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习观察,实现生动发展
2022-05-30朱立志
朱立志
[摘 要] 引领学习观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也是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重要武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观察,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多角度、多层级观察,促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把握问题条件间的共性、差异,使得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活力,也促使他们的数学素养稳健发展。
[关键词] 学习观察;共性;差异;发展;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布鲁纳的经典名言,揭示着数学教学的核心使命所在,数学教学的任务不是纯知识的传授,而是一个能动的知识积累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引领学生去观察,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数学世界的奥秘,体会数学世界的神奇,进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他们一双智慧的眼睛,让他们能够从数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炼规律,最终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引导观察条件间的共性
观察是研究问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学生感悟问题、理解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基本窗口。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等,看成第一要务去对待,让学生在观察中更科学地解读数学问题中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探究其共性与差异之间,发现问题的端倪,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略,促使问题的突破,也实现学习观察力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观察素养的不断积累。
如,在苏教版一年级“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中发现一丝规律,逐步感悟到一列数中存在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在探寻到数列中共性规律后,实现学习思考的深入,促使学习活动的有效突破。
比如设计:(1)1,4,7,____,_____,____;(2)45,40,35,____,_____,____;首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一列数,指导学生多读1,4,7等,形成初步感知;其次引领他们分析观察结果,让他们在整体认读的基础上获得初步感知。有效的观察,以及学习思考,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一列数中的共性规律。在1,4,7,____,_____,____中,学生会发现数在逐渐变大,而且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都是3,从而发现规律:前面一个数加上3,就能得到后面一个数。为此,学生能够探究到这列数的基本规律,使得问题的研究获得突破,也使得学习取得有效的推进。
同理,引导学生深度观察45,40, 35,____,_____,____,也让他们在交流与分享观察结果时实现思维碰撞,提炼出条件间的共性规律,加速思考的深入,促进学习的突破。
从中不难看出,有效的学习观察,不是简单地模仿,更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给予学生认知积累、思维活动之上的学习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交流、学习碰撞的过程。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思维活动介入,学生的学习观察才更加细腻,才更加能吃透本质,从而助推学习思考的升级,促进学习研究有效性的增强,更清晰把握问题条件间的共性,使得有效成为一种必然。
由此可见,引领学生努力观察条件间的共性,能够促进问题的有效突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相应的观察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观察,这样势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现象,把脉现象之间的规律,从而促进学习感悟的加深,助力问题思考的突破,促进有效数学学习的打造。
[?]二、引导观察条件间的差异
观察是学生思维的眼睛,更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引领学生观察条件间的差异,加速学习感悟升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着力点。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这一利器,用活这双眼睛,让他们在观察中更敏锐地捕捉到条件间的差异,从而让学习思考变得愈加深刻,让问题研究更有深度,最终促使问题分析、思考顺利推进,促进学习感悟不断升级。
如,在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题组,引领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观察,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中条件的差异,从而更科学地把握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促进学习思考的升级,助推问题研究的深入,使得有效学习成为一种可能。
比如,设计这样的一组问题:(1)宏兴牧场上,有绵羊60只,山羊只数比绵羊只数的2倍还多6只。请问这个牧场上山羊有多少只?(2)宏兴牧场上,有绵羊60只,绵羊比山羊只数的2倍还多6只。请问这个牧场上山羊有多少只?
很多学生在粗看习题时,都认为这两个问题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殊不知,这两题的差异很大,研究的难度也不一样。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读习题,理清习题中的数量信息,以及数量关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点与差异点,进而助力学习思考的深入。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画线段的策略,去分析与梳理各个习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线段图,试着结合图例,分析清数量之间的联系,找出两个习题中的差异,使得问题的本质得以显现出来。
经过对解题图的仔细观察,与深刻比较,学生们会发现:第(1)问中,绵羊的只数是1份数,而山羊则是2份还多6只,从而理顺数量之间的联系,得出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山羊的只数=绵羊的只数×2+6。而且绵羊的只数是已知的,是60只。第(2)问中,山羊的只数是1份数,而绵羊则是2份还多6只,绵羊的只数是已知的,是60只。从而理顺数量之间的联系,得出对应的数量关系是绵羊的只数=山羊的只数×2+6。其中,山羊的只数是未知的,也就是习题中的问题,故而思考难度变大,研究的压力也就增大了。
当然,我们不难发现,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學习观察,会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感知到数量之间的联系,把握准条件间的差异,从而为理清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思考变得更加深刻,也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智慧。
[?]三、引导多角度多层级观察
小学生的观察,既有感性层面的观察,也有较为抽象层面的观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较为理想的观察情境,引领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学习观察,也让他们经历不同层级的学习观察,从而把看到的各种数学现象等进行较为理性的梳理与提炼,进而助推学习思考的不断深入,促进学习研究的有效推进,使得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也使得学习思考的深度、效率有大幅度提升。
如,在苏教版五年级“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得搭建好有效观察与思考的学习平台,引领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而发现条件间的联系,逐步凸显出问题的本质,使得学习得以顺利推进。
一是引导复习,激活思维。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说出长方体的表面的构成,并在回忆中使得长方体表面的构成表象得以强化。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理解的长方体表面展开图,并结合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原理,使得整个学习建构更为牢固。
二是设计问题,诱发思考。首先,创设一个有利于学习观察的问题情境。比如,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现在把它切成8个小正方体,你能计算出其中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观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正方体学具,进行切割想象,想象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大正方体表面积之间的联系。经过仔细地观察与分析,学生们发现:把大正方体切割成8个小正方体,实际上就是把大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平均分成了4份,而每一份仍然是一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原来大正方体一个面的1/4。所以,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算出大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为24÷6=4(平方厘米),再算出小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为4÷4=1(平方厘米),这样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1×6=6(平方厘米)。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让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分析思考。经过学习交流等活动,有学生发现: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实际是切割后的6个小正方形,那么就相当于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的6/4×1/6=6/24,也就是24平方厘米的1/4,故而,也能得出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平方厘米。
从中能够看出,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是能够让数学学习有新发现,也会有新思考的。同样,也会让学生在不同层级的观察中,实现学习的突破,实现学习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观察情境,引领学生去觀察、去分析、去思考等,让他们在观察的支持下,灵活思考,创新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在学习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