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
2022-05-30郑志学毕敬涛刘亚奇
郑志学,毕敬涛,蔡 轩,刘亚奇
(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北京 100000)
全身软组织感染常作为疾病的并发症被临床发现,由一种或多种细菌感染引起,诱因复杂,糖尿病、肥胖、药物滥用、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其发生,治疗难度较大[1-5]。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调节负压改善创面微循环,加快肉芽组织生长,抑制病原菌生长及繁殖,从而促进伤口愈合[6-7]。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VSD技术可以缩短患者治疗疗程,减少药物使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目前VSD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感染,但是在应用中其操作要点和使用细节尚未统一,且术后疗效因人而异,所附创面形成的负压力值不均匀,而不同压力值的连续刺激和诱导,使创面的某些部位过度灌注或者灌注不足都会影响治疗效果[8]。目前关于VSD技术在全身软组织感染的应用鲜有报道,其治疗有效性有待更多研究加以验证。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影响VSD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全身软组织感染行VSD技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疗效显著组(n=69)和疗效欠佳组(n=29)。疗效显著组患者年龄36~68岁,平均(51.36±10.95)岁;男38例,女31例;感染部位:左腿16例,右腿12例,左上肢18例,右上肢23例;感染面积10.3 cm×15.2 cm~13.2 cm×18.8 cm。疗效欠佳组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51.28±10.57)岁;男16例,女13例;感染部位:左腿8例,右腿6例,左上肢11例,右上肢4例;感染面积10.5 cm×15.3 cm~13.1 cm×18.7 cm。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术后身体出现局部疼痛、发热(38~39 ℃)、软组织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疗效欠佳。纳入标准:首次发病;年龄18~80岁;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全身软组织感染的诊断标准[9];首次行VSD治疗。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处于妊娠期;合并肿瘤;合并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据引流伤口的长度、深度和形状准备敷料,修剪敷料与伤口一致,敷料缝合伤口后放置引流管,用半透膜密封敷料和引流管,同时连接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负压大小,在负压引流6 h后打开敷料检查,确保引流正常。引流期间均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使用头孢呋辛钠(每次1.5 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或使用依替米星注射液(每次300 m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合并伤、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BMI、冠心病史、心力衰竭史、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血管内插管、使用抗菌药物≥2种、发热、疼痛、心动过速、急性肾衰竭;记录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肌酐、N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尿病史、PLT、PDW、WBC、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伤、吸烟史、饮酒史、Hb、ALT、总胆红素、肌酐、Na+、TG、LDL、HDL、FIB、MPV、冠心病史、心力衰竭史、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血管内插管、使用抗菌药物、发热、疼痛、心动过速、急性肾衰竭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临床疗效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WBC≥12.35×109/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 d、PDW≥12.38%、PLT≥132.27×109/L、BMI≥24.62 kg·m-2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XGBoost算法模型分析影响全身软组织感染疗效的因素
XGBoost算法模型调参以叶子节点权值的调整及树模型深度的调整为主,通过交叉验证对XGBoost决策树的数量进行预先选定,采用GridSearchCV对其余超参数进行最佳参数选择。结果显示,XGBoost算法模型中影响因素排序依次为糖尿病史、WBC、抗菌药物使用时间、PDW、PLT、BMI,见图1。
图1 XGBoost算法模型中影响因素顺位排序图
2.4 模型预测效能比较
XGBoost算法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别进行“fit()”函数和“logitresample”模拟,数据测试选用“test X”和“test Y”,使用“predit()”对“test X”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test Y”作为参数传入重新定义的“plot roccurue()”和“rocauc score”,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XGBoost算法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89,灵敏度分别为79.9%、77.6%,特异度分别为78.2%、79.5%,约登指数分别为0.581、0.571,见图2。
图2 XGBoost算法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ROC曲线
2.5 模型的校准度
疗效欠佳组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比较校准度的HosmerandLemeshowTestχ2=0.225,P=0.367;疗效显著组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比较校准度的HosmerandLemeshowTestχ2=0.216,P=0.381,见图3。
a:疗效欠佳组;b:疗效显著组
3 讨论
全身软组织感染是某些疾病或损伤的并发症,由于人体皮肤组织娇嫩、肌肉组织菲薄,极易因受到损伤而发生感染;因此,了解影响全身软组织感染疗效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10-13]。传统药物治疗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且需反复换药,给临床治疗造成诸多不便。VSD技术最早由德国医生Fleischmann于1992年发明,主要用于体表创面的治疗[14]。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VSD技术既可保护复杂创面,还可进行深部组织引流,从而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本研究主要分析影响VSD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疗效的因素,结果显示,糖尿病史、WBC≥12.35×109/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 d、PDW≥12.38%、PLT≥132.27×109/L、BMI≥24.62 kg·m-2是影响VSD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可能为糖尿病可导致患者全身免疫功能减退、新陈代谢紊乱、神经血管病变、营养供应严重受损,为全身软组织感染创建了先决条件[1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长提示患者机体微环境感染机制已经形成,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风险[16];BMI较高的患者,感染状态下体内微循环会受到一定的破坏,术后恢复较慢,从而影响疗效;PDW、PLT、WBC是血常规的测定指标,患者出现全身软组织感染后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改变,PDW、PLT、WBC指标往往异常[17]。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伤、吸烟史、饮酒史、Hb、ALT、总胆红素、肌酐、Na+、TG、LDL、HDL、FIB、MPV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存在一定的偏倚性有关。
本研究XGBoost算法模型中影响因素排序依次为糖尿病史、WBC、抗菌药物使用时间、PDW、PLT、BM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OR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糖尿病史、BMI、WBC、抗菌药物使用时间、PDW、PLT,两个模型BMI排序不一致,原因可能为BMI本身是一个计算型指标,使用不同的拟合模型进行拟合后,其结果常常具有一定的差异;两个模型其余指标的排序较为一致。此外,本研究通过绘制ROC曲线对两个模型进行效能验证发现,两个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基本一致,说明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综上所述,患者有糖尿病史、WBC≥12.35×109/L、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 d、PDW≥12.38%、PLT≥132.27×109/L、BMI≥24.62 kg·m-2是影响VSD技术治疗全身软组织感染效果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重点关注,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应控制饮食,增强体质,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