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往内心深处的探险

2022-05-30赵泽楠

长江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套娃秘密内心

赵泽楠

读三三的小说,是一次去往人物内心深处的探险。当代人秘而不宣的内心状态,不易被他人察觉,却总能被三三所捕捉,尤其是城市女性的秘密心事。书中所讲述的,既是他人复杂纠葛的故事,更可以映照出读者自己珍藏已久的心灵情感。小说家描摹人物心灵的过程,是找寻他人,更帮助读者发现自己。

对于人物内向面的挖掘以及心灵状态的呈现,大多数作家会选择内心独白的方式,在人物的自我絮语中,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情绪的变化与内在的想法,这种方式是直接的。三三却不同,她处理人物的内心状态时,采用了一种内外互见、对照的方式。作者试图还原人物对于秘密心事珍藏的真实感受,但同时通过外部环境、其他人物去反衬人物内心的想法与情感,这种描写是间接、隐匿的。

2021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晚春》,是三三近期创作的代表作,可以看到这位90后作家驾驭故事的能力,也能观察到三三对于秘密心事的处理。《晚春》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我”父亲清河与继母雅红之间的中年婚姻。虽然叙述者为男性,但从始至终极具魅力的人物还是以雅红为主,这是因为她的身上与心中藏着太多不为读者所知的秘密。

小说的开篇就是一封晚春时节“我”父亲的来信,在信中,父亲言辞紧张仿佛有难,并刻意强调“来信一事切不可让雅红知晓”,小说的氛围瞬间紧张与神秘起来。雅红究竟是什么人?在父亲口中,雅红是危险的、害人的、不忠的、需要时时提防的。但在“我”眼中,“她长得很美,瓜子脸,载了一套柔媚的五官”,她做事利落厨艺极佳,却又不失精巧与温柔,尽显杭州钱塘女子气韵。而在邻居口中,雅红“这个女人不好相处,有点疯头疯脑”。可以说,雅红的形象是多元的,但无一例外均出于他者的建构。而她自身的经历则是,雅红与父亲原本是初恋,却因为父亲的“上山下乡”,二人被迫分离,在忙碌中父亲渐渐与雅红断了联系,二人都各自成立了家庭。但在不同空间下二人的婚姻生活都不如意,父亲总是与“我”的母亲争吵,而雅红嫁到杭州后,从先前热情开朗的语文教师变成了整天泡吧、打麻将的无业游民,就连二人多年后的相遇也是在KTV俱乐部门外。当父亲问起雅红的婚姻时,她也只是“出神地望着马路,什么都没说”。

雅红是如此地神秘,又是如此地沉默、冷静,仿佛体内蕴藏着巨大的爆发力。她仿佛知晓周遭人对她的一切怀疑、不信任甚至是流言蜚语,但她深藏着自己内心的秘密,不做过多的回应。即使“我”父亲始终怀疑雅红给他下毒,她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到“最可怕的就是疑心病,他总觉得有人想迫害他……”直至父亲最终去世,我们也无法确定他的死与雅红有必然的联系。全文当中,雅红正面说话的次数不多,大多数时候她是沉默的、是被讲述的。但这不代表她是失语、没有分量的。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在思考,雅红究竟是怎么想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环环紧扣的故事最后,我们依旧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而小说恰恰是在没有答案中给出了解答。这是人尽皆知却从不愿被大家说起的道理:每个人的人生与内心深处或许都存在着没有答案的秘密,秘密甚至是追寻秘密的过程本身,是无意义的。但恰恰是这种无意义性构成了彼此人生中极具命运性、偶然性、意义性的存在,它让生命充满了他人不可控的魅力。

三三通过外部环境、其他人物来反衬、描摹心灵的方式,虽然不如内心独白那样清晰明朗,却也呈现与营造出一种隐秘的内心状态与哀伤氛围。在他人的评价中,我们甚至能感受到雅红内心的无奈、复杂、痛苦、却又不屑一顾。可以想象,雅红也是一个悲苦的女性,遭到初恋抛弃、婚姻生活不顺,即使到中年挽回过去的情感也依旧遭到爱人的怀疑,试想有谁真正能体会雅红内心的五味杂陈。面对不幸的婚姻,她也只是望向马路,什么都没说。她接受着命运的不安与痛苦,也打磨出處事不惊的内心。晚春时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象征的隐喻,晚春依旧残留着春的朦胧与神秘,还有南方的炽热与“树梢间遍是嘤鸣与由此波动的枝叶之声”,更衬托出每个人物内心的不安。出自叙述者之口的“只道夏日行将立威,而晚春即逝”、以及父亲口中晚春的黄昏,无不加深了一场以死亡收场的婚姻所带给读者内心寂寥与落寞的情感。

