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专业目录下大数据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30李燕教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商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财会课程体系财务

李燕(教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大、智、移、云、物、区”新技术蓬勃发展和在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而企业的财务组织模式、财务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技术新逻辑等也都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和升级,给会计实务界带来了冲击,也给会计教育界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一)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改造,催生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财会人才的新需求。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新业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推广,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进一步优化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新的变化,产业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职业教育必须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中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现代产业体系对财会人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核算型技能的岗位日益锐减,要求技术技能复合型的岗位日渐增多,企业的用人需求转向看重技术能力,侧重岗位综合能力方面。

(二)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新需求,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主要体现出推进数字化升级与改造,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呈现“中高本一体化”设计的融通贯通理念,服务终身学习的社会需求的主要特点。

新目录采用三级分类,按照“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级进行划分,以财会类专业为例,在新专业目录下,“财经商贸大类”为第一级专业分类,“财务会计类”为第二级专业分类,“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和会计信息管理”为第三级专业分类。新专业目录下,财务会计类专业目录名称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的三个专业名称分别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和大数据与审计,分别在三个原专业名称前加上了“大数据与”的字样,更改后的专业名称体现了大数据技术对财会类专业的加持与融合。

(三)现代产业数字化升级与改造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调整促使财会类专业建设转型升级,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现代产业体系对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新版专业目录的发布使得财经类院校不得不思考以下问题:如何重新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与整合,如何促进会计专业教师的转型升级,如何确保大数据技术应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开展等,这些都是每个院校必须面对的教学现状。专业名称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专业建设必须要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新要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财会类专业的加持与融合正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围绕大数据应用技术进行人才培养标准的修订与重构,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水平,有效推进财会类专业的数字化升级与改造,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掌握财务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的高素质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财会人才。

二、研究现状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财务的发展从会计电算化、财务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财务数字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些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就已经将“大数据会计”元素纳入到2019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职业面向方面体现出“数字化人才”“财务大数据中心”等内容,并将2021级的专业课程体系主体分为大数据技术基础、财务大数据应用和1+X证书三个模块,为培养“大数据思维”的会计人才提供合理的教学依据。通过建立校内大数据中心、校外大数据公司实习基地,为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建设大数据技术应具备的应用场景,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系统、平台、软件予以支撑。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2019年和2020年间,已经将相应的数字化课程整合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为了确保大数据技术应用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学院校企共建业财一体化信息实训中心和财务共享服务实训中心,将传统的会计类课程《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实务》《成本核算与管理》三门课程打包组合,开展业财一体化教学,增设财务共享中心实务、智能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等课程,并通过推行“云会计”代理记账中心实践训练营项目,引企业真实业务入校,开展工学交替,让学生切实了解真岗位、真业务、真流程,有效提升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有效推动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会计人才改革。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开始根据行业发展对专业(群)进行重新定位,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重构大数据财会人才的培养方案,从专业横向拓展课程、书证融通课程、技能拓展课程三个维度来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对校内教师进行财务机器人、区块链技术、Python技术等的全员培训,为大数据技术应用课程储备师资力量。为了确保大数据技术应用课程的实施,通过校企共建财经大数据应用中心、智慧财务创新中心、机器人应用与开发中心等来打造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实训设施和技术平台,确保大数据应用技术实践教学的开展。

山西财政专科学校遵循“侧重财务大数据生产、偏财务会计”的基本思想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应用能力拓展课程、深层发展拓展课程四个维度来构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大数据基础和数据库基础嵌入专业基础课程,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业财一体化设计、财务机器人应用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财务大数据分析列入应用能力拓展课程,重构后的专业课程体系总体呈现为“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弱会计核算”的格局。在实践教学场所建设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建了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大数据分析实训室等十个类别的大数据应用技术实践教学基地,以此来确保大数据应用技术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总之,上述高职院校在大数据财会类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其他院校具有很好的参考与借鉴意义,高职院校通过分析和依托所在区域的区位优势及区域经济行业的发展特点,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将专业目录调整下的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确定为研究选题和研究内容,对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财会人才的新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国家政策依据

