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倾力民生,老区人民福祉得到新提升

2022-05-30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资政研究中心

党史文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山西全省农村

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资政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事创业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书写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山西省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2013年,全省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9万人。2015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32万人。2016至2019年,全省大规模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到2020年末,现行标准下329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山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十年间共有8300多个山庄窝铺自然村及偏远山区行政村的70多万人移民搬迁新居,58.38万户危房得到改造,实现全省农村危房改造“静态清零”,贫困户居住条件显著改善。3365个深度贫困村全部整村搬迁。长期困扰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特别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保险、三救助”①政策,成为最受欢迎的医疗救助政策,使贫困户住院费用综合保障比例达90%,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脱贫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截至2020年末,基本形成“东药西薯、南果北杂、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牧业乡村游”的格局。发展光伏新产业,在具备光照资源的贫困县村实施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建设,形成村集体、村民收益持久稳定的新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新产业,截至2020年累计创建14家4A级、219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黄河、长城、太行3个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启用。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截至2020年,全省55个县(市)入选和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建设。发展生态林产业,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荒山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

二、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会保险水平稳步提高。结合山西实际,全面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规定,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暂行办法实施方案》《山西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等。2012年至2021年,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130.79万人、391万人、529.5万人,增加到2653.28万人、504.48万人、640.12万人。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95%,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21年,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社会保险安全网覆盖最广人群。

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将新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连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晋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地方性法规《晋城市养老服务条例》。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120个,其中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000余个。儿童福利保障对象从孤儿拓展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保障内容从基本生活保障拓展到康复、医疗、教育等综合保障。11个市、74个县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22年5月,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全方位推动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稳固。2012年至2022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38.7亿元,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28元和496元,分别提高了1倍和2.3倍,114.5万城乡低保对象、13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52.8万脱贫人口通过社会救助兜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21年,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5年过渡期内,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员,继续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劳动者就业能力大幅提升。城镇就业人数占比由2012年的38.11%提高到2020年的57.65%。2018年至2021年,山西省累计培训350万人次,106万人取得各类技能证书,培训人数居全国第三;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30万人,涵盖150多个职业(工种)。2021年3月,全省2440万劳动力全部建档立卡,技能培训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2021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高技能人才分别比2010年增加280.45万人、94.5万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创业就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对小微企业降税减负、缓缴社会保险费、吸纳就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向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支持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统筹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快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的建设,为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2012年至2021年,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3.56万人。失业水平保持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加速提升。先后出台《全省6万名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育“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几十个特色劳务品牌。“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帮扶168.62萬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近42万人,完成5年行动目标140%。2022年1月至6月,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1万人。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截至2021年底,山西各级各类学校达1.46万所,在校生662.88万人。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78%,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4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2012年提高5.47个百分点,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比2012年增加15所。

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2012年11月,《山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正式开始。从2015年起,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同年,印发《关于实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把交流10%以上列入省政府对市、县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2018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成为全国第15个整体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覆盖学校6000余所,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1331工程”与“双一流”建设加速推进。2017年3月,山西省政府召开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动员部署会。同年,安排近70亿元政府债券资金用于置换高校债务,支持高校发展和“1331工程”建设,这是山西历史上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规模投入。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先后召开山西省与C9高校战略合作座谈会、与高水平大学战略合作座谈会,促进山西高校与国内著名大学在多个领域开展良好合作。2022年初,山西大学的哲学、物理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共3个学科成功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設名单,山西高等教育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学科资源优化整合。2020年4月,山西省决定开始从学校布局结构、学科学院建设、专业设置3个层次对高校进行调整优化。在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方面,对本科高校施行3项措施:一是创建创办艺术类、外语类本科高校,补齐全省高校类型的缺项;二是调整合并人文社科类院校,做强做优理工科大学,办好综合性大学,提升高校综合实力;三是指导独立学院平稳转设为单独建制的普通高校。山西还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合作,引进全国知名学者担任高校主要负责人,收到明显成效。

