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泉州地区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5-30庄劲松

东方收藏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泉州

摘要:我国的香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经汉代和西域的贸易交流,以及唐代的全面发展,在两宋期间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继续创新,在当代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旨在结合泉州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概况,浅谈对传统香文化及其当代应用的认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香文化;泉州;应用认知

一、我国传统香文化概述

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象征。《说文解字》中有相关注解:“香,芳也,从黍,从甘。”中国人从万物生息中撷取出独特的芳香,使中国人的生活,一方面充满神圣的礼仪,另一方面也充满无尽的诗意。可以说,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享受,它是中国人的嗅觉审美。

香之为用,始于春秋,兴于魏晋,历经汉唐,到两宋时期已蔚为大观。苏东坡《和黄鲁直烧香》诗云:“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此处的“鼻观”指的是以嗅觉代替视觉,以鼻嗅香,得其氤氲,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审美经验,更是中国人的审美通感。

宋元时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各类异域香料传入刺桐城,也就是今天的泉州。千百年来,这一舶来品在泉州不断焕发新生,既有着中华传统香文化的传承和浸淫,又融合域外的制香技术,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手中流传和创新,令人瞩目。作为一名泉州香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笔者在此结合近年来研究泉州香文化的心得体会,浅谈对于传统香文化及其当代应用的认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历史悠久,香气悠长

香的使用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广泛存在,早期主要用于供奉神灵与祭祀祖先,后逐渐用于美化环境、熏衣染被等领域。香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不管是熏燃、悬佩、涂抹,还是计时,都反映出人们对香的钟情以及精致的生活情趣。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内涵,传承至今。《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第六》中记载:“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咀渍酒中。用棉絮一斤,细白布一丈并内酒中……”其最早将“香薰”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向世人介绍,称为“香疗”。《四库全书·香乘》(卷一)中也记载:“香最多品类。出交、广、崖州及海南诸国;然秦汉以前未闻,惟称兰、蕙、椒、桂而已;至汉武,奢广尚书郎奏事者,始有含鸡舌香,及诸夷献香种种征异。”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香者,乃天地之正气也” “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避秽也”。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也说:“人鼻无不乐香,故流金、郁金、芝兰、苏合、玄膳、索胶……价同琼瑶。”上述文献内容都形象地说明了香的来源及其在古代的应用和发展。文献中还记载着很多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以香为伴的实例,他们对香可谓推崇备至。由此可见,从古至今,香对于人类的健康生活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香学成形,修身养性

香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燎”“香”“鬯”等文字记载。先秦时期,佩戴香囊、插戴香草、沐浴香汤开始盛行;到了汉代,香已经成为主要的贸易货物之一;明清两代,香学成形,香炉成为文人书斋的标配,“红袖添香夜读书”描绘的就是文人在书斋读书时焚香的优雅情致。时至今日,人们借助香,以闻香等形式营造出一种香气缭绕的氛围,通过自然香味对人嗅觉神经的刺激,产生舒适、静心的感觉,以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三)应用广泛,类别众多

从古至今,我国对于香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炉火纯青,笔者在此进行简单列举。

1.按类型特征划分

⑴线香。线香是指借助各类香料,通过组合揉搓,按照统一的制作标准生产出来的香品,长短粗细基本相同。其使用场合较多,包括祭祀等均可见其身影。在古代,线香主要借助于手搓方式进行生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提高,如今主要采用机械设备加以制造。

⑵签香,又称棒香、芯香。它是以竹、木等材料作香芯,香药附着于香芯之外,呈直线形。

⑶盘香。盘香本身呈螺旋形,此类香品较为适合携带,常见于寺院、道观或祠堂使用。

⑷印香。印香通常以固定的文字或图案形式出现,在点燃后会按照固定的轨迹燃烧。在制作过程中多数使用器械模具,因此也称为篆香。

⑸香锥。此类香品普遍呈现圆锥形,放置于物品上烟气呈流动状。因所使用的制造材料不同,其流动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⑹香丸。其主要借助多种香药融合后加入部分物质黏合成丸状,可当作熏香使用。

⑺香珠。主要将各种香药进行混合,之后揉搓成圆珠状,可作佩饰使用。

⑻香囊。古人最喜爱的佩饰物,又名香袋、香包、香缨、花囊,也叫荷包、耍货子、绌绌,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佩带含有药草的香囊,既可以驱毒虫散浊气,又可以香体饰人,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匠人在香囊的制作上也是别具匠心。

