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细节之饮食中的冷热之道

2022-05-30王和亿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寒温生病季节

王和亿

编者按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健康领域中长期的规划,明确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和根本目的。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从国家层面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紧密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意见》明确提出了15项行动目标、指标、任务等,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共建共享健康生活。本刊开设“健康中国”栏目,关注相关健康中国重大行动,传播科学的健康理念,助力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民以食为天”,饮食关乎人的健康,食物的冷热对人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那么,应该如何遵循科学的冷热饮食之道呢?古人对饮食养生的认识很早,不但要做到节五味、节饥饱、调和五味,还要调寒热。

《灵枢·师传》中“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的就是饮食寒温要适中。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也谈及饮食中的冷热之道,主要包括两重意思,一是指食品溫度的冷热要适宜,二是指食物性质的冷热要适宜。另外,长期进食过烫食物是食管炎、胃溃疡,甚至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

根据食物的冷热,在进食中热不要烫到嘴唇,冷别冰到牙齿。从饮食的角度讲,如果冷热食物同时吃,应先吃热食,再吃冷食。

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古人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运用到饮食

中,通过食疗的方法方式,使人体能保持阴阳平衡,不会生病。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提出科学饮食可运用寒凉药物远离寒凉的季节,运用温热的药物要远离温热的季节,食物和药物的运用原则和原理相通,即“食宜同法”。如秋冬季节,吃些温热的食物和稍热的食物以助阳气,纠正秋冬季人体阳虚阴盛的现象;春夏季节应多食寒凉的食物,防止体内阳气过盛,还可以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

所谓的“寒热温凉”,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的本意是指药物或食物的性质之偏,如药物的肉桂、食物的韭菜性温热;药物的黄连、食物的绿豆性寒凉等。时代的发展,加快了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脚步,后世医家们也将内容进行了扩充,把食物的温度等也纳入了。

在中医理论中,有许多如“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应”等名言。简单地讲,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类社会要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与天地相通。《黄帝内经》对饮食物温度的要求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特点,提出饮食养生对饮食物的温度通常是要寒温适宜,不能过寒过热,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地城、季节、年龄等因素。如对于脾胃功能弱的人来说,即使是夏季,天气炎热,虽能适量吃些寒凉瓜果等食物,以此达到清暑的功效,但由于脾胃功能弱,在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所以不可过度食寒凉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因此,科学养生要学会以饮食中的冷热之道助力提高健康防病水平。

(作者系高级健康管理师)

猜你喜欢

寒温生病季节
杨春芳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遣笔
“生病”的一天
生病的快乐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生病真难受
季节的变换
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