《俄罗斯套娃》是三三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小说多写于2015~2017年间,虽然有些篇目与如今相比略显稚嫩,但也集中反映了三三的创作风格与意图。书中第一次出现“俄罗斯套娃”是在小说《恶有恶报》中,三三同样讲述了一段破碎的、无疾而终、甚至将已死亡收场的爱情故事。同时书中另一条时间线追忆了上一辈人甲乙丙丁对畸形女孩的暴力行为,甲乙丙丁将畸形女孩比作“俄罗斯套娃”,称其“外表看上去傻,但没人知道一层层脱掉之后藏着什么”。显然,俄罗斯套娃本身也承载了一定的象征与隐喻。

层层包裹的俄罗斯套娃正如每个人的内心,我们无法知道一层层套娃里隐藏着什么,正如我们无法窥探出他人内心所隐藏的秘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晦暗不明的时刻,但当我们的生活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我们的内心也就累积了越来越多的秘密,尤其是当下的城市女性。三三之所以着力刻画城市女性的心灵状态与秘密心事,也正在于当下的城市女性面临着艰难的生存、情感与精神处境,而女性自身出于坚韧、隐忍、无奈,也总是小心翼翼地保守着内心的秘密。

小说集中的《补天》与2021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圆周定律》,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展示出当下城市女性的生活状态。巨大的生存与工作压力,让身处城市的女性心力交瘁。她们甚至形成了一种习惯,即“每天花大量时间观看流水线的视频”,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于生产线的流畅——它带来松弛的饱和感,不用动任何脑筋,只要盯住屏幕,自然能感受到它的神秘魅力”(《补天》)。除此之外,城市生活的乏味与压力也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午餐提前准备好,贡丸、牛丸、香肠、鸡毛菜、米线全都装在电锅里,对我们的烹饪要求,不过是按一下开关。每一顿伙食几乎雷同”(《圆周定律》),出行基本上都靠地铁、身上都背负着巨额的房贷,这是当下人的生存现状,每个人都面临着类似的压力。女性几乎背负着与男性同样的重担,而在婚姻与情感方面,女性到了适婚年龄就会面临巨大的家庭压力,生育问题甚至还会成为她们追求事业道路上的绊脚石。从这一层面上看,三三选择以城市女性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恰恰是看到了女性在城市中的艰难处境。

巨大的城市生存压力让女性不得不学会隐忍、坚强,变得冷静、克制与成熟,她们深藏内心的孤独、不安与痛苦,将隐秘的情绪继续埋葬在内心的更深处。正如书中所言“贫乏的人生中,孤独进攻过无数次,有时赤裸凶悍,有时裹以糖衣。但在那些年里,我不再向人叙述孤独,这个词语似囚禁在一个永不折返的时空里。因为我已然明白,很多东西说出来也无济于事,对消除孤独抱有期待是幼稚的。”(《圆周定律》)但情绪总需要发泄,城市女性也找寻到更为隐秘的方式去处理内心的情绪。电子通信在如今并不陌生,微信、微博、电子邮件无不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与相识的人进行对话。而在三三的小说中,城市女性选择向陌生人私信或者发送电子邮件,以更为私密、隐秘的方式诉说着心事,也找寻到另一片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

《补天》与《圆周定律》中的城市女主人公都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无论是生存、工作还是家庭、情感。在巨大的压力下,二者无一例外地都从博客中发现了吸引自己的人,一藏与任天时。二者虽然工作不同,但相似点在于他们都有着异想天开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一个在博客中声称“女娲托梦给他,说当年补天的五色石中,有一块裂开一条细缝。女娲要他爬天梯上去,往细缝里敲一枚填补的软钉”。(《补天》)而另一位则是说:“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全球各国束手无策!《京都议定书》几十年实现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拿不出任何方法!但任天时发明的《圆周定律》可以拯救人类于水火!……”(《圆周定律》)我想大多数读者或许与书中的女性一样,一开始就认为他们是骗子。理智足以扼杀我们想要继续了解对方的欲望,但书中的女性却并没有,她们甘之如饴地通过私信或者电子邮件,与这些人保持你来我往的交流。

