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召开中共七大

2022-05-30赵春

红岩春秋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杨家岭大礼堂主席台

赵春

2022年10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等地。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见证了中共七大的召开,它熠熠生辉,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芒。

会址选取一波三折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次大会被评价为“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理论上的成熟。中共七大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任务,为新民主主义中国设计了完整的路线图,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乃至党的自身建设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七大的会务保障工作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具体的保障工作由大会总务处直接承担。总务处下设会计科、招待科、供给科、卫生科,主要任务是管理大会人事行政、负责大会的物资供给、建立新制度、创造新作风,以保证代表在物质生活上的便利,保证大会政治任务的完成。

出色的会务工作是中共七大成功举行的基础,同时也集中显示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后勤保障工作的最高水平。

其实,在为召开七大而进行的所有实质性工作准备中,大会会址的选择、礼堂的筹建工作是最早着手、动工的。1939年是七大筹备工作加速启动的一年,也是七大会址选择与相关建筑修建工作启动的一年。随着七大筹备工作的逐步深入,七大会址的选择也几经变化。

延安地近晋绥,侵华日军因觊觎延安和西北地区,早在1938年初就尝试强渡黄河,但遭到八路军留守部队和边区军民的坚决抵抗,未能得逞。从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19日,日机不定期空袭延安,给延安群众带来较大伤亡。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共中央考虑将会址选在延安之外的地方。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七大筹备委员会,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并未开展实际工作。中共中央原定在1939年5月1日召开七大,但因代表的选举工作相对迟缓,加上会议筹备和保障工作无法及时跟进,召开七大的时间只能一再延后。

最初,中共中央将会址选在比较隐蔽的安塞县。1939年冬,中央抽调张子良、杨作材等得力干部和自卫军到安塞李家塔修建七大礼堂,要求礼堂可容纳1000人左右,同时要造三四百孔窑洞,供参会代表住宿。由于工期很紧,负责设计的杨作材接连干了几个通宵,完成了礼堂的设计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侧面图及断面图。

鉴于中央原先指定的礼堂地点过于隐蔽,环境背阳、阴冷,杨作材在取得张子良支持后,向李富春请示,在李家塔附近选择新的建筑地点。地点选定后,他们组织了3个营的自卫军和熟练的石工、木工等开始修建。

建设管理方面,张子良等人在施工中采取“小承包”的传统营造办法,一个师傅带领一部分工人,负责包工修建一部分工程。材料供给方面,所用砖瓦材料,请人烧制;由于木料十分缺乏,一根两丈多长的榆木房梁,要委派100名自卫军从15里之外的山沟砍伐运输;铸铁窗棂子等物件,请茶坊兵工厂浇铸。茶坊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把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设计的繁琐造型修改为以五角星为主图的图案,并铸上“1940”字样。后来,这个大五角星铸铁窗棂,被用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正门上方。

为改善会议代表的住宿环境,窑洞内部用白灰粉刷。李家塔工程除会场和窑洞等主体建筑外,还修建了运动场。礼堂除正门外,还有两个地道,分别向北、向东穿过山峁。

在施工队伍的艰苦努力下,李家塔工程只用了三四个月就基本竣工了。这时,中共中央决定七大再次延期,安塞李家塔的后续工程停止。

李家塔工程结束后,杨作材奉命回延安,在枣园后沟建造一座能容纳三四百人的礼堂,以供将要召开的中央扩大会议使用。该礼堂和木石结构的李家塔礼堂不同,采取的是木结构,所用木料是延安城遭轰炸后拆下来由边区政府建设厅保管的木料。枣园后沟礼堂于1940年建成,虽然位置隐蔽,便于防空,但地方狭小,容不下那么多代表,且只有一口水井,水质又差,难以满足几百人同时用水需求,最终只好放弃这个地方。

安塞工程群和枣园后沟礼堂虽然没能成为七大会址,但培养了张子良、杨作材及其施工队伍,并为其后中央大礼堂的修建积累了经验,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动工兴建大礼堂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修建缘于一次意外事故。

此地原来有座砖木结构的小礼堂,可容纳三四百人,但在1941年冬天不慎被一场大火烧毁。小礼堂被烧毁的第三天,时任中央副秘书长李富春找到杨作材,要他在小礼堂原址上重新设计一个礼堂修建方案。

杨作材仔细考察地形地势,很快拿出布局图。这个方案是将礼堂修建在杨家岭沟口的大田中间,把中央所有机关,如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策研究室、办公厅、行政处等都集中到沟口的平坦地,形成一个较大的党中央工作中心,可容纳中央机关所有人员在里面办公。李富春看了布局图后笑着说:“你怎么了,是要在这里建都吗?”由于修建规模较大,加之经费紧张,这一方案被否决。

