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孩子反穿鞋子想到的
2022-05-30卢玉荣
卢玉荣
经历了一年多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午睡起床后,我班大部分幼兒都能自己穿好衣服和鞋子了。
依依是其中能力较强的一个,每次都能很快穿好衣服和鞋子,有时还主动帮助同伴。一天午睡起床后,我在给依依梳头时发现她的鞋子左右穿反了,便对她说:“依依,你的鞋子穿反了。”依依没有回应我,我以为她没有听到,便又重复了一遍,提醒她把鞋子换过来重新穿好。后来,我忙着给其他孩子梳头,便没有再注意依依的鞋子。
第二天,我发现依依的鞋子还是反着穿的,便马上让依依坐到小椅子上,帮她把鞋子左右调换好,看着她穿上。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依依一直沉默着,好像不太高兴,但我也没多想。后面的两天,我发现依依好像有意躲着我,也不找我帮她梳头了。我还注意到依依的鞋子仍是反着穿的。
这天游戏结束后,我找到机会和依依聊了聊。我说:“依依,老师觉得你特别能干,会自己穿衣服,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你。”听了我的话,依依显得很开心。我继续说:“你能告诉我,你在家里也是自己穿衣服的吗?”依依高兴地说:“是啊,我也是自己穿衣服的!”“那鞋子也是你自己穿的吧?”提到穿鞋子,依依的表情有些紧张起来。我连忙说:“依依在家和在幼儿园都会自己穿衣服,肯定也能把鞋子穿好……”接下来,依依不再回应我的问题。谈话在依依的沉默中结束,我没有获得想寻找的答案。
接下来的几天,我观察到依依的鞋子仍然是反着穿的,于是我决定给依依妈妈打个电话沟通一下。依依妈妈对我说:“我也发现依依总是反穿鞋子,还纠正过她很多次,可是,依依的理由是‘鞋子反着穿像蝴蝶一样,很美。我也不知道该怎样教她了。”
依依妈妈的话令我感到非常意外。原来,不是依依不会穿鞋,也不是依依捣乱。我从未想过孩子会把鞋子左右交换后形成的图案与蝴蝶这种美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看到它的美。
在我们成人看来,鞋子的左右是根据人的左右脚特点设计的,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鞋子反着穿看着很别扭,不美观,也不安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有一定的影响,会影响足弓、踝关节等的发育,甚至影响走路的姿势。所以,我们成人看到孩子反着穿鞋都会予以纠正。
然而,我们成人关注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孩子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他们不太能分清也不在乎鞋子的左右,觉得只要把鞋子套在脚上就可以了。而依依更是发现鞋子反着穿像蝴蝶。鞋子反穿后形成的图案让依依联想到了蝴蝶,因此依依才会执着地不愿意纠正。可见,成人应先弄清楚孩子反穿鞋子的原因,再来思考如何纠正。
孩子反穿鞋子可能是因为分不清鞋子的左右。孩子年龄小,空间方位感尚在发展中,分不清鞋子的左右再正常不过了。对此,成人要耐心指导,也可以教他们一些辨别的方法。比如,穿鞋前先将两只鞋子靠拢摆好,如果两只鞋的鞋头相互靠近,就表示放对了,远离则表示放错了;两只鞋子摆好后,中间如果有个“()”形的空隙,就表示是对的。
孩子反穿鞋子也可能是因为鞋子太大了,不合脚,反着穿则刚好挂在脚上,不容易掉。而且,有时鞋子太大,孩子即使穿反也不容易察觉。如果教师观察后发现是这个原因,需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为孩子选择大小合适的鞋子。
孩子反穿鞋子还可能是因为觉得好玩,就像依依这样。如果是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用游戏化的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很多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小猪佩奇》,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辨清左右后将鞋子放好,然后在鞋垫上的鞋跟位置分别贴上印有佩奇和乔治的贴纸,对孩子说:“穿鞋的时候让佩奇和乔治面对面,他们就可以在一起玩了。”还可以利用一张印有左右对称图案的贴纸(如蝴蝶、笑脸等),沿对称轴剪开,将剪开的两部分分别贴到两只鞋子的鞋垫上,当鞋子左右放对时,贴纸就拼成了完整的图案。
依依把鞋子反着穿拼成一只蝴蝶,其实并不是要跟成人对着干,只是因为她发现原来鞋子除了正着穿还可以反着穿,所以感到很有意思,这和很多孩子喜欢穿一穿大人的鞋子是一个道理。作为成人,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反穿鞋子这件事,理解孩子的心理,千万不要粗鲁干预,强行纠正。孩子不会一直反着穿鞋,在他充分探索并获得满足之后,便会回归正确的穿鞋方式。
从依依反穿鞋子的事件,我也得到了启示。儿童的视角和成人的视角存在着差异,成人对儿童应多一些理解。成人只有从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才能体会儿童内心的想法以及儿童赋予这个世界的意义,从而用更适合儿童的方法给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