当我们怀疑这些城市女性为何愿意步步陷入骗子的话术时,我们其实并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她们的处境与立场上来看待这段交流,我们忽视了这些异想天开者为她们提供的情绪与情感价值,他们为城市女性建构了一个逃脱巨大现实压力的想象空间。私信与电子邮件满足了城市女性对于自我空间的私密要求,她们完全可以抛下现实中的身份与无奈,将烦恼与压力抛在脑后,感受着他人提供给自己的有趣且轻松的情绪。同时,私信式的交流为她们提供了想象中专一的情感价值。城市女性正在借助新的媒介方式,以更隐秘的姿态去排解内心压抑的情绪。

三三敏锐捕捉到城市女性悄无声息发生的变化。借由她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城市女性的生存图景与现实处境,看到她们在巨大压力面前的焦虑与不安、隐忍与无奈,看到她们情绪的涌动与低落。同样的,我们也看到了城市女性为了排解压力、坚守内心秘密所做出的努力,这些也正是三三探寻城市女性秘密心事的出发点。

在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俄罗斯套娃》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俄罗斯套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我们起初都是最外那一层的大套娃,继而受到失望、落败一次次磨损,但没关系,里面还有许多一摸一样的套娃,只不过小一点。我想指出的是,人远比想象力极限的自我更坚韧,即便在蒺藜丛中跋涉一生,也不会抵达真正的溃败。”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所有套娃都长得一样,这意味着我们本质上也不会有长进——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痛苦将无尽地循环”。虽然二者不是截然相反的觀点,但显然它们处于不同的走向,一个更加乐观,一个则趋向于悲观。我想,这一段话在整部小说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三三想要在本书中传递的思想以及创作意图。这也让人想到,三三小说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故事的精巧以及她对当下生活的描摹,更在于她对心灵状态精准地捕捉以及穿透现实的思索。

这种思索必定伴随着她对现实与情感的敏锐观察与冷静凝视。三三一直希望自己的写作抵达一种真实,“但真实是何物,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它需要被凝视才能慢慢呈现出一种轮廓”{1}。她一直在呈现城市女性的真实生活与艰难处境,三三的“真实”,是“带有着对精美、意义、安全、逃避、快乐(维度真是五花八门)的厌倦”{2}。她企图撕破美好虚伪的面纱,揭开并触摸光鲜背后的黑暗,这也成为三三观察日常生活与人性的独特窗口,这让人想到三三与先锋文学的关系。但是,三三并没有沉溺于自我絮语式的内心感受,而是借助现实命运、外部环境、其他人物,以内外对照的方式,展现女性复杂且细微的心灵状态。

同为90后作家的渡澜,作品内在里有明显的先锋气质,但她与三三的关系类似于先锋精神的一体两面,渡澜固然有想象力,但想象力与形式上的脱颖而出也暴露出她在现实书写上的欠缺。相对而言,三三在描摹城市女性心灵状态的同时,更注重把这种状态放在爱情、婚姻、家庭等社会关系中去呈现。当然,三三的小说也存在瑕疵,比如小说中人性的嬗变并没有放在历史的波澜中显现,因而也缺失了一份厚重感。拒绝与历史挂钩,是许多90后作家的写作态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对历史的理解与接纳也应该是写作者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无论怎样,透过三三的小说集《俄罗斯套娃》以及《晚春》等近期的小说,我们看到了一位90后作家的快速成长,也看到了她为当代城市女性书写所增添的新活力。

注释:

{1}三三:《世界的真实在凝视中显现出一种轮廓》,《文学报》2022年2月17日。

{2}三三:《后记:谢谢你们来看这场表演》,《俄罗斯套娃》,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第280页。

责任编辑  张    双

猜你喜欢

套娃秘密内心
Package Deal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有趣的套娃
我心中的秘密
俄罗斯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