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播视域下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探索
2022-05-30战令琦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将红色文化融入新媒体教学有助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文章以中原工学院新媒体研究课程思政实踐为例,基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思政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从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构新媒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挖课程思政理念精神,深耕细作政务新媒体板块;精选红色文化传播案例,创建新媒体账号模拟实战三个方面探索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的新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红色文化;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密码和财富,镌刻在中华儿女的精神谱系中。具有方向性、凝聚力和共生性的红色文化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指
引[1],有助于实现意识形态的政治引领。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等教育不同的学科门类课程中,让高校学生更深刻地感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并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实践。由此,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高校新媒体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一、红色文化教育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创新
目前,高校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思政”理念从最早的“政治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演化为“德育”“学科德育”。高校探讨课程思政的实施目的、路径和方法,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教研队伍,开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则要求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应具有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对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应立足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为学生价值引领提供实践支撑。
第一,课程思政容易被认为是学科德育的延续。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都强调挖掘学科和课程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与资源,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学科德育强调从学科整体的视角来思考如何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而课程思政更强调每一门课、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和使命。在概念使用范畴方面,学科德育更多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而课程思政则应用于高等教育阶段。
第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容易混淆。从育人方式来看,课程思政是在不同门类和学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设计环节,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政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课程思政是隐性的育人模式。而思政课程即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思政专业教师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发展、专业知识、历史演化和国际形势等板块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知识传授,让学生对思政专业形成全面、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红色文化教育是课程思政理念的根基,是不分年龄段的全民教育,是深入人们生活的终身教育。从学龄前的红色故事启蒙、小学生的少先队员宣誓、中学生的共青团活动以及大学生的入党志愿申请、党校学习和党员民主生活等,多样态的红色文化教育始终贯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而课程思政则是将点滴的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的教育教学,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红色精神深度融合。
二、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专业建设也快速推进,呈现市场需求大、发展速度快的态势,但该专业在建立之初就存在“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混乱、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核心竞争力不足”[2]等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此外,不少新媒体专业学生对新媒体平台运营仍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开通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缺乏相应的媒介运营与管理知识,导致出现“空壳”账号。
新媒体研究课程是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的一门研究生培养选修课,涉及传播学、营销学、艺术学和管理学等,该课程以媒介技术发展为主线,结合传播学的普遍规律,指导教师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形态类型、传播符号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新媒体专业形成系统的认知,并通过专题研讨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与整合创新能力。但该课程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也面临挑战,例如,传统新媒体专业教材体现思政教育元素的内容较少,缺乏对政务新媒体的整体介绍和各分支模块的对比分析;同时,学生创作的新媒体作品的选题与创意集中于古村落的历史性和传统性,忽视了对红色文化精神与红色文化故事的传承与传播。
(一)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
新媒体专业作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重要分支,需要正确把握媒体发声的立场和出发点,将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融入新媒体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另外,新媒体专业人才需要掌握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规律,促使新媒体创新服务机制,加强其舆论引导力。因此,在传播渠道方面,新媒体专业教师需要建构立德树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矩阵,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理论教学。
(二)教学设计注重融合思政元素
在教学内容设计与课程设置上,一方面,新媒体专业教师要构建具有思政特色的新媒体课程体系,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与课程建设要求,将思政教育路径落实到教学大纲,科学有序地推动新媒体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新媒体专业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新媒体研究课程体系;围绕课堂教学主线,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点,设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并深入挖掘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要求,做好专业课的育人教学设计;同时通过技术、社会、经济、政治的多元视角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新媒体传播形态的演变,以及当下新媒体发展的热门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正确看待新媒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三)数字化媒介技术革新教学手段
