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蝶文化引领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探索

2022-05-30郭芳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岗位儿童

郭芳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具生命力的命题,也是体现学校特色、特征和特质的关键词,从学校文化审视、组织和落实劳动教育具有必然性。在学校文化中挖掘劳动育人功能,激活劳动育人价值,串联劳动育人活动,完善劳动育人制度,是让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两条线凝聚而成学校发展的一条主线。明强二小以校园蝴蝶馆资源为载体,正在创建和完善以蝴蝶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在实践中,学校不断地思考:蝶文化的内涵、价值与意义如何体现、贯彻劳动育人的功能?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回应也提供了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的文化基因。

一、学校蝶文化与劳动教育关系的理论探索

(一)学校蝶文化的办学内涵

从构建蝶文化出发,学校将“从新开始、向美而生和自我绽放”作为学校的办学内涵和文化内涵。在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中,学校在文化内涵的特色化表达中,寻找并解释劳动育人的价值体现。学校蝶文化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首先,“从新开始”回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以“新”引领学校的高位发展,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四个方面形成新时代的特质:学校管理追求重心下移、智慧创新;课堂教学追求灵动多变、富有情趣;学生成长追求自由生长、责任担当;教师发展追求勇于变革、蜕变成长。

其次,“向美而生”,取破茧成蝶的寓意,希望每一位孩子和教师都能像蝴蝶一样,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拥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历化蛹成蝶的磨练,焕然新生,成就最美好的自己。

最后,“自我绽放”概括描述蝶文化的培养目标,要求学校教育珍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点亮个性,创造多彩的未来,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提升自我,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蝶文化的劳育价值挖掘

梳理学校蝶文化的内涵表述,我们发现:蝶文化充分表达了劳动教育的融通性功能,即完美回应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目标。

其一,蝶文化是德性文化。学校把蝴蝶文化的创建和新时代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强调文化主体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法治素养,它们也构成“新少年”和“新教师”的德性内容。“以劳树德”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集中体现,劳动教育活动应该也可以深化蝶文化的德性之维;而蝶文化所强调的德性要求,也应该在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得到体现,以实现以劳育德。

其二,蝶文化是智慧文化。学校蝶文化的智既是方法,也是目标。作为方法的智慧体现在学校治理变革的智慧生成,通过学校治理变革唤活文化主体的主动精神和自觉意识,它们会转化为学校的向心力、内生力和研究力。作为目标的智慧在学生层面指向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在教师层面指向学习新知、专业成长和教学变革。“以劳增智”就要求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体现知识标准、智力挑战、智性追求和智慧生成。

其三,蝶文化是健康文化。作为文化的学校校训明确提出“强体魄”,我们培养的也是健康阳光、充满活力的“新少年”。以蝶为主题的文化创生,力图凸显蝶化的过程性与成长性,在校园内部形成积极有为、拾级而上的生命张力和张弛有度的生命活力。这与劳动教育之“以劳强体”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在劳动教育中勤四体、强筋骨、敏知觉,锻造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魅力绽放的新时代少年。

其四,蝶文化是善美文化。学校蝶文化从校园美、形象美、品行美和精神美诠释了美之所在,在蝶的形象、蝶的寓意和蝶的故事的阐发参与过程中培养育美育善、内外兼修的善美品质。这与劳动教育之“以劳育美”相契合,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创造美、劳动就是美的哲义大理,通过劳动并在劳动的过程中悟美、创美、赏美。

其五,蝶文化是創新文化。学校蝶文化把新时代的创新主题融入学校发展的方法与目标中,通过创新来实现学校发展的提速换挡。这与劳动教育之“以劳创新”一脉相承,劳动教育的创新就是要把劳动过程作为转化和实现实践可能性的路径与手段,实现生命的想象力。

二、蝶文化引领下的劳动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蝶文化引领下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文化视角看,我们始终认为,学校蝶文化要完成的“向美而生”和“自我绽放”,不是独立个体的自我生成,而是劳动交往关系下的互动生成。学校对于劳动教育中劳动主体的培养目标设想是关系性的,并以此反思性建构儿童自我的关系性存在,包括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儿童与学校、儿童与社会四组关系,它们构成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建构的基本维度。从劳动交往关系的角度,我们着重组织实施了四种劳动,即自我劳动、家务劳动、岗位劳动、社会劳动。

1.自我劳动:在劳动中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学校把自我劳动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步和劳动教育的基础性环节。学生在早期成长阶段(尤其是入校的一二年级),能够在学校的指导下,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完善,这是一种自己照料自己、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作为研究对象、自己成长为设计者的劳动形式。自我劳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以及形象意识和自我完善的行为能力,这些与健康的心态、积极主动乐观的心理、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及承受压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密切的关系。

2.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处理自己与家庭的关系

家务劳动主要通过家校合作等形式,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劳务,意在帮助儿童理解家庭结构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担当。家务劳动是儿童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让儿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够有效激活儿童的家庭责任意识,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儿童自我劳动的有益补充,也是学校劳动教育的自然延伸。

