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田耕读,点亮学生成长底色

2022-05-30吴媚君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花田劳动课程

吴媚君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容除了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清洁、整理、烹饪等劳动能力,还明确提出要学习种植、养禽等农业生产劳动。

我校拥有一处占地面积约为580平方米的种植土地,取名为“毓秀小院”,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劳动教育的“良田”。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而这也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

劳动不仅是一种习惯,也蕴含了一种精神。我校对校本化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次进行梳理,以“劳动创造毓美生活”为理念,以传统耕读文化精神为底色,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耕读”课程,实现劳动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点亮成长底色。

一、挖掘耕读文化底蕴,解码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

“耕”,重在劳动实践,满足生存之需;“读”,意在文化教育,满足精神之需。“耕读文化”是我国最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契合了我校“化毓为秀,筑梦成真”的办学理念。我们积极挖掘耕读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孩子们在辛勤的“耕”之余能获“读”之乐,在快乐的“读”之余感“耕”之辛,在“因势利导、润物无声”的活动中去体验和实践,体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内涵与意义,用一种无声的力量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发现真善美,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耕读传家。古训中有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被高度凝练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时代新人。

二、打造特色劳动空间,让学生浸润“耕读文化”

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学校建造了以“耕读文化”为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墙、耕读绿廊、学习花园宣传廊、童趣活动区等,还将原来的“艾园”改造成为种植小基地,更名为“毓秀小院”,小院里有蔬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瓜果种植区等,体现种植的多样性。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药园“四园一体”,营造怡情育心的“耕读”生态场域,成为学校“耕读”特色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毓秀小院”按班级划分了26个区块,在对现有区域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打造随四季变换的开放式生态学习园,努力创设“劳动”的环境,帮助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自然生态探索、中草药辨识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提升劳动实践基地的整体文化氛围,打造让学生身心愉悦的课程空间。

另外,基于这一代的农家孩子已越来越少能目睹到富有农村特质的劳动工具,我们在毓秀小院一角的小屋中陈列了一些正逐渐消失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如锄头、镰刀、钉耙、木桶、竹匾、草帽、蓑衣、竹箕等,让学生学习农耕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

三、构建“花田耕读”课程,体验“耕读文化”的魅力

学校坚持以耕读文化为内涵,以立德、笃行、培能为课程目标,顺应“天”时,因“地”制宜,构建“花田耕读”体系,体验“耕读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一)从“课本”到“生活”,在劳动中发展学生身心

耕读教育将儿童的课堂与自然、生活连接在了一起,是最具生命张力的文化根脉,它植根于生活,也与生活融为一体。

在学科教学中,找准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是以勞增智的关键。学校将三类课程进行“劳育”功能的初步梳理,将种植劳动作为着力点进行多课程融通,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例如,结合“花卉培植”将《自然》《劳技》课中的植物知识和栽培工具认识和使用融为一体,既让学生认识了各种花卉并了解了花卉生长习性,又通过种植劳动工具的使用掌握了播种、扦插、除病害等技能。探究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种子的秘密,讨论种子的作用,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制作探究小报。作文课上,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到毓秀小院里寻找“最美的花”。美术课,组织学生在毓秀小院里写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审美感受。艺术节,来一场“我为你写诗”朗诵比赛……

在毓秀小院中“生长”出来的耕读课程,实现跨学科统整,共同构筑课程的丰富内容,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从“认知”到“实践”,在劳动中回归教育本真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学校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农事,学习农业种植科学知识,感受农产品的来之不易,体会爱惜粮食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1.校园四季,拓宽劳动教育新时空

农耕文明,当顺时而为之。结合校园四季,我校开展了“我在校园中成长”四季系列主题活动,融自然科学、传统文化、劳动教育于一体,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自由审美创作,在劳动中感悟四季变化,体悟天地人事。

与春天有个约会,开展“种花、种草、种春风”主题劳作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与泥土、种子、劳动工具亲密接触;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培育公益劳动意识;开展融田间劳作于趣味体育中的团队接力比赛;将鲜花采摘包装后送给身边的劳模、优秀家长、老校友、先进人物……

欢乐一“夏”活动中,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创意草帽”DIY,把对夏天的热爱,化作草帽上斑斓的色彩,装点美化劳动环境。

收获的秋季,开展“丰收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看丰收,学习线上农业课程;绘丰收,画出丰收美景;写丰收,礼赞乡村振兴;讲丰收,传递丰收精神,鼓励学生成为丰收故事的讲述者、劳动精神的传承者、农耕文化的传播者。

“暖冬”活动中,探究花卉与养生的关系,干花制作、养生花茶等一系列有趣的生活类劳动课程等着孩子们去体验。

丰富活动的开展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也点亮了学生的童年。

2.班花探究,激发劳动育人新活力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种花卉因其形态、花色、习性不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让“班花”为班级代言,不仅是班级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更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他们的成长意义。

