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最高法院的门楣上,为什么会有孔子

2022-05-30许翔云

华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门楣爱默生尼尔

许翔云

摩西、孔子和梭伦被选中,以代表三个伟大的文明,居于该门楣中央。

近日,华春莹的一条推特让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雕塑设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该门楣上雕有来自中国、犹太和古希腊的智者,其中孔子代表着中国。在华春莹看来,这些雕塑的存在象征着美国曾经对多元、开放和包容的追求。

孔子为什么会出现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命运?该历程反映出中西方间文化交流的哪些特点?

孔子的法律思想

雕塑群中,与孔子并立的是摩西与梭伦,三人都是作为古文明立法者的代表出现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大家或许会觉得奇怪,儒家又不是法家,雕塑家是不是搞错了?实际上,孔子尽管强调德行,但他的著述与生平也涉及司法刑名。

孔子继承发展了西周“明德慎罚”思想,主张重德轻刑,正所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德主刑辅”,但他并非否认刑罚的作用。“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如果刑罚不公正合理,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从而失去善恶的判断标准。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凡属故意犯罪或者惯犯,即使罪行较轻,也要从严惩处;凡属过失犯罪或偶犯,即使罪行较重,也可从轻给予减刑。

“无讼”是理想,“听讼”是现实,孔子甚至就刑讯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即应当明察一面之词,注意听取双方的口供。

孔子在实践中也重视刑罚的使用。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法律思想是根据不同的情形,抱以不同的处理态度。通常情况下,以道德教化为基本统治手段,而一旦涉及政治性话题,或危及统治政权的稳定,则会将刑罚摆在首位。

美国国父心目中的儒家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明朝末年(16~17世纪),经由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的译介,流传到欧洲,并为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等人所推崇。欧洲启蒙运动中的这股“中国热”也传到了当时尚为英国殖民地的北美大陆,本杰明·富兰克林便多次引用和推崇孔子的思想。

伏尔泰和富兰克林所强调的大多是孔子的道德教诲与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充满美德的社会,但也不乏对中国律法的赞美。除此之外,亚当斯、杰斐逊、麦迪逊等美国国父也对儒家思想不吝赞美之辞。

当时美国社会对儒家思想的主流看法既源于他们对中国的观察,也与他们对美国的自我认知密不可分。换言之,中国文化成了美国建构自身国家与文化身份的他者。

不过,当中国无需作为美国的他者出现时,一些美国思想家仍旧不吝对儒家思想给予赞美。1836年,爱默生在波士顿图书馆读到了传教士翻译的《孔子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摘抄,并与许多好友分享。与爱默生往来密切的美国诗人朗费罗拥有一个“东方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来自中国的书籍,爱默生经常前往翻阅,在自身作品中多次提到孔子,并称赞其为“民族的光芒”。爱默生对儒家思想的借鉴也影响了他的学生梭罗,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数次引用孔子的话语。

此外,传教士也乐于强调中国在改良和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他们无法否认的是,儒家思想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人毕德格和美国传教士李佳白便参与了甲午战争后强学会的创办,而作为清末改良维新的核心人物,康有为自然卷入其中,并作《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塑造成中国政治改革的先驱。此外,在20世纪20年代,传教士乐灵生也认为儒家思想中有很多重要的价值是对人类的独特贡献。

雕刻者的生平与时代

正是在这样一种对儒家思想褒贬不一的复杂环境中,孔子出现在美国最高法院门楣的雕塑群中。

雕塑设计者麦克尼尔的人生履历与世纪之交的美国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891年,他结束了在巴黎的求学生涯、返回美国后,便投入到为哥伦布世界博览会创作雕塑的工作中去。1893年在芝加哥开幕的博览会,纪念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成为美国展示自身工业实力的舞台,并依据白人心目中的种族等级秩序来编排各国展厅。

两年后,他踏上了前往美国西部的旅程,潜心研究印第安人的历史、习俗与仪式,开始創作以印第安人为题材的作品。数年后,他又投入到为纪念购买路易斯安那100周年举办的1903年世界博览会的准备工作中去,紧接着,又承接了为遇刺的前总统麦金利塑像的工作。

从麦克尼尔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既有对多种文化的观察,又带有时代局限下的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麦克尼尔雕刻的印第安人庄严且孔武有力,但又体现出当时美国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作为“高贵的野蛮人”的想象。在麦金利雕像两侧,分别有着象征“和平”与“繁荣”的塑像,全然不顾麦金利将美西战争的战火燃烧至遥远的菲律宾,并且在与菲律宾游击队携手击败了西班牙军队后,调转枪口,镇压菲律宾人民反抗美军占领的起义。

在此情况下,麦克尼尔对于最高法院门楣的设计也具有复杂的意味。在他提交给委员会的设计陈述中,麦克尼尔解释:“在这个国家,作为文明要素之一的法律自然继承了先前文明的遗产。最高法院大楼的东侧门楣因此表明基本法律与观念来自于东方。摩西、孔子和梭伦被选中,以代表三个伟大的文明,居于该门楣中央。”

尽管关于东西方古典时期文明并立的“轴心时代”观点此时尚未问世,但这种对古典文明伟人的追述在美国社会中长期存在。

这固然反映出美国对先前古典文明的借鉴,但实际上是表示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

依据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历史发展便经历了从东方到古希腊,再到罗马,最后到达日耳曼的进程。代表东方的孔子,实际上并没有被当时的美国人真正尊重,彼时《排华法案》尚在,华裔美国人的形象也还是与餐馆、洗衣店甚至帮派活动联系在一起,根本无法奢望成为市长、州长和内阁官员。美国的地区研究也尚未兴起,还缺乏系统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兴趣。

因此,站在最高法院门楣上的孔子,最终成了一种装点,没有见证美国多元、开放和包容的到来。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门楣爱默生尼尔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吟翁述怀(新韵)
爱默生的“尊严”
家训挂门楣 家风润人心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尼尔丝历险记
国内期刊对爱默生的研究综述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