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总是时代的先行者
2022-05-30刘佳姜楚华
刘佳 姜楚华
生活中的邱璇和课堂上的邱璇判若两人。生活中的她沉稳干练,不热心交际,但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是同事眼中的“璇姐”;课堂上的她活泼灵动,眼中散发着孩子般童真的光芒。置身于邱璇的课堂上,你常常会迷失她的教师身份,当她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悲伤着孩子们的悲伤、欢呼着孩子们的欢呼时,你会恍惚觉得,她就是一个孩子。邱璇将自己的英语教学主张命名为“灵动英语”,或许与她潜意识中对自己课堂表现的认识有关。在她看来,灵动英语由灵敏、灵巧、灵慧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构成。
一“说”解千愁
2005年7月,从湖北咸宁学院毕业的宜昌姑娘邱璇走进了江汉油田实验初级中学的大门。从此,她扎根油田教坛,先后获得省初中新课程教学精英赛英语说课一等奖、省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第三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金奖等奖项。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源于她所在学校的优良教育传统,更源于她对英语教学的敏锐洞察力。
入职没多久,她就发现学生喜欢用听讲、抄写等静态的方式记忆英语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不习惯开口交流,对于她的全程英语教学,学生更是难以适应。这是当时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語”教学方式,大家司空见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邱璇深知其中的弊端,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改变的前提是让学生对英语具有灵敏性,也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能敏锐地意识到要选择英语进行交流,并口随心动。直白地说,就是要变“哑巴英语”为“开口英语”。为了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她首先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用英语与自己对话。刚开始,学生听不懂英语指令,她就用夸张的动作、表情、语气等强化表达意图,用简单的短句传递信息;学生不敢、不愿说英语,她就依托教材创设语言情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对话、仿写对话等方式促进学生“开口”;她还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与学生互动,并用有针对性的激励语评价学生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邱璇将英语听说活动引入课堂:课前安排学生收集英文素材,开课时让学生用两分钟时间,或讲英语小故事,或唱英文歌曲,或朗诵英文小诗,或介绍英文绘本等;课中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听后操练,如听对话后做互动练习或分角色朗读,听短文后复述给同桌听;课后选择《白雪公主》《花木兰》等经典英文动画电影,组织学生分小组演练不同片段,指导学生用重音、表情、动作等强化语言表现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逐步适应并喜欢上动态的英语学习方式,邱璇又推进一步,在晨读前、午休自由活动时间播放英语新闻、英文歌曲、VOA慢速英语等,进一步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这些举措激发了学生说英语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经验。邱璇的英语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既要乐说又要善写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说英语的动机越来越强,但口语表达不规范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同时,他们的习作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的问题十分突出。
口语表达不规范最主要的原因是发音不规范。为此,邱璇更加注重语音教学,如复习音标/ai/时,先归纳“night、right、light、tonight”中“igh”的发音,由此引出生词“bright”, 让学生尝试找发音规律,然后编写歌谣“Light, light, a bright light. A light is bright”、绕口令“Mike likes to write by the nice bright light at night”等,辅助学生记忆发音。对一些特殊的发音,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其中的规律,如字母“c”一般发/k/音,但在e、i、y字母前发/s/音。同时,她还借助教材文本的范读、听录音跟读等,纠正学生的“唱腔”和“背书腔”。
习作中缺乏逻辑的问题解决起来困难更大,邱璇尝试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一次听小学老师的课的经历给了她很大启发。当时,为强化学校英语教学特色,英语教研组在校长郑浩的主导下与江汉油田外国语学校开展联合教研,两校教师经常互相听评课。一次,大家听了外国语学校英语老师黄艳的一节课。黄老师执教的是朗文新思维教材3A第一单元Weather and seasons(天气和季节)。课始,黄老师以离职外教给学生的来信引入,引导学生关注信中谈论国外天气的内容,由此进入课文学习;课尾,黄老师以“学生给外教回信,介绍油田的天气”的习作任务与课始情境呼应,引出习作训练内容。邱璇发现,这样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书信的写作范本,更使课文学习情境与习作训练情境巧妙融合,促使学生产生了真实的写作需求。