有了“班花”,还要认领“责任田”!于是,在班会课上,师生开动脑筋,开展头脑风暴,给班级的这块“责任田”取名。一个个蕴含着孩子们希望的名字孕育而生:薇海园、语田芬芳园、筑梦园、童心芳菲园、花田坊、馥郁园……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介绍,自己插牌,田间地头攒动着他们可爱的身影。

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劳动工具,学习使用方法,尝试自己犁地、松土、拔草、种植、施肥、种植。伴随着花朵的生长,班级文化创建也逐步跟上节律,这块小小的“责任田”让学生躬耕力行,四季蓬勃,共同体验种植之趣,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好班级生活的幸福感。

3.校园四大节,打造五育融合新样态

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是学校传统四大节。自开展耕读教育实践以来,在劳动活动体验上,我校积极打造五育融合新样态学校。

在校园艺术节中,将劳动教育与“美育”结合,绘制竹匾、草帽等劳动工具,装点美化劳动环境;将“校园晒秋——晒我祖国秀美河山”活动与爱国系列主题教育结合,用晒秋抒发爱国情,描绘强国梦,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体育节中,将劳动与体育结合,开展融田间劳作于趣味体育中的团队接力比赛,“双人抬冬瓜”“运输大南瓜”“南水北挑”“滚独轮车”,让孩子们了解农事,爱上劳动,享受快乐。科技节听一场“一粒米的旅行”科普报告,学习农业科普知识,感受现代农业魅力。读书节,经典诵读,“锄禾日当午”“童孙未解供耕织”“稻花香里说丰年”……学生从古诗词里寻觅劳动者的艰辛,感受劳动之美,自然之美。

劳动,不仅蕴含着知识,更蕴藏着无穷的乐趣。

4.劳技大赛,培养劳动习惯新途径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一直以来,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都与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地球日、环保日、艺术节、科技节等诸多节日活动紧密结合,先后开展了“小巧手做手工”“废物巧利用”“我是环保小创客”等大赛,用比赛锤炼技能,让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除了开展比赛,我校还设计了家务劳动清单作为每周的打卡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责任心。例如,一二年级整理自己的一方学习天地,书桌、书架整整齐齐;三年级整理自己的衣橱,为生活增添美丽;四年级整理冰箱、碗筷,使居家生活整洁有序;五年级大展身手,“舌尖上的美味”,让他们懂得简单的快乐来之不易。

5.三百六十行,传承劳动精神新梦想

根据前期问卷调研关于家长对于劳动教育指导上的需求,将家社课程进行初步搭建,创设了“毓秀课堂”——“世界很大,我带你去看”家校劳动系列共育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家长带着自身资源进入到班级或年级、校级的专题午间开放时间,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和劳动技能传授。前期对“手工类”“文体类”“知识类”“科技类”“语言类”等家长的多种职业技能进行排摸和授课申请,由学校和家委会进行筛选和排课,家长的“三百六十行”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开了学生的眼界。

周末、小长假期间,家长对孩子居家劳动的指导可以达到“入眼入心”。入眼即“亲身示范、指导”,入心即“坚持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在居家期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从而让家庭劳动价值得以更好地体现?学校以寻访“身边最美劳动者”为依托手段,以“云”小队的形式寻找生活中的最美勞动者,采访他们的劳动心得,聘请家长作为孩子的劳动导师,为最美劳动者送上自制的手工作品做礼物等。让孩子懂得世界因为平凡的劳动而变得美好,懂得尊重劳动者,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四、“花田耕读”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成效

劳动,创造毓美生活。“花田耕读”劳动教育课程,让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

(一)丰富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耕读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生动写照。“花田耕读”课程,传承耕读文化,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形成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

(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美育是一切教育的最高境界。“花田耕读”课程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元,探索跨学科融合,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现生命成长:有注重“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学习,有注重劳动实践的种植体验,还有注重审美情趣的艺术创作内容……实现了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及研究水平

“花田耕读”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上海市创意手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积极引导有兴趣、有专长、劳动经验丰富的老师,参与编写劳动教育校本资源,在课程实践中增强教师课程设计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四)营造全社会合力育人的机制

从本质上讲,劳动教育就是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切资源,使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营造全社会合力育人的机制,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让劳动之花绚丽绽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我校将继续积极探寻耕读教育的有益尝试,传承耕读文化,彰显劳动育人价值,让花田耕读课程迸发出劳动带来的无限生命力,点亮学生成长底色。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发达地区公办小学劳动教育养成体系的实践研究”(编号:DHA19045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花田劳动课程
钢琴里的花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手绢上的花田》——童话故事里的慈悲与温柔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手绢上的花田(二)
手绢上的花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