互联网信息技术给现代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许多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从专业机构媒体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新媒体生态系统”,造就了以社会机构媒体、个人媒体、专业媒体、平台型媒体、AI机器智能媒体为核心的系统矩阵。其中,基于AR、VR技术的元宇宙虚拟实验室也逐渐从研发环节进入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拟态环境所带来的场景体验将助力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红色文化融入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一)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第一,中原工学院新媒体研究課程组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形成思政案例教学库,以媒介记忆的形式追忆红色历史。红色历史是红色文化的实践形态[3],其通过媒介记忆的形式得以保存。教师通过新媒体传播红色历史故事,可让红色故事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将个体记忆转化为数字记忆,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数字化媒介技术将红色故事与数字媒体相结合,数据化采集历史文献、影像、图片等,形成红色文化遗产库。由此,新媒体专业教师可通过现代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观看电视剧《觉醒时代》、电影《长津湖》、纪录片《辛亥一九一一》《红星耀陕甘》等,用故事情节吸引青年,用爱国热情感染青年。
第二,中原工学院将红色遗存纳入新媒体研究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选题。红色遗存是红色文化的空间呈现,为人们重塑红色历史的记忆提供空间,强化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4]。对此,新媒体专业教师可通过线上博物馆、数字化红色历史展览馆,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共享联盟,加深红色资源的开放程度,同时融入红色革命人物和历史故事,为学生创作新媒体作品和进行内容宣传提供素材。例如,红旗渠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都是新媒体研究课程思政实践的优秀基地。
(二)找准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深耕细作政务新媒体板块
随着政务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政府宣传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网络舆情传播与监管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大量吸纳新媒体人才。政府的新媒体工作者不仅需要懂得大数据技术和网络舆情分析,还要能胜任“新闻发言人”和自媒体编辑工作,同时具备处理危机公共事件和良好公共沟通协调的能力。因此,新媒体专业课程教学应增设政务新媒体知识板块,培养创新与应用能力兼备的人才。新媒体研究课程从技术、经济、社会和思政四个维度,增强学生对政务新媒体的概念、类型、特征、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例如,新媒体平台“学习强国”App根据红色文化的分类设置红色记忆、红色故事和红色书信等内容。其中,红色故事包含“红色传奇”“红色血脉”“走进红色旧址”“触摸革命文物”“纪念馆里的红色往事”“聆听党史故事”“辉煌历程、百年芳华”“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故事”“听老党员讲那过去的故事”等板块。新媒体专业教师总结不同红色故事板块的创作、策划、组织、运营、推广与管理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新媒体研究课程组要整合政务新媒体资源,建构完整的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形成红色文化传播与党建政务宣传相结合的教育阵地。第一,按照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不同新媒体平台类型进行分类。例如,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按照微信影响力列出2021年度政务微信榜单,其将不同微信公众号的发文量、阅读量、头条数、平均数、在看数、点赞数折算成WCI值,按照WCI值的高低进行排序,以此分析政务类微信账号的用户数据,作为评估学生新媒体账号运营情况的重要指标。第二,按照不同系统对政务新媒体平台进行分类,如教育系统、医疗系统、交通系统等。例如,2021年12月,河南教育系统政务榜单按照WCI值排序,“开封教育体育”“郑州教育”“安阳市教育局”名列前茅。
(三)精选红色文化传播案例,创建新媒体账号模拟实战
新媒体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选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最佳结合点,以此为抓手推动专业知识学习与价值培育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需要加强价值引领,将时事政治中鲜活的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外,在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中,新媒体专业教师汲取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精髓,融合人文社会科学内容进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
第一,高校创建创新实践平台,举办红色文化短视频大赛。一方面,新媒体专业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创建账号,发布和传播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视频。另一方面,新媒体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设虚拟新媒体平台账号,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技巧运用于实践,自主运营和维护虚拟新媒体账号,从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体系与实操法则。
第二,学生重读红色故事,深入领会红色精神,并以典型人物为原型,改编经典红色文化作品。例如,新媒体专业教师可指导学生改编小英雄雨来、放牛娃王二小、小宣传员史宝琴、儿童团长周银海等历史故事,仿照抖音账号“风雪大别山”作品,通过黑白插画故事书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另外,学生将文字故事做成动画,或者以舞台情景剧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来录制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让英雄事迹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第三,学生在设计逼真的虚拟游戏中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例如,新媒体专业教师可指导学生创作互动性强的H5融媒作品,让学生总结H5作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我的红色气质》的特点,以军装、战场、红色遗存、红色家书为创作思路,再现红船、延安、井冈山、沂蒙山、西柏坡等红色遗存的虚拟场景,并通过学生创设的新媒体平台账号发布。再如,《穿越直播,重返70年英雄之城》作品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主题,以抗战游戏为互动形式,让学生体验战争场景。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新闻与传播学科和新媒体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课程思政理念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奋斗精神,为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广阔的方向。中原工学院新媒体研究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拓展了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朱世龙,涂志明.红色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逻辑关联[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8.
[2]谷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能力体系之构建:基于“国家标准”与“国内样本”的探索[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08):155-160,168.
[3]蒋军营.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J].新闻爱好者,2021(10):76-79.
[4]王琦,杨磊鑫.空间视阈下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党史文苑,2021(12):56-60.
[基金项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智能时代可穿戴设备的场景应用对纺织服装院校传媒类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1BKJGLX548);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新媒体研究》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215);2021年度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协同育人共同体视域下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项目编号:2021JGLX085)。
[作者简介]战令琦(1986—),女,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