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小礼堂原址兴建新礼堂。根据中央的意图,并听取了鲁艺等单位的意见,杨作材设计出带有陕北建筑特点又融合现代风格的中央大礼堂。

杨作材从修建安塞李家塔礼堂中得出经验,明白用作大梁的木料十分缺乏,即使费尽力气采办大木料,也没有相应的铁件把它们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做成一个整体性好的构件。而石料可以就地取材,避免了运输上的麻烦,且当地石匠技术水平高。因此,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采取木石结构而不是砖木结构。

为避免礼堂内出现两排阻挡视线的柱子,杨作材大胆采用大的石拱代替木梁。拱与拱之间用木料连接,所用木料提前计算好,拱砌成了,剩余木料做门窗刚好用完。

中央大礼堂的中间是一个主厅,可容纳1000人左右,采用四座大的石拱作主梁。为提高石拱的承载能力,杨作材等参照隋代赵州桥的结构形式,在大拱上又修了几孔小型砖拱,然后用单砖墙砌平,使它既能承重,又显得平整、美观。

为谨慎起见,杨作材等人又在东西两侧各修了辅助建筑,以抵御半圆拱可能产生的侧推力。东边修了小会议室,由于这里经常举行周末舞会,人们把它叫作小舞厅;西边建了三间房,分别用作阅览室和游艺室。

修建大礼堂舞台时,考虑到舞台要有演出功能,杨作材认真听取了鲁艺等单位的意见,并最终在舞台上采取了以椭圆拱为特色的建设方案。之所以采用椭圆拱,是因为舞台本身比观众席的地面高,如果做成半圆拱的话,石拱就要做得很高或者减少舞台的宽度才行。而椭圆拱不仅不需要减少舞台的宽度,还能使舞台与主厅的空间比例比较协调。

礼堂建成后,主厅的回音很大,影响演出效果。由于没有测音工具,杨作材只能凭借经验仔细察看,发现回音是从大拱上部的光滑面反射过来的。于是,他将当地常用的炕毡(羊毛毡)作为吸音材料钉了上去,吸音效果非常好。

中央大礼堂主厅共有四个出入口,两两对称。为使外观生动、活泼,四个门的建筑风格和施工方案不尽相同。主门(西边塔楼下的大门)上的横梁为平梁,为减轻横梁的负载,施工人员首先选用一块优质石料作过梁,然后在过梁上部砌一个砖拱,使过梁只承受自重,上部重量则通过砖拱直接传递到墙体。

与主门相对的是东北面的那扇大门。这扇门在装饰上既不能超过主门,又必须比其他大门突出。施工人员在进门处用石料砌一个小台阶,用横直两根石过梁就势修建了一个门亭,过梁的一头砌在砖墙上,一头架在一根石柱上。

中央大礼堂于1942年春开始修建,年底完工。这座中西结合的礼堂,大厅长36米、宽34米、高11米,屋顶呈穹庐状,可容纳近千人,成为当时边区首屈一指的大型建筑。

由于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完全具备承接全国代表大会的能力,杨家岭周围有中央办公厅办公楼和多处窑洞,还有中央党校的校舍可供会议代表直接利用,中央大礼堂具备了举行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基础性条件。中共中央综合考虑后,决定将七大会址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设计布置七大会场

中央大礼堂修建期间,鲁艺实验剧团团委何文今和美术系教师钟敬之接到中央办公厅有关部门的通知,抽调他们参与杨家岭礼堂七大会场的设计布置工作,负责内部装潢。

在装饰布置主席台时,钟敬之与何文今曾有两种设想:一是把主席台中间悬挂的毛泽东画像加大,画面扩大到一般会议挂像的4至5倍;二是塑造一座毛泽东的全身雕像,屹立于台后中央。后来,大会筹备领导同志传达中央意见,要求挂毛泽东、朱德的画像。

主席台正中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侧面头像,由鲁艺美术系主任王曼硕绘制而成。进入会场,首先映人眼帘的便是巨大的侧面头像,视线穿过纵深的三道穹隆圆拱,这幅画像显得格外庄重肃穆。

