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最彻底的“集体记忆”埋葬地

2022-05-30汪志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集体记忆安妮经历

汪志

基本信息:

書 名:《悠悠岁月》

副 标 题:安妮·埃尔诺

作 者:吴岳添

I S B N:978-7-02-016709-8

装 帧:精装

页 数:224页

定 价:39元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

2022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因她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其作品《悠悠岁月》是一本“无人称自传”,这部历经20余年思考和推敲的杰作,使她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当代一流作家之列。

安妮·埃尔诺1940年9月1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大区海塞纳省利勒博纳市的工薪家庭,虽然家境拮据,但很难得的是,她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二人拼命工作,不惜送她去昂贵的私立学校,最终让安妮·埃尔诺进入到法国鲁昂大学和波尔多大学深造。毕业后,安妮·埃尔诺在一所中学任教,并于1974年开始了创作生涯。此时的家人感到安妮·埃尔诺已成功地从贫苦阶级上升到所谓的上层社会时,安妮·埃尔诺却和父母产生了不同和不可调和的多层次隔阂和矛盾。于是,安妮·埃尔诺便开始通过写作来记录并拯救她曾经发生或经历过的诸多事情,以文学作品的方式使他们继续存在,并且尝试着去探求,拯救自己这一生经历过的一切。

《悠悠岁月》是安妮·埃尔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的。在这本书中,安妮·埃尔诺首次以第三人称来写自己,以集体回忆的形式,穿插着个人的回忆,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法国近一个世纪的变化。在作品中写她的父母亲,记录她的童年,描绘她的爱恨情仇,反映当教师、离婚、患癌乃至衰老、与整个社会决裂的经历,披露她的婚姻、热恋、嫉妒、耻辱以及那些轻易就会被忽略的社会记忆等,充分地回忆了她在这一时期经历的岁月。

《悠悠岁月》采用安妮·埃尔诺创造的“无人称自传”这种前所未有的体裁,实际上作者是把个人的私事与时代的大事记融合在一起,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唤醒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使这部自传成为整整一代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妇女的集体记忆,并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整个小说跨越60年时间,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这些经历来反映历史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其崭新的风格和出色的语言使《悠悠岁月》一经问世便技惊法国文坛,当即成为法国最畅销书籍之一,并先后获得了国内外多个文学奖项。

细品安妮·埃尔诺的写作,她始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辛。在写作风格方面,为了更好地抵达真实,安妮·埃尔诺放弃了虚构叙事,而改为写实主义,其作品题材朴素,视角独特,笔调平实,体现了一种追求写实主义与心理描写相融合的风格。同时,在语言方面,为避免对于底层世界的二次背叛,安妮·埃尔诺避免采用美化修辞,而采用简洁、几近于无文体修饰的语言,形成了平实的写作风格。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似乎已经很遥远的记忆。

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一书也获得了不少中国读者的青睐,2009年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在《悠悠岁月》的前言《致中国读者》中,安妮·埃尔诺写道:“2000年春天,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先到北京,后到上海。我应邀在一些大学里谈了自己的写作。你们的国家——中国,我在童年时就多少次梦想过的地方,我在想象中在那里漫步,在一些把脚紧裹在小鞋里的女人、背上拖着一条大辫子的男人当中。晚上,我常常以为看到了被夕阳映红的云彩里的长城。后来,与六十年代的少数法国人一起,我以一种抽象的、没有画面的方式,经常把它“想成”一种统率着十亿不加区分的人的政治制度。当然,在最近十年里,一些影片、纪录片、书籍,改变了我简单化的观点,但只有在这个五月的早晨到达北京的时候,这种由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杜撰、虚构的描述所构成的模糊一团才烟消云散……”在结尾,她这样写道:“愿你们能感到,其实我们完全是在同一个世界上,时间同样在无情地流逝。”

在被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的捷克著名德文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说过,:“美的、最彻底的埋葬之地莫过于自己的一部长篇小说。”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把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小心地封存了起来,不仅为了自身获得解放,更重要的是给未来留下一份他(她)们那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些东西”,安妮·埃尔诺勇敢而艰难地做到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汪愉翔)

猜你喜欢

集体记忆安妮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好久不见的自己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网红”微博广告研究
新闻社群的“情怀”策略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