(一)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对经济活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我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布局社会治理新模式、民生服务新体系、经济运行新机制、产业发展新生态、创新驱动新格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七个方面的政策机制建设,其中涉及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国家鼓励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大数据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提出职业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培育高素质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政策依据。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为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升级,教育部动态更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职业院校应对照新专业目录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全面修(制)订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实施高素质大数据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规范性的文件依据,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依据。国务院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以提升学生家国情怀、思想道德品质修养、人文素质修养等作为重点建设内容。针对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实现100%专业知识章节的课程思政知识点梳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综合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开设劳动素养课程的政策依据。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公共必修课当中开设劳动素养教育课程,教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培养学生劳动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职业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五)推行1+X证书课程实施的政策依据。2019年初,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倡导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在1+X证书制度下,学生通过接受“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与技能,获取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机融入1+X证书课程,促进1+X证书的开展与实施,推行学分替换长效实施机制,为国家倡导的“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体系的构建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措施与建议

(一)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结构,明晰新专业目录下人才培养的主体设计思路,制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框架,确定重点建设内容。

1.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主体结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和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的“指路灯”,是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为适应调整后的新专业目录,财会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重构新专业目录下的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制定适应新专业目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与现代产业对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体现。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结构来看,主要体现为五大核心要素: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其中,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可归类为课程体系模块,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可归类为教学实施保障机制模块。

2.制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框架,确定人才培养的主体设计思路和重点建设内容。通过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结构,制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框架,一是要梳理出人才培养的主体设计思路,二是要明确重点建设内容。通过解构人才培养方案主体要素,确定将“培养方案是纲领,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队伍是关键,实践基地是保障”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设计思路。在主体设计思路的逻辑体系下,要科学合理制定大数据财会类人才培养方案,两大重点内容就是构建适应新专业目录的课程体系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施保障机制。

通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三大核心要素;通过构建教学实施保障机制,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两大关键和保障的核心要素,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展与实施“保驾护航”。通过深化产教整合,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依托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为企业顶岗实践、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实践教学场所;依托产学研基地建设,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科研能力,促进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依托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保障机制的建设,制定新专业目录下的大数据财会类人才培养方案,为高素质大数据财会类人才培养提供纲领性的政策依据。通过构建“12344”模式课程体系和“校内校外大循环”闭环模式的教学实施保障机制,明确大数据财会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职业面向、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核心、关键和保障要素,为大数据财会类人才培养提供纲领性的政策依据。

(二)构建“12344”模式课程体系。

1.构建“12344”模式课程体系基本解读。构建“12344”模式课程体系,为科学合理制定适应新专业目录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主体核心内容。构建“12344”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定位为“一目标双主体”,总体呈现出“三能力四维度”的框架结构,遵循“减、增、调、提”四举措的基本构建思路。

“1”即一个基本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要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主旨定位而开展;“2”即学校、企业双主体,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双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3”即三能力培养,通过重构新专业目录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综合职业素养三个方向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4”即遵循“减、增、调、提”四举措基本构建思路,构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四个维度的课程体系。“12344”模式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12344”模式课程体系

