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

2022-05-30傅惠君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面塑莆田传统节日

傅惠君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小学美术教育能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并渗透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达到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也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教材改革不断深入,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被重视。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多,选材新颖,内容生动,构图精美,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逐步提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美术教学方法日益丰富,逐步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有力地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更好地展现和传播了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是丰富的美術教学资源库,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成果,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的反应与总结,饱含丰厚的历史人文知识。所以,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课堂美术教育中,能提供丰富的小学美术教学素材,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美术课程。其次,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深度融合,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地了解和学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何应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要素,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巩固学习的美术基础知识。如此将美术教育课程生活化,能让学生易懂、易学,更好地掌握美术课程知识和创新技能。最后,中国传统文化集艺术、历史、民俗等内涵于一体,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可以学习民间传统文化,进一步感知美、体现美,增强在身边中发现美、展现美的乐趣。同时,将传统文化的资源用于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与质量。传统文化是上千年历史沉淀的产物,未来的一代将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值得每一位从事美术教育事业的教师深思。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是小学美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把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势在必行。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的教学策略

(一)重构——活用民俗文化资源

1.增添素材,学习内容新颖化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让学习内容更新颖,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仅在课堂中根据教材因势利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素材来展现,特别是美术课,更可以借鉴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以教材为导向,以丰富的素材资源为辅助,使知识内容形象具体,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知识点。在教“爸爸妈妈的结婚照”一课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年龄、分阶梯学习,低年级学生主要以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这两块领域选择作品表现内容,让他们了解婚嫁习俗及双喜的寓意,作业表现上让学生剪造型各异的双喜。中年级学生在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中增加设计应用领域画婚纱,欣赏婚纱照,聊婚纱款式、材质、纹样、纹样的寓意和特点,再结合教材知识用对称纹样、二方连续纹四方连续纹样创作婚纱。高年级学生主要以综合探索为主,鼓励学生在参加亲戚朋友婚礼时用手机或相机记录婚庆过程,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图片搜集后有机结合来表现作品,再将造型表现运用绘画和泥塑表现婚纱照。创作前让学生分析中西婚服的共同点与区别,图案纹样的选择上有哪些考究,包含了哪些寓意。如此,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得以延伸,实用性得以体现,有效地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基本能力。有意识地扩大课前知识储备,可以有效改变欣赏评述领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的尴尬局面。

2.改编素材,学习环境生活化

美术创作与教学的源泉都来自生活,而生活离不开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限制,带领学生深入社会,体会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寻找美术创作的灵感,并通过教材的改编,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存在,提升其审美情趣。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我快乐 我成长”一课,笔者将这节课分成2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各种人生礼,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人生礼俗,这里主要讲莆仙本地风俗。莆田人生礼俗是古老的中原文化和莆田地方文化的结合体,也是莆田传统文化的体现,随着时代的演进,莆田人生礼俗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有的甚至消失。因此,笔者让学生重温君子之礼:送生礼、三朝礼、半月礼、满月礼、四月礼、抓周礼、乞巧礼、入学礼及拜师礼。第一课时笔者重点讲解制做满月礼和四月礼,让学生了解红蛋和穿黑衣裤、戴长命锁、虎头帽的寓意,再让学生分小组制作成长过程中戴的虎头帽、长命锁、黏土做的蛋糕、长寿面、手绘四月帽等。第二课时让学生将纪念小物件与照片装订制作成成长纪念册,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成长照片装订成册,在排版上引导学生如何横排版和竖排版,如何将照片、小物件与文字相结合。比如,创设情境表演生日聚会,主角可以拿出做好的生日蛋糕和准备好的气球,然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长纪念册。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和引导,学生能进一步地认识本地的习俗文化,同时感受文化带来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创作美术的灵感,更进一步提升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转变——深化传统节日文化资源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这就要教师因材施教,拓宽教学视野,传统文化内容引入美术教学正符合大纲要求。如何活跃美术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容易掌握教材的知识点,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用传统节日资源,通过情境化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音乐、图片等视听化展示,让学生沉浸在传统节日的氛围里,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1.以问题串为载体——转变“老”教法

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传统做法是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师生围绕某个传统节日开发一系列教学活动,如笔者在第二课堂开展了“走进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丰富多彩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分阶段、分组、分步骤完成。教师这时要当好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以问题串为载体,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端午节。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收集端午节资料时,分研学单位以问题串形式让学生搜集以下相关材料:“你能找到有关端午节的民谣吗?端午节是如何成为节日的?端午节有哪些民间故事?端午节大家都吃什么?端午节的粽子可以包哪些食材?”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分工协作,学生在第一阶段多方面、多角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节日文化渊源,培养了学生合作动手的能力。

