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家风
2022-05-30
杨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威名赫赫的“三杨”之一。他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几乎所有战争,百战百胜,勇冠三军。毛泽东曾拍着杨勇的肩膀称赞他:“你真是员猛将,在关键时刻有那么一股子虎劲!”战场上,杨勇冲锋在前;生活中,他以身作则地教育子女:“生活的道路要靠自己去开创。”
“一定要加入共产党的部队”
1913年,杨勇出生于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清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原名杨世峻。
在杨勇的童年时代,北伐战争和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杨勇的父亲和几个哥哥都积极参加当地民主政府的工作。这样的环境使杨勇很小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促使他多年后义无反顾投身革命。
杨勇9岁那年,全家搬到文家市生活。杨勇爱和小伙伴一起到屋后的坟地玩一种叫“坐江山”的游戏,大家轮流进攻,谁最后占领坟头,谁就是“坐江山”的“司令官”。杨勇人高马大,只要他“坐江山”,谁也夺不走。
1926年,杨勇考入里仁学校。老师、共产党员陈世乔说,爱国诗人屈原赞美卫国将士“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忠诚、勇敢、刚强不屈是一个好男儿应有的品质。“勇”字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一个“男”字,上面好像一顶军帽。男儿戴上军帽,当然是士兵。“勇”字就是形容士兵的。
杨勇把老师的话铭记于心,学习更加努力,次年被选为儿童团的队长。
放学后,杨勇经常带着队员上街宣传,维持秩序。打架斗殴的,他们管;买卖不公平的,他们也管。久而久之,人们对儿童团的印象越来越好,有的夫妻吵架时会说:“走,找儿童团评理去!”
1927年4月,杨勇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5月,党组织派他到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马日事变”爆发后,杨勇急忙返回文家市,参与了攻打长沙的战斗。
同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进驻文家市里仁学校。
9月20日清晨,毛泽东在学校操场召开动员大会,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頭,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彼时,杨勇和表弟胡耀邦正趴在学校墙头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杨勇听完深受启发,立志“一定要加入共产党的部队”。
1929年,杨勇听说浏阳有红军游击队,遂前去寻找。因为没有找到红军,杨勇考取了浏阳县城的浏阳中学。
次年清明节,学校放假,杨勇准备回一趟老家。在路上,他遇到了身为共产党员的杨贵芳,于是跟杨贵芳一起到了区苏维埃,并加入游击队,担任秘书。
1930年,杨勇进入彭德怀领导的红5军随营学校,毕业后到红8军政治部宣传队担任分队长。
杨勇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时而想起陈世乔的谆谆教诲,为了激励自己当一名好士兵,他把名字改为杨勇。
9月下旬,杨勇被调到红三军团总政治部任宣传队队长。
1930年10月,杨勇被分配到作战部队,从此和打仗结下了不解之缘。
(责编/李希萌 责校/陈小婷、赵雪纯 来源/《杨勇上将》,舒云著,军队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杨勇将军传》,姜锋等著,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星火”与“薪火”:文家市点燃两把火》,熊远帆/文,《湖南日报》2021年4月21日;《将军百战威名扬——开国上将杨勇驰骋沙场传奇》,黄禹康/文,《中华魂》2013年第3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