⑼香枕。将香药配制好后装入布料缝制的枕状袋中,在睡眠时做枕头用。也有用竹木、瓷器做成外形,内部装药做枕头用的。

2.按用途划分

⑴普通用香。根据不同地域的民俗信仰需求制作,采用不同的配方制成,粗细、长短有一定的规制,适用于多種用香场合。

⑵香道。其是按照一定的礼法焚香木,鉴赏香气和学习品香的过程。香道多流行于古代贵族士大夫及文人阶层之中,通过识香、香技呈现等环节,以及眼看、手摸、鼻闻等形式,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感悟和体验。

⑶和香。它是由多种香料经过调配制作,加上香料间药性中和作用后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香品。

总而言之,香要好闻,还要好看,更要有文化、有内涵。它不仅能够给人味觉的享受,也能够给人视觉的享受,更能够给人精神心灵的享受。

二、泉州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泉州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出现“涨潮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来到这里的外国使臣、商人和传教士带来大量香料,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香料之路”。

到了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繁荣达到鼎盛,成为中外各地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北宋元祐二年(1087)十月,朝廷在泉州增置市舶司,此后泉州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直至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中外海商经泉州港输入的舶货主要有香料、药物、宝货、纺织品、皮货和杂物等,其中香料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数量有时多得惊人,泉州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香料贸易集散地。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泉州市舶司叶廷珪著有《名香谱》,真实记录了香药贸易的盛况。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发掘了一艘宋代末年的沉船,为远洋归来的商船,出土物最多的是香料药物,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胡椒等,重达4700多斤。而宋代泉州进口的大量香药,也被临床广泛应用,出现许多进口香药组成的医方,如乳香没药丸、巩堤丸、槟榔丸、檀香汤、胡椒汤等。还有的直接用进口香药治病,如苏合香油,“出大食国,气味大抵类笃耨,以浓而无滓为上,蕃人多用以涂身,闽人患大风者亦仿之。”

元代时,香料风靡泉州城,名僧释宗泐诗云:“泉南佛国天下少,满城香气栴檀绕。缠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而在宋末元初,蒲寿庚“提举泉州舶司,擅蕃舶利者三十年”,其先世系阿拉伯穆斯林,世代经营香料。《永春县志》曾记载,1646年,以经营香料为业的阿拉伯商人蒲氏后裔为躲避风波,迁居至永春达埔汉口村,将制香手艺传授给了广大乡亲,由此开启了“永春篾香”的制香史。

可以说,泉州地区的香文化,源自传统、兴于创新,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历史,更经历了新时代多元传承的创新性发展。

三、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养生需求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传统香文化与现代元素将如何进行更好的结合?笔者认为,前提是要融会贯通传统香文化的内涵,汲取其精华,创造性地开发新产品,要在传统香文化上有所创新、提档升级,充分体现其现代审美的价值。多年来,笔者始终秉承传统制香工艺流程及制作工艺,坚持使用纯天然植物为制香原料,结合中医中药知识研配出对人体健康有保养功效的香品,每一款香品的诞生都要經过几十次的调试,方能达到笔者对香“不呛鼻、不熏眼、闻久入喉不干涩”这一基本要求。如此,便是希望能够将泉州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香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可以说,笔者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泉州香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笔者看来,泉州香文化产业未来的新增长点,就在于深入挖掘传统香文化,结合现代科技,加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这样才能为泉州香文化注入灵魂。毕竟,这一缕缕清香,不仅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记忆,更寄托着从古至今,智慧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和无限创造。

参考文献:

[1]赵德贵.源远流长的中国香药[J].现代养生,2021,21(21):67-68.

[2]王荣,胡晓阳,于斌,万广宋.香药概念探讨[J].中医药信息,2020,37(04):100-102.

[3]赵正山.参加泉州古船出土香药鉴别记[J].海交史研究,1978(00):61-62.

[4]陈玉玲,吴圳烽,苏福彬.泉州永春香料:一缕香缘,延续千年[EB/OL].[2021-05-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361771772748219&wfr=spider&for=pc.

[5]吴鸿洲.泉州出土宋海船所载香料药物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1(03):44-47.

[6]王冬松.基于图像与文物的宋代香文化研究——以《清明上河图》与泉州湾海船所见为例[J].美术大观,2018(10):48-49.

[7]金焱.闽南用香文化:消费时代的新传统生活方式[D].厦门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庄劲松(1967—),男,汉族,泉州鲤城人。鲤城区非遗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其制香技艺传承自祖母黄翠霞。现为泉州禾朝香宗工艺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庄氏古法药香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泉州市鲤城区技能大师、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会员、福建省佛教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泉州
泉州
泉州大剧院结构设计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夜游泉州西湖
泉州九仙山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泉州打造孕产全周期健康保障服务
吴其萃作品选
精心准备 做好泉州石化大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