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道德与法治课“行走”起来

2022-05-30孙平红

关键词:行走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政课

孙平红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要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行走的道德与法治课”以“行走+思政”为引领,使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访名人,学榜样精神;寻文化,守一方文明;探巨变,燃奋进热情;查问题,明责任担当。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政课;社会大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基于此,我们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打造“行走的道德与法治课”,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通过实地走访、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研学探究等方式,让思政知识真正“活”起来,也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给予其思想引领。不过,“行走的道德与法治课”不是简单的参观考察,而是“行走+思政”,是在思政课程观的框架内推动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设计与开展相应的“行走”活动,在真实的“行走”活动案例中实施生动的教学。总之,我们强调,要在“行走”中联结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实现二者的有效贯通。当然,无论是“行走”基地和资源的选择、“行走”活动的设计,还是问题的探究、教师的引导等,各方面都要体现思政特色,渗透思政元素,凸显思政力量,让“行走”独具意义,生发价值。

一、访名人:学榜样精神

小学生常会将歌星、影星等作为自己的榜样或追求的对象,但因为缺乏一定的辨析能力,往往会作出盲目的行为。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以家乡的名人为寻访对象,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访问等形式走近家乡的名人,寻找身边的道德楷模,近距离地感受和领会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

例如,我们带领学生走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卓越贡献的老战士、老党员,学习全国拥军模范、参加抗战庆典阅兵的支前模范李兰英的优秀事迹,收集为国家建设作出突出成就的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先进典型、人大代表等优秀人物的资料,让他们通过与这些榜样的“零距离”接触,了解历史故事,聆听生命赞歌,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精神的洗礼与情感的熏陶。

在“寻访红色足迹感恩幸福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走进蒋垛苏维埃纪念馆,拜访了百岁老红军吴九成。聆听红色故事,追随党成长的红色足迹,学生心潮澎湃,情到深处,不由得和吴九成老人一起唱起了《东方红》。活动结束后,一位学生在活动记录表上郑重地写下了“牢记历史,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文字。在榜样精神的影响下,学生汲取了更多优秀的力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二、寻文化:守一方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我们带领学生寻访身边的传统文化,为“行走的道德与法治课”增添更多的活力,也赋予传统文化充满时代气息的教育内涵。

泰州是一座历史名城,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极具地方文化特色,也是少先队活动的极好资源和题材。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家乡文化的社会实践研究,与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纪念馆、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蒋垛镇牵手,让学生走在歷史长廊,汲取历史滋养;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梅兰芳公园,深入了解国粹文化,探访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感受会船节文化,以及作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过渡区、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连接点的独特民俗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感染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希望,明白了这些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自心底生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去了解家乡、关注家乡、守护家乡。

在“相约溱湖拥抱暖春”红领巾寻访活动中,学生徜徉于溱潼老街,游览院士故居、茶树王、民俗馆等著名景点。丰厚的古韵让学生深受濡染,大开眼界。活动结束后,他们用海报宣传、视频倡议等实际行动为溱湖“打广告”,更以游记、绘画等方式记录游览心得,还有的尝试动手剪溱湖刻纸,让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三、探巨变:燃奋进热情

崛起的高楼大厦、宽阔平坦的大道、绿意盎然的公园,无不见证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了让学生感受“变化”背后的故事,感受一路走来的不易,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探寻时光的痕迹,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通过与长辈对话,以及对比观察体现不同时代的场景、物品的照片,寻找变化的“蛛丝马迹”,深刻感受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由此产生奋进的热情。“行走”过程中一系列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科技”,让学生更加明白,巨变来自一代代人的努力和付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继承和弘扬先进精神,发扬时代特色,将个人梦想融入家国梦想。

“品中华文化颂家乡巨变”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走马回廊式徽派建筑、了解了姜堰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了家乡的生态巨变。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己策划、组织了一场“探寻时光的脚印”的展览,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老物什、一篇篇感悟中,学生情绪激昂,热情讲述过去的故事,畅想家乡的明天,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欣赏,收获了一致好评。

四、查问题:明责任担当

在为文明与底蕴、繁荣与进步欣喜、自豪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社会上依然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比如环境的污染、交通的堵塞等。如何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自觉、主动地关注、发现类似问题,并思考有效的对策,是“行走道德与法治课”的旨归。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街道、商场等,找寻不合理、不合规、不和谐的人和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部署,以此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是家乡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美好发展贡献力量,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

如“我是城市小主人”活动中,学生根据日常观察,发现了“中小学生上下学造成交通拥堵”这一紧迫问题。为此,他们展开调查,通过测量拥堵路段的距离、测算拥堵的时间,以及记录每分钟经过的车辆和车速,找到了造成堵塞的原因:(1)部分街道比较狭窄;(2)绿灯时间过短,影响车辆通行;(3)部分不自觉的家长将车子停在路边,加剧了交通堵塞。而后,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向交通部门提出建议,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

“行走的道德与法治课”推进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行走”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探究中升华,让“行走”有灵魂,让学习有温度。当然,我们的实践探索还不够成熟,还应在实践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继续改进,以不断提升“行走”的质量。我们相信,“行走的道德与法治课”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奋斗,2020(17).

[2] 钱玲.聚焦寻访精髓引领华丽“蜕变”——浅谈辅导员如何在“红领巾寻访”活动中体现育人价值[J].少先队研究,2020(1).

[3] 蒋丹.善用本土化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6).

猜你喜欢

行走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精致策划 精美呈现
行走之思
偶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