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写物,渲染意境

2022-05-30刘长杰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黑云边塞诗李贺

刘长杰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文化的巅峰。据不完全统计,唐诗的数量超过四万首。它不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闪亮的瑰宝,对后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唐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作家灿若星辰,不胜枚举。如李白,其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仙”;王维,其诗带有佛教的影子,被称为“诗佛”;杜甫,其诗充满现实主义情怀,被称为“诗圣”。诗歌的色彩也很丰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不一而足。但是,今天介绍的诗人与其作品比较特殊。他的诗意境诡异,色彩阴暗。他就是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本文重点介绍其代表作《雁门太守行》,一起感受其苍凉、悲壮的意境格调和艺术魅力。

一、写作背景

李贺号称 “诗鬼”,其诗风奇诡,善于炼词表达,想象驰骋,常常营造出一般诗人所不能创造的新奇瑰丽的诗境,但与此同时,也常常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巨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展开分析。李贺生活的时代,唐王朝对边疆的控制没有盛唐时那样强势。藩镇叛乱此起彼伏,经常发生重大战争,平叛更是家常便饭。关于本诗的写作背景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李贺为振奋战士的战斗精神而写;有的认为是战争胜利后的直抒胸臆;有的认为是李贺赠送给韩愈的得意之作。相比其他一些唐诗,此诗的写作背景较为模糊,但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看出,作者描述的肯定是戰争场景,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在这首诗当中,诗人如何描写战争场景呢?

二、品悟诗境

古代的边塞诗多描绘战争,如在《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高度浓缩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争生活。王昌龄在《出塞》中这样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也是写战争生活的悲苦。后世的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也是描写军营生活。这些边塞诗或者军旅诗几乎少有色彩的描绘,如果细说也有,但是更多是从事物的本身出发,例如在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中,直接提及事物颜色的有“关城榆叶早疏黄”“红旗半卷出辕门”“黄沙百战穿金甲”“胡瓶落膊紫薄汗”,都是就事物本身的颜色来写,而鲜有环境色调描写。又由于边塞的环境是较为独特的,苍茫、辽阔、雄壮,无须刻画更无须加重描写,便有意象萌生。因此,边塞诗中的意象本自带色彩,如旗之红、雪之白、山之黑、刀之影等。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独辟蹊径,从色彩入手,渲染暗黑、浓墨、色彩鲜明的别致意境,更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一)首联色彩对比悬殊,渲染紧张意境

首联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既是写景也是写战事。作者的构思非常奇特,想象也非常丰富。在作者的眼前,凶猛的敌军扑面而来,如同黑云在天空翻滚,大有摧毁城墙的气势。奇怪的是,打仗就是打仗,为什么在作者的眼中却是“黑云”呢?联系我们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有黑云呢?答案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相信大家都感受过乌云盖顶,本来光彩明艳、风和日丽的天空一下子黯淡下来,所以这个时候的敌军像黑云一样大举来犯。万马奔腾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顿时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黑色、昏暗成为主色调,让人不寒而栗,充满无穷的神秘感和压迫感。在这两句里,诗人不写敌军怎样攻城,只是以“黑云”来比喻敌军来势之凶猛,以“压”和“摧”这两个动作,道出情势之危急。但下一句,诗的意境又瞬时发生了转变。第二句诗中的“甲光”是指守城战士穿着的盔甲保留着黑云出现前的一抹阳光。这一抹阳光就好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冲破黑色、昏暗的桎梏,也象征着战士们果敢、坚毅的精神。我们不妨发挥自己的想象,面对重压的敌军,我军战士严阵以待,整装披甲。将士们的铠甲,一片金光闪烁,一下子冲破了黑色的笼罩。首联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是作者想象力爆发,在浓烈的色彩对比之中,营造了紧张的两军对阵的意境,颇有震撼力。

(二)颔联色彩沉重浓郁,营造凝重意境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了两军交战之后的悲壮。“秋色”交代了时值深秋这个季节。秋是什么颜色呢?可能有的人会说是黄色,因为秋天象征着收获。但这里是边塞,秋风萧瑟。在边疆秋天就成了死寂的季节——阴寒、凄切,而且那角声鸣响不止,更加深了凝重的色调。面对敌人的来犯,我军用一次又一次的角声划破天际,振奋着边疆将士浴血奋战的决心。战争过后的现场更是凄切万分。作者写道:“塞上燕脂凝夜紫”,冷兵器时代经过一天惊心动魄的浴血奋战,守城的将士可谓死伤无数,更有敌人的伤亡。双方战士的鲜血把城下的泥土都染红了,在作者的眼中,这些混杂着血液的泥土仿佛就是闺中女子所用的胭脂,明明是战死,为何在作者眼中化为温柔乡?这种想象确实非同一般。多半是作者立足于观察混杂着血液的泥土的主观感受。如果单纯刻画战争后泥土深红的颜色也就罢了,但是作者把这种色彩继续往深处去写。“凝夜紫”就是说经过了一个晚上,边塞的昼夜温差大,刚刚这种胭脂般的红色变成了沉重的带着悲伤的紫色。这是写实的描写,营造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这些让读者都为之震撼。

(三)颈联色彩轻描淡写,却是悲凉意境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理解这句诗要先弄懂“易水”这个典故。战国时期,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与他饯别于易水河上。“易水”一出,便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的色彩描画,但是在我们的脑海中有暗淡的色调,因为谈及“易水”便是英雄诀别,悲壮的情怀跃然纸上。另外,旗帜为何要“半卷”?其实是援军到来,为了不引人注目,更为了谨慎行军,所以半卷着红旗去袭击敌军。又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时至半夜,气温骤降,霜加重了,此时此刻冰冷成了主色调,更加重了战场的压抑气氛,连平时用于鼓舞士气的战鼓都失去了往日高昂的乐调,闷声不起。可见,当时的战斗是多么惨烈。让人一读,如亲临悲凉意境。

(四)尾联色彩昂扬乐观,抒发壮烈情怀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理解这句诗也要先读懂“黄金台”这个典故。黄金台由战国时燕昭王修筑,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名士人才。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黄金”带有金黄色,寓意精神闪闪发光,相比于上一联冷的色调,本联转为暖色,所以情感表达上较为昂扬乐观,表达了边疆将士抱必死之心,守国之疆土,颇具壮烈情怀。让人感动,钦佩万分。

纵观全诗,诗人以其特有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描写了一幅五色交辉的独具匠心的战争画面,一扫以往边塞诗荒凉、单调、沉闷的色调,为边塞诗、军旅诗题材注入了一抹艳丽、诡异的美的色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这种颜色的转换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从黑之沉闷到光亮之昂扬,从紫之凝重到红之高亢,当中还有冷暖色调,其中的情感起伏扣人心弦,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读诗歌,其意境是一个不能逾越的内容。它是作者在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很多时候,诗人将抒情同写景、叙事结合起来,力求达到和创造情景交融的诗意世界。今天,我们的赏析也与以往不同,立足于诗歌颜色的本身,进入诗境体会诗中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画面,设身处地去体味作者的感受,那种紧张的画面和气氛始终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这种感受独具一格。

猜你喜欢

黑云边塞诗李贺
漂流计划
漂流计划
漂流计划
黑云白云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诗鬼李贺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