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地产抄底
2022-05-30钟黛
钟黛
10月上旬,太古地产确认,以10.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位于香港青衣地区的仓库,买家为亚洲仓储巨头普洛斯。
太古地产表示,将出售某些非核心资产,所得资金将重新投资于新的机会。
近年来,太古地产持续抛售香港非核心资产,投资向内地倾斜。
今年3月,太古地产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新增千亿港元投资,其中500亿港元将投资于内地市场。
当传统地产商“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难以为继,精耕细作、商業成熟的港资地产商,暗暗加码。然而,想要后来居上、拓展内地业务规模,太古地产也面临不少挑战。
二度合作
9月下旬,太古地产与上海陆家嘴集团签署前滩21号地块的合作意向书。
太古地产对《21CBR》记者表示,看好上海及浦东新区的发展潜力,希望能继续加深在浦东新区的投资和发展。基于公司和陆家嘴集团在前滩太古里的成功合作,双方已就位于前滩国际商务区的目标地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规划,前滩21号地块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由两栋超高层办公楼、四栋超高层住宅以及一个大型商业组成,为前滩体量最大的商业。
前滩21号地块与前滩25号地块(即前滩太古里项目)最初由陆家嘴集团收购所得。2015年7月,陆家嘴集团与太古地产就前滩25-01地块达成合作框架协议。
同年9月,陆家嘴集团与另一家港资开发商香港置地签署了关于前滩21号地块合作框架协议。前滩太古里已于2021年9月开业,而前滩21号地块的开发则相对波折。
2019年3月,香港置地宣布,与陆家嘴集团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已终止。之后,陆家嘴便独自启动了前滩21号地块的开发。如今再度联手太古地产。
太古地产对《21CBR》记者表示,双方希望进一步强强联手探索长期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经验专长。
公开资料显示,在前滩太古里的合作案例中,陆家嘴负责项目以及整个前滩的土地一级开发,太古负责项目的管理和招商。
太古地产在上海的第一个项目兴业太古汇,整体业务以高端和轻奢品牌为主,顶流奢侈品牌则被恒隆广场占据。
前滩太古里则在招商上实现了“突围”,定位为重奢,集结了Hermès、Dior、Gucci、LV、Zegna等一众品牌,被业内称为“一个奢侈品都没落下”。
太古地产零售业务董事韩置曾对媒体表示,前滩太古里的定位发生过改变。起初锚定为社区型商业,但随着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开业运营,看到新客群诞生带来的机遇,最终大胆改变了前滩太古里的定位,使商场内容涵盖从奢侈品到广泛的日常生活。
前滩太古里的设计方5+ Design也表示,“疫情之后,大家所有的消费都在国内,加上奢侈品牌急于找地方开店。之前,上海的奢侈品购物中心业主只有恒隆和新鸿基这两家开发商,所以他们也希望在开发商方面多一个选择。”
项目开业后,成为上海商业新坐标。去年十一假期,前滩太古里的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
慢火熬汤
近两年,太古地产在上海的布局明显提速。2021年7月,太古地产与静安正式签约张园地块,将以轻资产的形式参与运营管理。
张园地块包含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
太古地产最终打败恒隆、华润、新鸿基等,参与开发张园5幅地块,总占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商业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
太古地产定位为在核心城市开发精品项目。“慢火熬汤”的态度,让其一度被贴上保守、精致、重度运营等标签。
太古地产于千禧年前后进军内地市场,迄今仅开业了六个项目。其中,上海兴业太古汇开发了15年之久,广州太古汇磨了10年,成都远洋太古里和上海前滩太古里均耗时6年。
这一速度,不仅远远落后于内地的商业地产商,也落后于恒隆地产等港资开发商。迄今,恒隆地产在中国内地已有11个项目。
发展缓慢,一方面源于太古地产在内地勾地不具备优势,需要花时间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太古的管理层认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立足点,不着眼于一时快慢。
2016年,时任太古地产行政总裁的白德利谈到:“(在内地发展)是一个马拉松,而不是一个短跑的竞赛。既然是一项长跑,肯定视角要看得更长远一点。”
然而,业绩有压力,太古地产也不得不卷入规模竞争。
2018年至2020年,太古地产业绩三连跌:营收同比分别下跌20.69%、3.38%和6.43%;归母净利润下跌趋势不断扩大,同比下跌15.58%、53.17%和69.49%,于2020年创下40.96亿元的新低。
对于2020年基本溢利下滑,太古地产解释,主要由于出售香港投资物业权益利润减少,酒店业务亏损及香港零售物业组合的租金收入下降。
2021年短暂复苏后,太古地产2022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跌26%至66.98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7.69%至43.19亿港元。
抄底内地
拆解来看,近年来,太古地产位于香港的零售物业、办公楼租金增长疲软,位于内地的零售物业租金增长相对强劲。
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增加3%至15.86亿港元。
内地零售物业表现持续向好,增强了太古地产加仓内地的决心。
“计划在未来十年投资超过1000亿港元。”在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太古地产主席白德利表示。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将投资于内地,并以一线、新一线城市的零售主导的综合体项目为重点。
他还透露,预期未来十年,集团的中国内地物业组合的总楼面面积将增加一倍。
在一线城市购物中心趋于饱和的前提下,太古地产似乎开始在二线城市寻找机会。
事实上,不止太古地产,过去扎堆一线、准一线的高端商业地产,都在向二三线城市下沉。面对SKP、K11、IFS和恒隆广场等综合体的高速扩张,太古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此外,置身于变化多样的内地消费市场,太古地产必须保持灵活。银泰百货等已吃到线上直播带货的红利,太古旗下部分商场也试水过直播,通过线上渠道为线下引流。
面对熟悉又陌生的内地市场,太古地产还需要更多的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