黄老师的这个设计让邱璇顿悟,原来英语写作并不是只能给学生一个冷冰冰的话题,让他们写一些“无病呻吟”的句子,还可以采用一些灵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依托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学习主题写作演讲稿;依托故事新编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基于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展开联想,进行故事的续写、改写;依托班级流动英语日记,激励学生用英语习作分享生活、学习中的趣事和见闻等。
有了写作冲动后,如何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做到句与句之间逻辑严谨呢?一次检查女儿作文的经历给了邱璇启发。邱璇发现,女儿每次写完作文后,语文老师都先在她的草稿本上写满批语,让她根据批语修改后,再誊写到正式的作文本上,交给老师再次批阅。邱璇眼前一亮,如果把这种习作指导方式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精细指导,一定能提升学生英语表达的规范性和逻辑性。邱璇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她很快把这个想法落实到教学中,而且在第一次批阅和学生修改之间增加了一对一面批环节,重点从句法句式的使用、写作素材的丰富、表现手法的改进上与学生交流意见。经过几次尝试,学生习作中语句间缺乏逻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词语、句式的使用也更加规范了。这也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规范。
就说和写的关系而言,写高于说。邱璇说,如果用“灵敏”来概括“说”,那么写需要的是“灵巧”,也就是在写的层次,学生除了要有强烈地用英语交流的意识和习惯,还需要掌握英语语法的内在关系,巧妙地写出“文通词顺”的好文章。
让学生形成英语学科素养是英语教学的追求
2018年全省举办中小学英语教学比赛,经过层层选拔,邱璇获得参赛机会。要想在高手如林的选手中脱颖而出,仅仅靠灵敏、灵巧是不够的,邱璇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读,认识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英语学科素养。
一般认为,英语的学科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经验让邱璇意识到,这些维度中,思维品质具有牵引作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培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逐步提升思维品质,形成一定的學习能力,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或者说,是教师应该着力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
想通了这一点,邱璇设计教学的思路明朗起来。
在设计参赛课例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 B (2a-2e)时,导入环节,邱璇先播放一段机器人主题的“快闪”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接着展示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并提问“你见过的或者知道的机器人有哪些形态?这些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阅读环节,邱璇设计了略读、扫读、细读三个学习活动。略读中,她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课题猜想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再让学生结合教材给出的4个问题给文章分段,了解各个段落的要点;扫读前,她出示思维导图框架,引导学生边浏览文章边找出第1~4段的关键词,完善每一段文本内容的关键信息,为学生语言输出打下基础;细读的对象是文本第3~4段,为了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科学家对机器人功能开发的不同观点,引发学生对未来机器人的畅想,邱璇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给出表格支架(略),让学生听读第3段,把表格填写完整,二是给出“什么是100年前看起来不可能的事?什么是20年前看起来不可能的事?作者是否认为我们将来会拥有自己的机器人?”的问题支架,让学生边齐读第4段边思考,读后交流、解答这些问题。展示环节,邱璇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想要一个机器人吗?你认为你会有自己的机器人吗?机器人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能做什么?机器人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吗?”,然后引导学生按照问题提示的线索,畅想自己将来拥有的机器人是什么形态、有什么功能;最后给出语言支架,引导学生完整、连贯地进行表达。拓展环节,她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具备太空探索、深海勘探等功能的高科技机器人。
邱璇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实施教学,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评委们认为她的课以思维品质培养为核心,以语言能力培养为基础,兼顾了学生阅读能力等学习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节凸显英语学科素养、充满智慧的好课。
在江汉油田教科院副院长李萍看来,评委们所说的“智慧”就是“灵慧”。灵慧的要义在于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达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种理念2022年正式写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而邱璇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继发布后,就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并全面落实这种理念,这说明“优秀教师总是时代的先行者”。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