第二阶段绘画创作。给低年级设计了一次以“画端午的粽子”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中年级设计粽子的卡通形象,高年级绘画创作活动的主题为“赛龙舟”和“我设计的龙舟”,培养创作能力。

第三阶段展示评价。教师把全班同学按六人一个小组,分成八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再以问题串引导学生反思:“创作中学到了哪些知识?了解到哪些文化?掌握了哪些技能?”这些问题反思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兼顾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深刻意识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以激趣为指向,挖掘“活”资源

开展“走进莆田的节日——元宵节”系列主题活动,在课堂上设计教学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巧用身边的传统节日资源,让学生产生共鸣。如莆田元宵节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结束,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且期间伴随大量热闹的传统节日活动,盛况赛过春节。每逢元宵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庆时常常通宵达旦。以莆田的文峰宫妈祖“尾冥灯”地方传统节日为引线,导出莆仙各地元宵节特色,由此设计一件文化衫。也可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我设计的文化衫”一课融入教学中,假如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知道怎样设计文化衫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学生未必能理解透彻,而挖掘生活中的节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就能顺利攻克这一难点,如宣传片《妈祖爱 元宵长》的游灯视频,可以唤起学生爱家乡元宵节的记忆,了解家乡的元宵节日特色,提出要求设计一款以元宵节游灯为主题的文化衫,学生能想尽办法用最能体现自己情感的方式来设计一件有文化内涵的文化衫。在美术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感受的美术课真正的价值。

(三)鼓励——激活饮食文化资源

“民以食为天”,地域差异及民族特色孕育着丰富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继承发扬,莆田的面塑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莆田妈祖文化祭祀中常见的贡品,可手捏成各种动物,亦可雕刻成楼阁、花卉,绘上颜色,动物花卉栩栩如生,楼阁玲珑剔透,技艺甚是精湛,是研究莆田历史、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源。因此,要让面塑艺术走进美术课堂,让学生了解面塑、感知面塑、传承面塑文化。2018年我校开设面塑工作坊,由笔者负责给学生上面塑制作课。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搜集关于面塑的资料,并在课堂上教授面塑的制作方法。因为内容贴近生活,相对其他枯燥的课程,美术课程灵活有趣,学生能迅速掌握面塑制作技能,用加色素的面泥制作出各种植物、动物、人物等题材作品。通过创作提升,有些学生还把面塑与国画彩墨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具观赏性的面塑浮雕画,例如,制作多种多样的海底生物。如此,让每个学生接触到面塑艺术,培养对面塑的兴趣,深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面塑创作表现出了兴化人民对平安、健康、幸福的期盼,也为传统节日增添了许多色彩。

(四)引导——唤醒中国元素的文化資源

1.创作——激活“主”意识,学习活动自主化

一年级至六年级是学生思维成熟、飞跃的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直观化到抽象化。也是激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阶段,让创作构思呈现在现实实体中,体现出美术的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已学传统知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在寻找教材内容操作上,应激活“主”意识。比如,在校本课堂上,笔者给高年级上“南少林的武术”一课,将建筑文化与武术文化相结合,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上南少林寺的牌坊,了解牌坊的建筑艺术特点,利用刮画表现一座特色的南少林寺牌坊,评价作品时,让学生自主完善作品,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元素。在第二课时上人物动态写生,以了解武术文化,让画面更和谐。

2.创新——拓展“多”视野,学习体验丰富化

创新教材让多种文化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学习体验更丰富。十二生肖是民俗文化的代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花衣裳”一课,可以借鉴十二生肖文化并运用到课堂中,通过讲述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遗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十二生肖兽首巧妙地贯穿整堂课,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快乐,还能体验换装的乐趣。在版画课上,因版画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再加上用浓郁的莆田地方特色“十音八乐”导课,在迎神赛会、婚丧喜庆或农事之时,时常能见到“十音八乐”乐班的演唱演奏活动,可惜的是目前“十音八乐”传承人基本都是耄耋老叟,请“十音八乐”走进美术课堂,让学生认识莆田的“活化石”,也是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继续传承。

四、结语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贴近生活,资源丰富。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其资源,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后加深民族认同感,为弘扬传统文化打下基础。基于此,美术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好教学计划,结合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由此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培养民族自信、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绵薄之力。

(邱瑞玲)

猜你喜欢

面塑莆田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面塑的美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