为解决主席台毛泽东、朱德巨幅侧面像两旁的布局问题,钟敬之等人提出悬挂六面党旗以修饰和烘托主画像,这六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召开过的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是,画像两边分别斜插着三面缀有镰刀锤头的党旗。旗面撒开,两侧六面党旗在斜底会聚,共同形成一个巨大的“V”字。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台上第一次竖立正式的党旗,从而结束了党从一大至六大无正式党旗的历史。毛泽东、朱德画像和党旗的下方布置了一排青翠的柏枝略作遮掩,整个主席台的布置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曲折道路与斗争岁月,寓意党的生命如松柏般长青。

主席台顶端的石拱上一条巨大的横幅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下面悬挂红色巨幅会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两边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这是经过何文今等人修改后增加的设计,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中自由、平等和民族解放的自觉继承。

主席台前与左右两侧的长条桌子后面各放有扶手的靠背软椅,供主席团成员就座。主席台侧面还安放着几张供大会工作人员(主要是记录人员)用的桌椅。主席台的陈设十分朴素,只有几张条桌和十几把木椅。主席台长条桌上,一字形摆着几盆从山里采来的野菊花、马兰草,洋溢着节日气氛。

中央大礼堂两侧三对圆穹的墙柱上挂了六个象征胜利的“V”字形装饰架座,与党旗交相呼应。架座中间钉有一个小标语牌,上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字。每个架座上插着四面党旗,共有24面围绕整个会场的坐席,象征中国共产党已经创建了24个年头,代表党24年来取得胜利的斗争历程。

礼堂大厅里放着32排木质靠背椅,每排能坐24人,共200多张木椅。大厅中间留着甬道,两旁还可以安放一些椅子作为边座。礼堂后墙“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为大会题写的主题词。整个七大会场的设计布置,显得隆重、简洁、庄严、肃穆。

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开大会

中央大礼堂的修建和装潢,是在中共中央亲自关怀下,在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直接指导下,中央管理局各单位、边区乃至各根据地齐心合力奋斗的成绩。

当时,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封锁边区,导致物资供应困难,物价飞涨,中央财政状况十分困难。大礼堂最初的营造预算是5万法币,最后核算费用是12万法币。幸得晋察冀等外地党组织经费接济才能支应。

1942年,晋察冀边区的党员群众筹集300万法币,分500个包,由七大代表李赤然带领1000名战士(其中仅有200名老兵)运送,急行军通过清水河、牧马河和汾河三道水系。在黄新廷、余秋里等部队保护下,他们穿越同蒲路封锁线,抵达岢岚根据地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带领十多名干部赶到迎接。杨尚昆激动地说:“可立了大功,真了不起!”李赤然所部携带运到边区的300万法币,总计重量为1.5万斤,每一块钱都是晋察冀军民对党的忠诚,被誉为“对边区、对党中央的最好献礼,也是对七大的最好献礼”。

在修建中央大礼堂的过程中,张子良、杨作材等人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从安塞李家塔工程、枣园礼堂建设工程到杨家岭中央办公厅“飞机楼”修建工程,几年合作下来,张子良、杨作材等骨干和施工队伍已成为一个大团队。在修建安塞李家塔工程时,张子良负责施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和后勤保障工作。工地上需要什么材料,可列清单随时找他领取。到修建杨家岭中央办公厅“飞机楼”的时候,张子良已经是行政处副处长。但他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充分发挥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上下齐心,保障了中央大礼堂的修建工程顺利进行。

中央大礼堂修建之时,刚刚成立的中央管理局在工作统筹和关系梳理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杨作材在晚年回忆道:“这几座建筑物的建成,与边区建设厅、鲁艺、茶坊兵工厂、温家沟农具厂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每当施工中遇到困难或材料缺乏时,这些单位总是给以及时的支持和无私的援助。没有他们,这些建筑物是建不成的。”如原来准备用在安塞李家塔礼堂的大五角星窗棂子,就被中央大礼堂使用而成为一个标志。而温家沟农具厂为中央大礼堂修建队伍专门制作了一个五輪复式滑车(上边是三个轮子,下边是两个轮子,并用一根1寸粗的长麻绳作传送带)。每次吊装大石头或1米见方的梯形石头时,两人靠这个五轮复式滑车就能平稳完成。这架滑车在当时的延安算是一个“现代化”工具了。

在中央管理局、边区和各地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在张子良、杨作材等干部群众的打拼下,中国共产党靠着自己的力量,终于建成了中央大礼堂,解决了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开会的问题。朱德在中共七大开幕式上的致辞,第一句话就是“这是在我们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

1945年4月23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杨家岭大礼堂主席台
延安文艺座谈会
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1日至15日召开
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召开
迎接新学期
腰鼓
发展水土保持绿色产业 杨家岭村走上了致富路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音频系统的改造
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举行
校长应消除心中的“主席台”
慎上“主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