2.通过“减、增、调、提”四举措,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对接新专业目录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12344”模式课程体系遵循“减、增、调、提”四举措的基本构建思路,通过“减少”会计核算类教学内容,“增加”大数据应用技术、职业综合素养的教学课程,实现“调整”传统会计核算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知识体系的比例及结构关系,努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及专业内涵建设质量,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及职业面向,为科学合理制定适应新专业目录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主体核心内容。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从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来看,遵循“减、增、调、提”四举措的基本构建思路,一是“减”,减少传统会计核算类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将部分传统会计核算类课程整合打包,形成新的组合类会计核算课程;二是“增”,增加大数据技术应用类课程和综合职业素养类课程,在专业类课程中分别增加财务大数据基础、Python开发与财务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RPA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智能财务与可视化、财务共享服务综合实训等大数据技术应用类课程。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劳动专题教育及1+X证书等体现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技能方面的课程。与此同时,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加“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的建设内容,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调”,调整传统核算类会计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知识体系的比例及结构关系,传统会计核算类课程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类课程的学分与专业课程总学分占比,新专业目录调整前学分占比分别为56%和0%,新专业目录调整后学分占比分别调整为36%和43%,学分占比的变化体现“偏大数据技术应用,轻传统会计核算,重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格局;四是“提”,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减、增、调”三方面的举措,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劳动职业能力、大数据技术应用及职业综合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及专业内涵建设质量。

3.“课证融通”,融入1+X证书课程,推行学分替换实施方案。通过“课证融通”方式,在课程体系中有机融入1+X证书课程,可以采用增设、融合替换、选修的方式将1+X证书课程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针对以选修方式开设的1+X证书课程,通过实施并推行学分替换实施方案,为国家倡导的“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体系的构建奠定一定的基础。1+X证书课程开设情况和学分替换方案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1+X证书课程开设情况(节选部分)

表3 1+X证书学分替换实施方案(节选部分)

4.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课程体系中重点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注重开发“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在专业技能培养过程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以管理会计实务课程为例,“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设计如下页表4所示。

表4 《管理会计》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设计(节选部分)

5.制定劳动素养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在公共必修课中开设劳动素养课程,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为体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实践课程方案如下页表5所示。

表5 劳动素养实践课程实施方案(节选部分)

(三)构建“校内校外大循环”闭环模式的教学实施保障机制。

1.构建“校内校外大循环”闭环模式的教学实施保障机制基本解读。构建“校内校外大循环”闭环模式的教学实施保障机制,为课程体系的开展与实施“保驾护航”,为科学合理制定适应新专业目录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关键和保障核心要素。

由于学校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度不高,学校和企业分别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总体呈现为“自循环”方式的校内和校外循环模式。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的大数据人才的新需求出现匹配偏差,学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现代产业大数据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为了对接现代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与改造,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由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校内校外“自循环”模式的中间桥梁和基石,促进校内校外“自循环”模式的融会贯通。依托现代产业学院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引企入校,强化学生企业实践技能和大数据应用技术技能,培养具备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素质财会人才。依托现代产业学院的产学研基地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创新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科研能力,促进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行协同育人长效运行机制,依托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平台将校内和校外“自循环”模式融合为“校内校外大循环”的闭环融合模式,为人才培养、人才输送提供畅通有序的教学实施保障机制。

2.依托生产性实践基地,培养学生企业实践技能和大数据应用技术技能。现代产业学院的生产性实践基地项目围绕“智慧财务创新中心”和“财务机器人体验中心”两个方面进行建设,通过智慧财务情景实战项目引入代表财会未来发展趋势的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以AI+技术融合的财会实训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目前企业的财务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又具备应对未来智能财务时代的企业财务岗位所需的新型大数据财会人才。

3.依托产学研基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与科研能力,促进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依托现代产业学院的产学研基地建设,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及整体素质。依托产学研基地的“研创中心”,校企共建创新教师团队,通过共建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科研能力,促进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束语

针对大数据财会人才新需求的提出,如何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和明确人才培养指引路径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成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结构,创新性地提出“培养方案是纲领,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队伍是关键,实践基地是保障”的新专业目录下人才培养的主体设计思路,确定构建“12344”模式课程体系和“校内校外大循环”闭环模式的教学实施保障机制两大重点建设内容,为科学合理制定适应新专业目录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主体内容、关键和保障的核心要素,从而为大数据财会人才的培养提供纲领性的政策依据和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财会课程体系财务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