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籍中的勾股定理

2022-05-30潘华伟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绳索秋千勾股定理

潘华伟

“折竹抵地”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九章算术》中有一道“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如图1)?

我们可以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如图2,构造直角三角形,则斜边为(10-x)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2+32=(10-x)2,解得x=[9120]。故折断处离地面[9120]尺。

“秋千荡高”

《直指算法统宗》也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该书共17卷,卷1和卷2介绍数学名词、大数、小数和度量衡单位以及珠算盘式图、珠算各种算法口诀等,并举例说明具体用法;卷3至卷12按“九章”次序列举各种应用题及解法;卷13到卷16为“难题”解法汇编;卷17是“杂法”。书后附录《算经源流》一篇,著录了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以来的数学书目51种。从中国古代数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从流传的长久、广泛和深入程度来讲,这是任何一部数学著作都不能相比的。

《直指算法统宗》中曾以《西江月》为词牌,叙述了一道“荡秋千”的问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與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

译文: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水平距离)时,踏板就和人一样高。这个人的身高为5尺,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试问绳索有多长?

我们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得到图3。其中 AC=1尺,EB=10尺,BD=5尺。我们可以设OA=OB=x尺,因为EC=BD=5尺,AC=1尺,所以EA=4尺,OE=OA-AE=(x-4)尺。在Rt△OE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x-4)2+102,解得x=14.5。故秋千绳索的长度是14.5尺。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的知识和方法解答下面这道中考题吗?

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示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4所示(单位:km)。笔直铁路经过A、B两地。

(1)A、B间的距离为 km;

(2)计划修建一条从C到铁路AB的最短公路l,并在l上建一个维修站D,使D到A、C的距离相等,则C、D间的距离为 km。

因为A、B两点的纵坐标相同,我们得到AB∥x轴,所以AB=12-(-8)=20,所以A、B间的距离为20km。根据“两点之间垂线段最短”,我们可以求出最短公路l,即过C点作l⊥AB于点E。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l于点D,则点D是所求的位置(如图5)。由(1)可知:CE=1-(-17)=18,AE=12,设CD=x,所以AD=CD=x,由勾股定理得x2=(18-x)2+122,解得x=13,所以CD=13。故C、D间的距离为13km。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绳索秋千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绳索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荡秋千”的由来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迷你秋千
推理:绳索比长短
荡起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