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足迹·悟思想·促实践
2022-05-30刘纯一
刘纯一
本次党课以中央宣传部统筹指导,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四省(市)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经历图书为解读蓝本,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记录,围绕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中的丰富实践,将理论阐释和文献解读同现实关切相衔接,让大家更好地体悟习近平同志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担当作为意识。
一、循足迹:从故事中感受领袖成长的心路历程
(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正定足迹
在结束陕北梁家河村7年的知青生活之后,习近平同志先到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到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条件虽然很好,但习近平同志表示:“优闲的生活反而使我烦躁不安,我渴望到基层去,和老百姓在一起。”之所以主动选择到正定,就是“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为了“在人民中间来寻找我的价值”。
(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
1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亲自参与、领导推动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理论和实践等多个领域深度耕耘。《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全景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实践探索和理念创新。
(三)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胸怀大局、着眼未来、务实创新、敢于担当的施政实践,还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和实践的历史场域。
(四)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
习近平同志任上海市委书记虽然只有短短7个月,但他下基层、做调研,抓党建、谋创新,迅速扭转了当时上海的被动局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为上海发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对上海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悟思想:理论创新的一以贯之
(一)高瞻远瞩、科学谋划的发展思路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总体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中的许多实践举措,充分展现了他对大势的把握能力和远见卓识。
(二)念兹在兹、全心全意的为民情怀
从书中的故事细节和丰富材料,以及字里行间朴实的话语,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不遗余力地抓实抓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更是折射出了他身上念兹在兹、全心全意的真挚为民情怀,也将党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道理讲透彻了。
(三)敢破敢立、善作善成的改革意识
回顾习近平同志从政生涯在地方的工作实践,可以说是与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同频共振。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主政期间的改革措施,不难看出其中的一脉相承与不断丰富发展。通读完“习近平的足迹”系列图书,能看到习近平同志作为一名敢于打破陈规、跳出固有模式,争当改革创新的推动者与实践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促实践:在行动上彰显领导干部的时代担当
阅读学习“习近平的足迹”系列图书,能够清楚地认识习近平同志在地方的工作实践。“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的精神、干事的追求是贯穿习近平同志从政生涯始终的,而这也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品读“习近平的足迹”系列图书应该得到的启示。
(一)躬身实际,倾听民声
以调研开局是习近平同志典型的工作风格,他每到一地任职,大都以调研开局起步。其后,无论在厦门、宁德、福州还是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乃至主政浙江、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习近平同志都注重到一线开展调研,并对发现的问题躬身落实、一抓到底。
习近平同志的调研有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真正地倾听民声。他到老百姓家里,首先关心的一定是他们的生活、吃住情况。有时掀开锅盖,看看老百姓吃得怎么样;有时摸摸被褥,看看是否柔软舒适。他就是从这些细微之处体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笃实奋进,及时表达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实践中,无论面临的是发展的“困境”,还是发展的“瓶颈”,都没有将之作为不发展的借口和理由。而是笃实奋进,不懈怠、不灰心,不辞艰难,不厌其烦,深入认识问题,全面把握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习近平同志还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认识,是以实干拓展观察的广度,以实干换取思考的深度。他曾指出:“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 这种“有机结合”要求领导干部善于思考,并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以恰当的方式记录和传达,这就是“及时表达”。
(三)实意做事,不逾规矩
干部的“干”,不能是只干活、不干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恥。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如果说“实意做事”是要求领导干部做“能吏”,那么,“不逾规矩”则是要求做“廉吏”,两者不能偏废。正是:行事无挂碍,存心有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