3.岗位劳动:在劳动中处理自己与学校的关系

岗位劳动是劳动教育活动的主体部分。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安排和校园生活的内容因人因时设岗,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生活的岗位。岗位劳动的作用既表现在让学生深度融入学校生活,又表现在通过岗位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以及勇于承担任务、认真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岗位选择岗位劳动,深度融入学校生活,从而建构并完善自己与学校的关系。学生参与岗位劳动的最终目的在于理解岗位的意义,并在岗位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自我选择、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的劳动品质。

4.社会劳动:在劳动中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组织开展社会劳动,目的是通过劳动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更丰富的社会关系,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学会基本的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劳动形式和劳动技能,从而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学校的社会劳动以服务性和奉献性为主,体现学生的特征、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志愿性活动中体会以劳育德的目标。社会劳动包括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形式。所谓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园,根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所谓引进来,就是让社会劳动人士,如劳模等进校宣讲,让学生聆听劳模故事、感悟劳模精神。

(二)蝶文化引领下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

为了促进四大劳动教育活动内容的落地与实施,学校以劳动教育菜单的形式,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体系构建和整体性推进。

1.劳动菜单

劳动教育活动菜单要将四种劳动以系统化的方式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形成一种互补性、支撑性的关系。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都要明确自身的实践目标、基本内容、活动安排和监测评价等。在整个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结构性。四个方面的劳动不是割裂的,它们共同构成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四种关系,引导儿童理解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学校、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性存在,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交往实践方式,通过劳动并在劳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勞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这是学校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2)成长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也要体现阶段性和成长性,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在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体现劳动教育活动的层次性。让儿童拾级而上,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劳动能力的差异,制定适切的劳动任务。

(3)教育性。要更加注重劳动教育活动的立德树人功能,一是凸显劳动教育活动的劳体劳力效应,着力提升儿童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精神;二是要凸显劳动教育活动的责任意识,让儿童通过劳动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深刻把握“责任”在劳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三是要让儿童在活动中真正建立起劳动的习惯,形成劳动自觉。

2.劳动评价

劳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监测、评价和反馈。为了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持久性,学校在自主研发的“我爱欢校”微信小程序上,增加了“劳动打卡”和“劳动主题活动”两个板块的内容,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融合在一起。

(1)评价内容。劳动打卡针对自我劳动、家务劳动、岗位劳动等日常性劳动进行评价,注重劳动的日常性和持久性;劳动主题活动针对学校岗位劳动和社会劳动等节点式劳动进行评价,注重劳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2)评价方式。小程序采取积分奖励的评价方式。学生进入小程序参加劳动周打卡活动,每周上传至少一次自我劳动或家务劳动的内容,可以是劳动照片、劳动视频或是文字感受,上传成功后可以获取一定的积分,班级同学之间相互点赞、评论也会获得一定的积分。特别好的作品,班主任还可以推送到年级进行展示、分享。劳动主题活动打卡是学校或年级层面组织的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学生参与后,可进入小程序进行打卡,撰写文字感受、上传劳动作品等,参与后可获取相应的积分。

(3)奖励机制。小程序会根据学生获得的积分数量,自动给予相应级别的蝴蝶奖章。每次获取蝴蝶奖章后,可以在小程序的百花园中添加一只飞舞的蝴蝶,让花园变得更加美丽。

(4)评价反馈。学生通过小程序参与劳动打卡后,后台会生成数据,包括年级数据、班级数据和学生个人数据。学生个人数据包括学生上传次数、积分数以及获得奖章个数,由学生个体进行查看分析;班级数据包括班级学生劳动打卡的参与度、班级学生积分、奖章的获取情况,由班主任进行查看,对班级劳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优势与不足,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年级数据包括五个年级整体的劳动打卡参与情况,由学校管理团队进行查看分析,发现年级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背后的原因,及时给予改进意见反馈。

三、活动成效

(一)学校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在学校蝶文化的引领下,各种劳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自我劳动、家务劳动、岗位劳动和社会劳动交错进行,学校在升旗仪式上会对劳动光荣班级、“光盘”班级、卫生优秀班级、优秀志愿者等进行表扬,颁发奖状;学生劳动的作品、照片等会在长廊展示,供全校同学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和观念。

(二)教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意识增强

在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研究的引领下,教师的劳动教育观念开始增强,很多教师利用家长会契机,向家长传递培养孩子劳动素养的重要性,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并在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基础上,依据班级情况开展有特色的班级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孩子的劳动能力。

(三)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四组劳动关系的组织开展中,学生的劳动体验得到丰富,劳动能力得到提升,劳动意识增强。学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增强;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家庭责任,感恩家长的辛劳;能在岗位劳动中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与同伴合作;能在社会劳动中,体验了解不同职业的辛苦,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观念。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发达地区公办小学劳动教育养成体系的实践研究”(编号:DHA19045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岗位儿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