五、深化改革推进健康山西建设,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2009年,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将大学生群体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山西进入全民医保时代。2016年1月,开始推进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2017年8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通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用药品种、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进一步扩大。2021年,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医保筹资与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山西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于2016年首先在高平市试点, 2017年10月,119个县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2018年9月27日,国家卫健委在运城市召开全国县域综合医改现场会,向全国推介县域综合医改的“山西模式”。2019年9月,山西被列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2020年11月,《山西省保障和促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办法》印发,属全国首家用地方立法推动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2021年,山西省印发《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年”实施方案》,加强县级医疗集团“5G+远程医疗”试点建设,高平、盐湖、阳曲、孝义、万荣5个县(市、区)医疗集团纳入首批“5G+远程医疗”建设试点。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2012年,山西省完成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任务。2015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逐步建立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结构优化的乡村医生队伍。截至2021年底,全省5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全部配齐X光机(DR)、生化分析仪和心电图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清零。

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西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坚决打赢抗疫山西战役、支援湖北战役和拱卫首都战役。经过艰苦努力,36天在本土基本消除新发病例,全面遏制疫情传播;52天时间实现本土病例清零,取得确诊病人“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复阳”、确诊疑似和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零输出”的成绩。先后派出13批1516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圆满完成支援湖北任务。自2020年3月21日起,太原成为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12个第一入境机场口岸之一,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圆满完成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分流任务。山西持续加强预警响应、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等能力建设,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指标增幅高于全国、负增长指标降幅低于全国,群众生活秩序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六、平安山西建设有力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扫黑除恶常态化有序推进。2018年初,山西与全国同步展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720个,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427.91亿元,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4268起。山西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省份。2021年,继续巩固扫黑除恶成果,全省共打掉涉黑涉恶组织29个,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8.1亿元,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686起。在山西省有关评选活动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1769万票,位列改善民生15项举措之首。

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扎实开展。依托现有村庄、社区打造“全科网格”,将全省划分为6.5万个基本网格单元,统筹推进网格内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贯通。2021年,印发《关于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全省117个县(市、区)实现“全科网格”建设全覆盖,综治中心和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2021年,全省信访总量、群访数量比2017年下降13.23%、71.18%,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持续深化。印发《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的指导意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设,实现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综治云平台、山西公安掌上派出所、省司法厅“山西智慧调解服务系统”、工商联平台、国资委平台互联对接。

专项打击整治深入开展。2021年,全省统筹发展和安全,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经济民生、农业农村三大领域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明确15类打击整治重点,有力维护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秩序。部署开展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压实行业监管责任,提升行业监管水平。同时,探索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在“全面建”的基础上“重点创”,全面提升试点工作水平。

七、人民得实惠,城乡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山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26元,比2012年的13592元增长102%,年均增长11.3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33元,比2012年的20232元增长85.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8元,比2012年的7064元增长116.7%。②2022年1月至6月,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5元,同比增长6.1%,增速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③

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稳步推进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优化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山西省制定和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采煤沉陷区治理、易地搬迁等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加大中心村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21年,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面扩大,新开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个以上,整村分类推进改厕30万户。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大(同)西(安)高铁全线贯通,大(同)张(家口)客专、郑(州)太(原)高铁开通运行,复兴号动车开进吕梁山,“太忻号”城际动车开行常态化,全省11个市实现动车全覆盖;吕梁大武机场、临汾尧都机场、忻州五台山机场等航空口岸先后投入运营;太原汽车客运东南站和阳泉综合客运枢纽主体完工,太铁中鼎物流园区、阳泉陆港园区投入运营,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顺畅。全省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干线公路、村村通油路、户户通硬化路。多层次多方式城市客运出行体系逐步完善,公交都市建設取得突破性进展,太原市获得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称号,太原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回顾十年发展历程,山西共向社会保障领域投入6027亿元,向就业和教育领域投入6512亿元,向医疗卫生领域投入3144亿元,连续多年财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民生,是历史上投入最多、投入比例最高的时期,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注释:

①“三保险”即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三救助”即:一是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按城乡居民缴费标准由财政资金给予全额救助;二是对省定24类重特大疾病晚期患者,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每人5000元的大病关怀救助,对有需求的持证贫困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三是对少数农村特困人口由民政部门特殊帮扶,重点救助目录内个人自付“136”封顶额和目录外15%费用部分仍无力负担的特殊困难人群。

②山西省统计局:《2021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③山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7月20日)。

(执笔:闵睿)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山西全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