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钱买罪受?自律其实可以更简单

2022-05-30宛林

华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花钱买自习室惰性

宛林

自律的形成离不开他律的约束,但自律真正的意义还是在于自己的内心建设。

前不久,“河北一县城开办超10家共享自习室”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付费学习”一座难求,花钱买“罪”甘之如饴,引发社会热议。不少网友深有同感:“花钱买自律其实就是找一种有人跟自己齐头并进的氛围,用花钱给自己‘肉痛的感觉,也能倒逼自己选择自律。”

“付费自习室,是梦想的代名詞。”网友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付费自习室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眼下,不少职场人士、在校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之外,有自我提升和学习“充电”的需求,无奈图书馆位置有限,城市相关空间和基础设施资源不足。在此背景下,价格低廉、座位充足、环境安静、学习氛围浓厚的付费学习空间应运而生。

付费自习室的初衷就是为学习空间较少的群体提供一个独立、安静、稳定的场所。年轻人保持学习热情、愿为知识付费以及不断自我鞭策,有何不好?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数据良好,每年人均阅读量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有各种阅读、考试等需求的“小镇青年”对学习场所有更高要求和期待,实属正常。

人们选择“付费自习室”其实是在为两件事买单:一是合适的学习空间,二是弥补自律性的不足。人们追求自律的背后反映出对生活现状的焦虑,这种焦虑往往来自于保持身材、职业发展、提高收入等多个方面。当人们无法控制惰性而又产生目标焦虑时,“自律经济”横空出世,被人们视作克服惰性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自律经济”瞄准人们渴望改善现状的心理诉求,采用付费手段,通过线上监督、线下激励或他人提醒等方式,激发人们的内在驱动力和自我掌控力,进而达到学习、健身、升职、提高等多种目的。近来兴起的付费自习室、线上监督员等都是“自律经济”的表现形式。

不过,“自律经济”在赋以人们提升自己的信心的同时,也容易陷入“虎头蛇尾”的困局,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样百出的自律手段的有效性往往大打折扣。曾苦练一个月的“健身小白”极易因为健身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而放弃,曾扬言三个月决胜各类考试的“职场打工人”也易因为生活琐事而逐渐懈怠……

或许,自律的核心,在于“自”。尽管付费自习、打卡健身一定程度上能为人们带来进步的感觉,获得情感上的安慰,但这并不能带来个人自律能力的提升,还极易造成一种“努力错觉”——认为按程序执行既定任务就是进步,从而忽略了对自习效果、健身成果的审视。

诚然,自律的形成离不开他律的约束,但自律真正的意义还是在于自己的内心建设。清晰审视自身,关注自己内心所需,以“内生型”动力寻找到自主个性化成长方式,才能持续构建自我,过上令自己满意的自律生活。

摘编自南方网2022年10月26日

猜你喜欢

花钱买自习室惰性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为逃家务花钱去自习室(2022年 第44期)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运动多枯燥 惰性需克服
付费自习室悄然成为热门创业项目
从善如登
尴尬了
让医院脱离“花钱买平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