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关,推动核电建设阔步前行
2022-05-30乐雯
乐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赋予科技事业新使命,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亚湾核电”)等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旗下公司,秉承“技术守护安全、创新提升价值”理念,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强化责任和落实的缩影,在核电领域中不断提升业务价值,以创新促安全、以高质量谋发展。
实现检测技术零的突破
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岭澳核电站3号机组正进行L311大修,而有着机组“主动脉”之称的主给水流量测量系统(ARE)文丘里管在这次大修中,首次实现了在不切割拆除的情况下的在线视频和厚度测量,实现了国内该领域检测技术零的突破。
“对于此次大修生产的难点,技术部为了保障电厂主设备系统安全和质量,主动思考,攻坚克难,与苏州热工研究院在役检查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大亚湾核电相关负责人透露,最终成功实现了国内首个电厂应用智能检测机器人进行文丘里管厚度测量的自主检测,取得了文丘里管厚度的第一手数据,并第一时间确定了关键设备的质量状态。
据介绍,该智能检测机器人装备搭载智能检测测厚探头、摄像头、传动系统、相控阵超声数据系统等。阀门、狭长的管道、犹如大“陷阱”的三通开口以及喉管部位……机器人克服需爬坡的困难,先后“闯关”通过多个部位,在阀门解体后碰到了管道残水等挑战。这时,项目主管张帅立即组织项目组审慎决策、科学求证及实操模拟,最终扫清一切障碍,机器人经过“跋山涉水”成功开展远程测厚。
该智能检测机器人不仅适用于岭澳核电站3号机组,还可推广至其他压水堆机组,极具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装上首个可移动“IT心脏”
在中廣核另外一个核电基地——三澳核电基地建设现场,中广核首个集装箱数据中心成功为“华龙一号”装上了可移动的“IT心脏”。
集装箱数据中心具有移动方便、部署快速、低能耗、成本低等优点,与传统土建式的数据中心相比,集装箱数据中心在设计和建造上成本降低40%,可以在6~8周内完成生产制造,3天内完成安装调试,缩短90%交付时间。因三澳核电项目面临场地资源有限、数字化转型需求等难题,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创新性采用模块化、智能化、可快速部署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方案,将设备机柜、动力、精密空调、消防等系统有机地融入到集装箱框架中。
如今,集装箱数据中心是苍南核电数据业务的中枢,内部部署了服务器、数据存储、网络交换机和网络安全等设备,是应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数据中心支撑起了苍南核电内外部办公网络、生产办公应用系统、通信系统、视频会议、监控安防、网络安全以及未来的5G专网等全链条业务,可以应用在工程建设、机组运行和大修的各阶段。
集装箱数据中心在满足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全方面数据需求的同时,为苍南核电提供安全稳定、集中、共享、虚拟化的基础设施环境和应用支撑环境,让企业数据触手可及,助力三澳核电基地数字化转型。该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应用,对中广核在运、在建核电基地具有重要推广意义。
科技工作者有话说
10月16日以来,大亚湾核电的一线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立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动力投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核电领域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大亚湾核电运行高级主任技师冉迪:
作为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冉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聆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令我备感振奋,充满激情和干劲。
我们将继续发扬劳模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开展机组疑难问题技术攻关、机组保驾、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创新开发新工具、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机组出现的疑难问题和现场工作中遇到的痛点问题,改善现场工作环境,提高现场工作效率,为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广核集团首席专家、大亚湾核电运行高级主任工程师王树强:
作为“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我们深知运行技术创新优化是提升核电安全质量效益的关键所在。工作室通过对压水堆原理的分析,利用系统运行特性,结合现场实践经验,首创压水堆一回路不可凝气体排出技术、平衡压差快速正反冲洗逆止阀方法等众多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水堆核电大修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助力中广核多机组安全质量效益创优。
我们将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通过研发和应用新的运行技术,发挥创新优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成为创新的引领者和突击队,为实现中广核运行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