化为贴心的教育,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就是把满足学生自我选择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即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习者最大的获得感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多元实践行动,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1]

“合适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论语·先进篇》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子路和冉有两位弟子向孔子询问了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但孔子却给予不一样的回答:一个是叫他马上行动,一个是叫他询问父兄。对此,孔子的解释是两个学生的性格禀赋不一样,所以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具有針对性的教育。[2]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可见,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因材施教更多的是从教师教学层面来谈“合适教育”。

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也是“合适教育”的理论来源。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经他人帮助后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贴近最近发展区,依据学情设计学习内容,开展学习活动,才能高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加德纳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交际等八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每个学生都是独特且有差异的[3]。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者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智能差异,帮助学生发现其潜能,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是从学生层面来谈“合适教育”的必要性。

二、为何“合适教育”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追求的方向。那么,如何在高中顺着这一方向前进是教育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合适教育”倡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活动,通过课程德育,即德育渗透、学科德育及教师教学的人格魅力三个层面来建构德育体系。安徽启动新高考,采取“3+1+2”模式——语数外+物(史)+化生(政地)。这种模式共有22种组合形式,学生通过选课与走班,达到自主选择,促进发展的目的,这也为“合适教育”的开展奠定制度层面的基础。

近年来高中扩招,学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的成绩呈纺锤形分布,这就需要学校找到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不管是“精英教育”还是所谓的“成功教育”,都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将学校的升学率看成是唯一的指标,这样会引起学生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合适教育”为每个学生负责,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选择的可能与机会,符合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人的生命的发展,特别是智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个体化特征。每个人的禀赋、智力及所处环境等都不一样,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整齐划一地向前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我们应该尽最大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选择课程、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对学生来说,合适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如何“合适教育”

“合适教育”理念要真正成为学校具体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一)调整课程设置,具体细化“合适教育”理念

“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决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学校设置怎样的课程。因此,课程设置应作为全面实施“合适教育”的突破口。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将“合适教育”理念具体细化为学校教学的内容与行为。根据“合适教育”理念,全校课程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1.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即现有学制下的学科课程,这是托底性的课程资源。学生只有用基础课程丰富和完善自己,打好基本功,才能在发展课程、特色课程等方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课程。基础课程也是“合适教育”的起点与基础。基础课程要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没有面向所有学生的教学,也就谈不上“合适教育”。在基础课程中实行分层教学与针对性教学,能够切实落实“合适教育”理念。

2.发展课程

学校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定向设置,这些定向设置的课程称为发展课程。因为现有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种针对特定群体的定制性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的学习因自主选择变得更有意义。

近年,国家“强基计划”重点关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校可以结合国家的“强基计划”,对特别优秀的学生,依据学生需要构建定制化的发展课程,以“强基计划夏令营”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与发展水平,重新编写教材进行专属性的发展课程训练。同时,还可以向下延伸,对各初中校的优秀学生进行遴选,以“强基计划冬令营”的方式进行培训,使学生早些体验定制化课程的学习。通过多年摸索,我们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已逐渐形成一套关于识别、选拔和培养学科竞赛人才的机制,真正将“合适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建设中。

3.综合课程

所谓综合课程即跨越学科的界限,注重学科内在逻辑,将学科进行整合,以来自生活、社会、经济等领域的话题或主题为统领,课程形态从单学科走向综合。综合课程的实施可以通过创客教育、STEM教学、项目学习等方式进行,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发展需求与知识储备,进行选择、参与。自由选择是“合适教育”的前提,没有学生的充分选择和广泛参与谈不上“合适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包括“皖江模仿联合国会议、KO辩论社、模拟政协”等板块的“公民道德素养”综合项目课程,涵盖学生的政治认同、社会参与、英语表达、语言素养等多方面的素质,让不同的学生在这些板块中都能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

4.特色课程

学校为什么要开设特色课程?因为每个学生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学习后,还有其特长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校本特色课程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性的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发展与兴趣爱好的平台。校本特色课程可分人文素养类、学科拓展类、艺术素养类、体育健康类、科学素养类、技能类六大类,开设多门课程。

学校特色课程的开设形式主要以社团活动的方式进行,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特色课程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成果展示及指导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特色课程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在体艺特长及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融合教育强调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展随班就读。在实践中,学校还可以将融合教育与特色课程相结合,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找到合适自我发展的道路。

5.数字课程

数字课程是促进教育公平且有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的优势,教育资源才能被充分利用,教育质量和公平才有切实保障。丰富的数字课程内容与精准化的服务支持,促使教育走向个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促进了从“重教”向“重学”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在数字课程中,学生的选择性更大,可以利用数字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大数据算法检测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方便学生自查自学,能更有针对性地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找到合适自己学习的方法与内容,使學习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和有选择性。在数字课程的开发上,教师应特别注重进阶作业的设计,课后作业都应分为A、B、C三个梯度,便于学生选择,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使“合适教育”理念落实到检测与反馈这一环节。

(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真正落实“合适教育”目标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合适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教与学的合适才能真正落实“合适教育”的目标,将“合适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学科一直倡导“点拨教学”[4],且成效显著。点拨教学的关键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相”与“适”强调教学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即学生思维的临界点(愤悱状态)、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此时教师的点拨才有醍醐灌顶的效果。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应坚持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点拨。

数学学科可从差异化教学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入手,切实落实“合适教育”理念。差异化教学是根据学习个体在学习层面的差异,通过多元的教学设计,达到学生最广泛参与学习的目的。开放性问题主要指课堂提问的包容性,不同的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理解层次作出回应,让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既重视教学过程,也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真正的“合适教育”应该是教师先把握每个教学单元的核心思想,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层次,并设计各层次学生都能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是“合适教育”理念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英语学科可依托名师工作室,立足新课标中英语活动观的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活动,定期开展“模联、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舞台剧”等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英语经典名作和英语时文,鼓励学生用英语创作,提高他们英语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政史地等学科强调活动式教学,通过活动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政治课的教学中,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的政治素养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从现实社会中挖掘与政治认同素养相关的教学资源,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紧扣“问题、史料、叙事、表现”四个维度,促使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地理教学以人地协调观为统领,通过读图与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理化生等学科强调体验探究式教学,通过真实实验和模拟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探究。在音、体、美学科中,我们应在强调美育与健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特长的展示与发挥。

(三)深化评价方式改革,确保“合适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5],这是评价改革的总方针。

在推进“合适教育”的过程中,针对目前学校评价中出现的“重结果,轻过程”的顽疾,评价改革的重点是“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确保“合适教育”能够健康稳步发展。尤其是增值评价,它是推进“合适教育”理念很好的抓手。增值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纵向发展,弱化不必要的横向比较,更公平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发展,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在探索增值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支持。将学生入学成绩与每次测试的成绩收入数据库进行分析比对,对不同的学生颁发不同的奖项,如学科进步奖、学习稳定奖、学习提升奖、综合进步奖等。这不是简单的奖项设定,而是关注每个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前后成绩的对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进步了多少,而不是“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

我们在探索增值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努力改进评价方式,通过档案袋法,结合高中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到合适自我发展的道路。学生在高中生涯规划中就能够对自我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合适教育”的要义之一。

“合适教育”是一个大课题,我们不仅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更要从实践层面进行综合研究。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周思,赵峻岩.论“合适的教育”:内涵与实现路径[J].教育探索,2019(1):9-1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莫雷.20世纪心理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责任编辑:周彩珍)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改革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