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体育赋能,促全面发展

2022-05-30朱春华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运动

朱春华

运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动作协调和身体的耐受力,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完善,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在幼儿园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育的意义所在,如何做好在重视和满足幼儿被照顾、受保护的同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积极有序开展丰富性、多样性的户外体育活动,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对不断变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值得幼儿园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能让幼儿通过提升运动能力来增强体质,加强对疾病的抵抗。同时,体育运动还具有满足幼儿表现、交往竞争等多种需要,促进幼儿个性品质、自我保护、解决问题、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从环境、材料、形式、评价等方面建立系统的实施,让幼儿成为运动的主体,积极有序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体育运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到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尚存在以下不足。

(一)大型户外玩具功能单一,材料投放不够丰富

通过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园提供的大型户外玩具功能较为单一,多为滑滑梯、攀爬网等。材料投放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够丰富,多为玩法单一的自制玩具,没有结合环境特点和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等创设不同的运动区域,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以及幼儿不同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组织户外活动的内容类型单一

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往往围绕着以基本动作达标为主要目的的体育课程进行,幼儿多以被动的集体参与形式为主,缺少以幼儿为主的自主探索户外的体育活动或体育游戏课程实施体系。因此,丰富幼儿园体育课程迫在眉睫。

(三)缺乏与其他领域的整合

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施忽视了幼儿发展的复杂性与整合性,缺少其他领域的渗透。而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除了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还要获得更宽泛、更多元、更有益的运动经验,满足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将幼儿体育活动与语言、社会等领域结合,以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运动。

(四)缺乏体育活动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评价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教师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面地了解幼儿、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现有的行为,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幼儿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幼儿的差异性,缺少对不同阶段幼儿体育活动的评价,没有建立起适合本园的体育活动教育评价体系。

二、改进策略

基于以上不足,本文从环境、材料、形式、评价等方面建立系统的实施策略,探讨开展有效的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一)有效利用环境资源

充分发挥户外活动区潜在的功能。本园根据不同场地的特点设计了走跑、钻爬、投掷、平衡、跳跃、攀爬等各类运动区域,并在固定时间开展全园性的混龄式户外体育大运动。教师分散在各活动区域并负责管辖区域的活动安全和指导,各班幼儿可以在操场的任一场地自主选择项目、器材。这种混龄式交往、合作的形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灵活的场地设置使得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得到了较好体现。

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幼儿园应利用走廊拓宽室内体育活动区域,通过自主开放的形式,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运动素材,提供低结构、多功能、可动态变化的环境,素材的提供要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充分地支持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如平衡板材质轻巧、玩法多样,可钻、可爬、可搭建……能促进幼儿不同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合理投放材料,积极开发器材价值

幼儿园应将制作和收集的玩、教具进行计划性、层次性、针对性地投放,并結合幼儿兴趣需要和个性差异进行适时、适当的变更。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尽最大可能调动幼儿的跑、跳、钻、攀、爬等运动欲望。同时,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如锻炼跑的能力,材料提供可由最初的直线跑到曲线跑再到障碍跑,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体育游戏器材。本园组织教师探讨因“物”制宜,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考虑不同材料的特性,通过组合变化将原有的器材进行开发和改造,实现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玩,发挥体育器械的最大价值。同时,班级与班级之间相互借鉴,级部之间、园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形成幼儿园体育游戏器材的资源库。

(三)丰富体育活动的形式

早操活动。为贯彻《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身体素质,本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及动作发展水平,创编出幼儿喜欢的、难度适宜的韵律操,并融入器械动作。此外,我们还选择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禽戏”,让幼儿按照虎、鹿、熊、猿、鸟的顺序,分别仿效虎的威猛、鹿的安舒、熊的沉稳、猿的灵巧、鸟的轻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放松,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体验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

体育游戏。尊重幼儿的天性,将游戏、运动和教育意义有效融合,我园探索并创新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游戏,强调游戏的环境要面向所有孩子,游戏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孩子的自主性,同时充分利用户外空间的优势,着重培养幼儿敢于挑战的精神。

“云”上运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为了让幼儿在家积极运动,本园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启动了“亲子云运动”线上打卡活动。教师们结合幼儿体能测试项目和其年龄特点,推选了好玩的体育活动,通过线上互动,让幼儿、家长宅家期间也能通过各种有趣的线上体育小游戏,全家运动,锻炼身体。

(四)将体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整合

在运动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语言、科学、社会等其他领域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完善。我园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尝试将体育活动与多学科领域整合,例如活动“轮胎乐翻天”,将体育与艺术领域整合,幼儿利用轮胎进行翻滚、摆放等造型设计,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与科学领域的结合,尝试探究如何又快又省力地让轮胎动起来;与数学领域整合,如在小组运动竞赛中,以比赛分数统计的形式,拓展了幼儿数学运用能力发展的途径。

(五)探究体育活动评价体系

幼儿园有计划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训练,利用数据分析记录表对幼儿进行教育评价。我们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中对幼儿的基本动作要求,结合各级幼儿年龄特点设计评估表格,对3—6岁幼儿进行体育活动评价并及时分析、调整活动计划。

其次,我们通过幼儿的兴趣和身体表现,从幼儿活动时的身体状态、动作发展、运动能力、行为品质等多方面对体育活动开展有效评价。如在锻炼的同时,教师根据幼儿的面部特征、呼吸、动作、注意力、出汗位置来对幼儿的活动量进行科学评价,形成一套运动适宜的评价体系,让孩子乐在锻炼、乐在兴趣、乐在挑战、乐在竞赛、乐在参与、乐在合作。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关键是要重视幼儿自身的体育兴趣和内在的体育活动需要,引发幼儿自主运动。教师在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和运动发展需求、环境资源、活动方式等,并且要积极尝试研究多种教育策略,如多领域结合等。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不仅要注重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更要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全面发展,让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更加积极、丰富、有序。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运动
爱“上”幼儿园
不正经运动范
爆笑游戏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