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孩子远离隐形霸凌

2022-05-30陈妍妈妈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童星霸凌遭遇

陈妍妈妈

很多父母对校园霸凌比之前更加警惕,但孩子遭遇了取证困难的隐形霸凌,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天生缺少童年玩伴,也缺少与同龄人良性互动的机会。社交能力越强,学习生活的阻力越小。但这种能力,并不如吃饭睡觉般与生俱来。将儿童社交知识教给孩子,是父母必须要做的。

前段时间,某童星跳楼事件在我们妈妈群里掀起一阵轩然大波。女孩本是一个从小拍摄多部影视作品的小童星,据女孩妈妈在社交媒体公开举报的内容来看,女孩跳楼主要因为同学的排挤诽谤和言语攻击。

同学给她起恶毒的外号,在网络上发布诋毁她的言论,以她为原型写小说在班里甚至学校里传播;发试卷和课本时会故意跳过她,不小心碰到她的东西会故作恶心状,甚至当面诅咒她的家人……这些行为让女孩时时感觉到被孤立、被伤害,经常整夜失眠。最后,可怜的女孩从6楼阳台一跃而下。

经过调查,女孩妈妈发现,女儿被孤立只是因为班里有3个女孩妒忌她,便拉拢全班同学一起孤立她,同时孤立与女孩交好的同学。久而久之,霸凌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校园霸凌的话题的确是老生常谈,很多父母也对此比之前更加警惕,会格外留意孩子身上是否有伤痕,神情是否有异常。然而,如果遭遇隐形霸凌,孩子皮肉上没有什么明显伤痕,即便告诉父母,找了老师,由于缺少实质性证据,顶多也只是口头批评警告一下对方,过后的霸凌往往会变本加厉。这种“社交隐痛”日积月累,最终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被隐形霸凌了,就算没有说出来,朝夕相处的父母一般都能最先发现。但问题是,即便父母知道了,面对取证困难的霸凌,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对方伤害你,不是你的错。有些育儿书介绍过一种经验:父母在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告知原因,以免父母把惩罚孩子当作情绪发泄。但这种做法的副作用是让孩子产生一种“因为我错了,才会受到惩罚”的条件反射。

霸凌不需要正当理由,“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穿什么衣服、走路什么样子甚至高矮胖瘦都能成为被取笑的借口。演员刘亦菲小时候也一样遭遇过霸凌,明明只是坐在那里等上课,就有女生突然走上前拽她的头发,在她身上亂涂乱画,只因为她长得漂亮。长得漂亮有错吗?但妒忌使然。

提醒孩子:不要感谢伤害过自己的人。老一辈喜欢说“吃亏是福”,翻译成现在的说法就是“我们要感谢那个曾经伤害自己的人”,因为对方的伤害,自己才变得更坚强更努力,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这话乍听很有道理,但细琢磨就会发现这是无谓的善良。伤害就是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伤害都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所谓的“感谢”应该是送给那个越挫越勇、打不败战不馁的自己。我们固然可以妥协,选择不去睚眦必报,但绝对不能让“感谢”麻痹自己,放纵他人再次伤害。

教孩子一定学会及时求助。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父母想帮孩子避免或走出隐形霸凌,也绝不能让孩子永远躲在自己的“保护伞”里。比如这位受伤的童星,如果她不是选择逃避且对父母闭口不谈,事情也许不会变得这么惨烈。毕竟霸凌者还停留在背后搞小动作的阶段,不敢做出具体伤害的行为。如果及时跟父母反馈,父母可以采取更强有力的应对方式。

教孩子计算“交友成本”。交朋友是有成本的,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情绪。如果对方的妒忌、讨厌已经带来伤害,那便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与感情。就像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你也讨好不了一个对你有偏见的人。

如果是因为害怕被孤立、被冷暴力,明明感受到敌意,还要被对方的行为影响,那就等于给了敌人伤害自己的机会。真正的朋友从不会令你为难,只会设身处地地为你考虑。

希望所有遭遇隐形霸凌的孩子,能够早日走出这种隐痛和阴霾,早日重拾自信!这样的你,值得一段更加健康、阳光、快乐的友情。

猜你喜欢

童星霸凌遭遇
童星“放假”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预防遭遇拐骗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迟到城”里的遭遇
“祝遭遇各种不幸”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kidstar/童星 KS—2096
童星跑偏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