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吧,背篓网球少年
2022-05-30严勇王安浩维
严勇 王安浩维
今年8月底,在广州举行的2022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上,身背背篓的14岁佤族少年王发成为“黑马”,夺得U14组男单冠军。这名来自云南沧源县大山深处的男孩,皮肤黝黑,笑容憨厚,背篓里放着一副心爱的球拍,行走在赛场上,眼里有光,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背篓网球少年”。
从不知网球为何物,到多次摘金夺银,王发成名的背后,既有自身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拼搏,也离不开教练团队的慧眼识珠和因材施教,更是新时代各方关怀帮助下,大山孩子拥有更多人生出彩机会的缩影。
”背篓少年“一战成名
“真没想到就这么火了,其实队友里还有比我更厉害的。”王发说。他一周只能用一次手机,几天后才听说自己火了。说起背篓,王发笑了:“这个东西在我们家乡很常见。我感觉我背起来也特别合适!”实际上,王发有自己的网球包。当天在赛场上,一个老乡特意将带来的竹编小背篓送给了他。“好久没回家了!”王发觉得亲切,干脆把背篓背在身上,装球拍、毛巾等。
王发接触背篓比接触网球的时间早多了。他出生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一个边境村寨的农民家庭。幼年时,爸妈会用背篓背着他,上山下地干农活。8岁以前,王发的世界里没有出现过网球,就连听也没听过。
直到有一天,王发就读的勐董镇中心完小,来了一位健硕高大的网球教练,就是如今带着他驰骋各个赛场的张晓洪。当年,有多年执教经历的张晓洪,想在大山里挑一批学网球的好苗子。那是2016年,王发8岁,读二年级。当时,张晓洪让他跑圈、扔球,测试空间感和协调能力。古灵精怪的王发表现突出,一场测试下来,几个项目都得了优秀。
张晓洪在沧源县挑了10个孩子学网球,包括王发。没过两年,他们就在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一举夺得6枚金牌。2020年,于云南省安宁市举办的中国网球巡回赛测试赛上,12岁的王发因为球风硬朗而崭露头角。
训练条件简陋,赢球赢来赞助
2022年9月15日,王发跟着教练来到浙江东阳,准备和当初赞助训练基地的一个体育器材老板打一场友谊赛,切磋球技。
这是他们两年前的约定。2020年,在安宁市举办的一场比赛上,因为没有年龄限制,王发和这位名叫王育喜的“忘年交”球友分在一个小组。从身高和力量上来看,王育喜感觉自己胜算更大,可王发以6∶2的成绩将他淘汰了。
“真是没想到,这么一个‘小不点居然把我打败了。”彼时,王育喜接触网球已近10年。打完比赛,在去大理旅游途中,他越想越不服气,得知王发来自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便提前结束行程,赶到昆明,一探究竟。
到达现场,王育喜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出现裂缝的球场,打到起毛的网球,断了线的球拍……一堵80多米长的墙前,10多个男孩女孩一线排开,正对着墙练网球。一墙之隔,是几个集装箱改造成的宿舍,那是教练和孩子们住的地方。
那天,王育喜深受触动,当场决定赞助球拍、网球、网球车等一批孩子们急需的网球用品。仅网球,他就一次性赞助了50箱,孩子们直到今年3月才用完。
这片训练场地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的一个小区内,这就是孩子们日常训练的球场。球场边上就是一排集装箱,分别被改造成了办公室、宿舍和饭堂,旁边还有一个小健身房。虽然条件简陋,但网球少年们的梦想在这里生长。“每天推开门就能打球!”王发说。
教练徐姣叶介绍,近两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训练场地条件有所改善。孩子们本可以住上条件更好的宿舍,但他们一致选择继续住训练场边的集裝箱宿舍,方便训练。
练网球最费鞋子,尤其是男生。张晓洪说,王发从8岁开始打球,到现在一共穿坏了54双鞋。练网球还费网球和拍线。“一两天下来,拍线就断了。”徐姣叶说,刚开始教练会负责接拍线,后来随着断拍线的频率越来越高,他们就手把手教会孩子们,让他们自己上手。
训练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孩子们日常很节省,球鞋穿到不能再穿了才换,网球要磨得光秃秃了才换新的。到了外出打比赛时,孩子们个个都很开心,因为可以领到一副新球拍。
2017年,为维持俱乐部正常运转,尤其是保障这批大山孩子的日常训练和生活,平时很喜欢车的张晓洪不得不卖掉自己的3辆车,勉强挺过两年。好在孩子们都很争气,在有限的训练条件下还打出了好成绩。如今,他们在廊坊有了第二个训练基地,球场也增加到12片,再也不用排着队练球了。
7个佤族孩子,6个拿过冠军
这几年,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在业内有了一定的名气。当初选中的10个佤族孩子,有3个因各种原因离队,剩下7个有6个拿过各个类别的全国冠军。在2020年全国青少年网球积分排名系列赛上,总积分前4名中,有3名来自这个俱乐部。其中,和王发同一批被选中的佤族女孩李娇,更是在耐克杯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上夺得女单和女双“双冠王”,总积分升至第一。
从大山深处走来,到夺得全国冠军,这些孩子们的网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孩子们的父母没见过网球,更不知道它能为家庭带来什么。张晓洪只好给他们展示手机里保存的球员和奖杯的照片,加上学校老师帮忙做工作,才打消了家长们的顾虑。
“孩子们我会照顾好,你们不放心,随时来昆明找我。”张晓洪言辞恳切地保证,给家长们留下了联系电话和地址。就这样,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离家几百公里的省城昆明。
初到陌生环境,孩子们欣喜又好奇,可没过几天,就哭着闹着找爸妈。张晓洪带着他们采购零食和玩具,才算哄好。接下来的几个月,孩子们像玩游戏一样开始接触网球,逐渐从排斥变成了感兴趣。
却不料,第一年回家过春节后,10个孩子一个都不愿意来了。张晓洪只好赶回去一个一个地做工作,最终有7人归队。“不能强迫孩子们喜欢上一样东西。只有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才会不计成本地去追求,去付出。”张晓洪说。基于这样的培训理念,多半孩子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主动融入这个有些好玩的“网球世界”,享受网球带给他们的乐趣。
每天6点不到,孩子们就自发起床来到球场训练,包括打墙、体能、速度等常规科目。有时候,一天下来,训练时间长达10个小时。因为长时间挥拍,王发的手上还长了一层茧。
除了网球,教练团队还引导孩子们学习文化课,根据个人爱好给他们报了古筝、书法等兴趣班。“网球只是一部分,我希望他们的人生能有更多可能性。”张晓洪说。
(选自2022年9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