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工学视域中的马勺文化虚拟再现研究

2022-05-30张耘

炎黄地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脸谱工学虚拟现实

张耘

陕西社火中的马勺脸谱艺术是三秦大地的文化名片,具有浓厚的古仪古韵和鲜明的美学特征。基于艺术工学学科理念,研究陕西社火文化中马勺脸谱艺术的造型方式和数字媒体表达方式。以虚拟仿真手段对马勺脸谱艺术的造型、色彩和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探讨这一再现过程的艺术性、实用性和传播性。该研究为陕西马勺文化的传播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水准,也有助于数字文化的多元发展。

近些年国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关注度不断攀升,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均有指导性意见。也为我国全面助推乡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数字化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方向。陕西作为社火重要的发源地,马勺脸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这一传统文化应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使“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在技术迭代非常迅猛的今天,找寻文化设计的发展出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工学,是一门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理念,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日本九州艺术工科大学(现九州大学)第一任校长小池新二,提出“技术的人格化”,并作为艺术工学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理念。艺术工学一直与社会经济中最活跃的泛创意产业紧密相连,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产业艺术化和艺术产业化的进程。无论是学科跨界融合,还是推动新型艺术产业链发展,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马勺脸谱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典型性和可延展性,故将此二者结合,运用虚拟现实的方法,探寻本课题关于传统文化元素数字化转化的路径及价值构建。

虚拟现实包含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艺术两个维度。作为虚拟再现的马勺脸谱作品,观看者通过可穿戴设备,在虚拟空间中观看马勺脸谱,完全实现以数字图像为依托,现代科技为引领,充分体现了虚拟现实的沉浸性、交互性。马勺脸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不仅要展示给观众,还要更好地将这一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观看者在新型的视听体验中构建出作品与体验者的对话,观看者在体验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时,定会被重新唤起对马勺脸谱文化的情感记忆。

艺工结合的思路构建

艺术工学视域中的马勺脸谱虚拟现實研究依托大量的田野调查与史料分析研究,从马勺脸谱的造型特征与表现形式着手,分析梳理其演变过程、时代背景,筛选一定量的马勺脸谱作为虚拟再现的研究对象。辅以虚拟再现的方法,数字化虚拟再现马勺脸谱的艺术特色与新型互动观看模式。最后再按照相关视觉文化理论与媒介传播理论梳理传播过程中的相关价值与路径。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设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设计语言也趋于多样化与全球化,如何可持续赋能优秀文化资源,是艺术设计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日本在20世纪末提出艺术工学的理念也是在生产力的驱动之下孕育而生。中国在2017年2月出台《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其主旨也是根植我国教育国情,探索形成新机遇下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基于此,重勘艺术与工学之间的关系,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纽带,马勺脸谱为内涵,艺工结合,以工艺相兼的方式探索梳理马勺脸谱在当今时代的多元价值。新的时代也赋予了脸谱新的内容,经历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底蕴,马勺脸谱中的视觉符号也有了新的表现方式。

课题选择马勺脸谱作为研究蓝本,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模型、数据匹配,转化演绎出马勺脸谱的艺术魅力及新媒体传播效力。

科技赋能马勺文化

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对数字文化产业的结构转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多来越多,从相关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资源的活化;二是科技引领消费的转型升级;三是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从以上三方面来看,文化产业在新媒体中呈现出学科交叉、学科融合之态势。就艺术工学而言,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是该学科的基本属性。艺术工学作为艺术学科与工学学科的跨界成果,互相滋养,互相融合。探讨艺术工学,必须切中问题关键,艺术工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技与艺的高度融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能孤立而谈。

陕西的马勺脸谱正是社火脸谱艺术与民俗巧妙结合的产物。将社火脸谱绘制在曲面的马勺上,使社火马勺成为社火脸谱的新代名词。马勺脸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由民间社火演化而来,历经历史演变,沿用至今,印刻着民俗文化的历史印记,其功能也由最初的祭祀转向今天的工艺品,同时拥有镇宅、辟邪、纳福之意,成为西北地区最为典型的文化IP。概括梳理马勺脸谱中的民俗符号,具有深刻的文化渊源。符号性思维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进化的体现。马勺脸谱的不断演化,积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从符号构建角度来看,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创作方式,不仅为马勺脸谱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在程式化的反复锤炼与欣赏中强化了民族文化心理,从而达到从周礼到儒学所一贯强调的对人的内在规定。马勺脸谱的诞生,究其源头,应为祭祀神灵、娱神活动中的伴生物,既有原始宗教性质,又有驱除邪祟的巫术仪式,此二者为马勺脸谱文化奠定了厚重的时代价值。全球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复杂互动地带是当代文化实践的场所,这个互动地带既是真实的,同时又是虚拟的。因此,虚拟现实本身就包含着某种悖论。

马勺脸谱和虚拟现实的结合,与媒介转化的角度、与马勺脸谱媒介自身发展和文创衍生品发展均是一致的,文创产品中的媒介延伸与马勺脸谱的载体变化,从演变思维上是一致的。因此,马勺脸谱艺术也成为陕西宝鸡地区的代表性民间工艺品。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艺术创作的具身沉浸、交互创作和情感卷入的可能性,但是技术的可供性只有在进行创作的实践中才能成为现实。本项目的转化也是参照这一过程,首先在3Dmax中建立虚拟数字模型、调整参数、贴图、渲染,然后将渲染好的马勺数字模型导入虚拟引擎UE4,最后用户体验虚拟现实中的马勺脸谱等过程,这是从制作工艺的思路去匹配的。从马勺脸谱艺术的角度来看,凝练造型趣味,推敲形态特征,通过技术手段,使马勺脸谱的功能、形态、艺术特色综合呈现的跨界表达。米尔佐夫在《视觉文化》中谈到:“虚拟现实的视觉化呈现已经变得更为真实,不那么抽象了,这部分是因为计算机模拟现实的能力不断增强,此外也因为抽象似乎不再那么吸引人了。”

马勺脸谱虚拟现实设计

马勺脸谱的虚拟再现,从制作环节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马勺脸谱的三维模型建立,其次是在ue4中馬勺脸谱三维重现,最后是用户虚拟现实体验。

第一部分是在3Dmax中搭建马勺脸谱。

马勺脸谱的三维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在3Dmax搭建模型之初,先将图片素材经过简单的信息检查与预处理,使得图像更加清晰、便于在三维软件中提取信息。

(1)打开3Dmax,新建面片(plane),核查与填写马勺脸谱的图像尺寸。

(2)将资料图片导入并放在新建的片上,然后等比例缩小,将坐标Z之外的其他坐标参数归0。

(3)在3Dmax中新建两个BOX,并降低模型透明度,依照马勺脸谱图像,将模型边缘对准,之后切换到线,在完整的盒子上建立一条中线,将被分开的盒子只留四分之一,其余的删除。

(4)将边缘线准确对齐,将四分之一的盒子镜像,得到二分之一个盒子。将中线的点合到一起之后需要布线,布线按照美观、不出现五边面、三边面最为稳定等原则布线。

(5)马勺脸谱模型搭建中最为核心的地方就是侧面的弧度。在布线之后需用面模式,选中需要做出弧度的面,向后拖动轴线,并注意马勺的手柄处。

(6)将弧度调整好之后,再次将二分之一的模型镜像,得到一个完整的模型,将中线的点合起来。

(7)接着将模型的UV展开,分成两部分。由于马勺脸谱前面的UV是纯色,不需要很大像素,缩小即可,而有图案的马勺背部则需要放大,导出时将分辨率设置为1024*1024,PNG格式。

(8)将导出的UV拖入photoshop后,导入贴图并新建背景图层,用操控变形将贴图与UV对齐,保存时需要隐藏UV图层,导出JPEG格式。

(9)切回3Dmax将从PS中保存好的JPEG图片拖到模型上,进行细致的调整。将坐标归0,核对参数,打包输出即可。

模型数据,导入虚拟引擎,完成测试,并通过使用VR设备,使观赏者在观看时能够有效地进入虚拟现实空间观看马勺脸谱。对马勺脸谱的虚拟再现研究中,通过VR设备的呈现,增强马勺脸谱的观赏性,让大众与马勺脸谱产生交互体验,不仅实现了马勺脸谱的全息观赏,漫游体验,而且通过全新的观看体验使马勺脸谱艺术得到更加有效的普及。马勺脸谱虚拟现实技术的项目是基于次世代游戏引擎的模型生成技术与贴图合成技术,从视觉效果上最大程度地还原马勺脸谱的视觉形象,实现非遗传承路径中的多元表达与多元保护措施。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科学技术在诸多学科之中深度融合,引导着设计学科多元化发展。艺术工学的内涵就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呈现出更多具有跨领域、跨学科的艺术形态,不断丰富我们的视觉文化。马勺脸谱艺术作为具有普遍文化认同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视觉形象庞杂多样,无不彰显着强大的文化包容力。科技不断发展,借助艺术工学的无形抓手,为马勺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助时代之力。

虚拟现实技术对文化资源的发展与影响,是当今文化传播模式中的重要形态,数字科技的介入引领着人类传播形态的走向与趋势。依照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人的延伸”,虚拟现实技术引导着人类走向数字化、科技化,观看实物的方式也在经历多元化的嬗变。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为观看者提供实时的三维或多维图像,还提供了超高清晰度、立体视感、环绕声响等,并且通过移动手机端获得不同的角度更换,角色体验。

虚拟现实的产生使观看者摆脱了传统场域的限制,与传统的观看体验拥有诸多不同:第一、传统观看因距离会降低观看的清晰度;第二、穿透观看,因空间设置不当,产生视觉死角;第三、传统观看因媒介的不可复制性,导致观看不能脱离现场。在其展示环节中,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存储技术,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优化传播效力、扩大传播途径。真实的感官体验往往低于虚拟感官体验,虚拟体验中信息对感官的刺激属于高强度刺激,带有更多的刺激感、震撼感、真实感。由此可见,虚拟现实不仅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诸多方便,还为人们体验更为真实的文化形态方面提供便捷的路径。在构建起的虚拟现实艺术场景中,设计师与亲历者形成的物理交互行为,本质上是由二者双重意向构成的契合性意向结构决定的,因此,契合性意向是虚拟现实艺术交互行为深层次的意识动因与本质直观。即鲍德里亚所说的比真实还真实,即超真实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A02).

[2]戴沂君.艺术工学理念下创新型环境设计专业探究[J].美术大观,2018(11):136-137.

[3]王若鸿,孟文君.宝鸡马勺脸谱视觉符号及文化寓意探析[J].包装工程,2019,40(06):100-106.

[4]陈东生.论艺术工学学科及其人才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6):74-75.

[5]詹秦川,严绘锦.从陕西社火马勺观脸谱艺术的民俗应用[J].装饰,2007(03):95-96.

[6]田荣军.陕西社火脸谱[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8][9]顾亚奇,王立锐.可供性视角下虚拟现实艺术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研究,2022(02):109-113.

[10]李恺悦,李栋宁.双重性与契合性意向:虚拟现实艺术交互设计的现象学理论转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03):126-132.

猜你喜欢

脸谱工学虚拟现实
盐工学人
帖脸谱
盐工学人
——沈 妉
做个脸谱迎『六一』
盐工学人
——李 琦
灶王爷的“脸谱”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