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公司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合并处理的系统实现设计

2022-05-30杨银占高级会计师朱韦桥研究员麻磊高级工程师

商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抵销账务凭证

杨银占(高级会计师)朱韦桥(研究员)麻磊(高级工程师)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81)

一、引言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合并处理,是指企业集团在编制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时,将内部各成员企业相互之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交易所实现的销售损益予以抵销。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针对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合并处理,仍使用手工方法,少量企业在核对交易数据方面通过Excel模型实现,只有极少数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通过对财务软件进行定制化开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处理。

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交易中,一方(以下统称“销售方”)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内部其他企业(以下统称“购买方”)作为固定资产的情况较多,且数量较大,该类关联交易业务合并财务报表抵销涉及固定资产入账至报废的整个周期,比一般的内部抵销处理复杂很多。以A集团公司为例,其财务软件在自动识别、收集、核对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数据方面存在不足,各级财务部门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基本依靠手工抵销,工作量巨大且存在抵销不充分的情况。为满足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的需要,加强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管理和对账,A集团公司提出补强财务软件功能,希望以账务协同与对账为基础,自动识别该类抵销事项,并在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预设抵销规则,自动生成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方便集团用户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A集团公司概况

(一)合并报表范围。A集团公司属于交通运输行业,下设逾30家二级单位,二级单位旗下共下设约1 000家三级单位。A集团公司以及所属二级单位均能够对各自下设单位形成控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A集团公司应将二级单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同时,二级单位应分别将各自下设的三级单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A集团公司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模式包括:(1)二级单位间一方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2)二级单位将自身生产的产品销售给三级单位作为固定资产。由此发生的交易构成关联方交易,A集团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该部分收入、成本以及固定资产存续期间的折旧等予以抵销。

(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A集团公司内统一使用自研的财务软件,财务软件主要包含账务处理、集团报表和固定资产等功能模块。账务处理模块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设置了“客商”辅助,且内部关联交易双方填制凭证时,可利用“账务协同”功能将双方凭证进行关联形成协同凭证。发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时,销售方编制确认收入凭证:借记“应收账款——采购方”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采购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采购方编制采购凭证: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销售方”科目。

每月A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编制人员要等二级单位以及三级单位报表编制好以后,在集团报表模块中编制集团合并报表。虽然集团报表模块中设置了部分内部交易取数和抵销功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自动识别内部关联交易事项类型,不能收集并核对二级单位之间、二级单位与三级单位之间发生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数据等。

三、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合并处理的系统实现设计

(一)设计思路。

1.凭证协同。通过账务处理模块“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设置的“客商”辅助以及“账务协同”功能,将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双方的凭证进行关联形成协同凭证,通过双方协同凭证,系统自动识别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业务。

2.关联交易对账。从协同凭证中提取合并期内交易双方入账数据,进行内部关联交易数据对账。若在购销业务发生时,购买方入账为在建工程,且在当前所在合并期内,购买方未转固,销售方收入数据、购买方在建工程数据对账一致;若在购销业务发生时,购买方入账为固定资产,销售方收入数据、购买方固定资产数据对账一致。

3.购买方入账信息动态追踪。若在购销业务发生时,购买方入账为在建工程,需追踪转固时点以及转固后形成的固定资产中内部购销价值、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后续的更新改造、调拨、报废等信息;若在购销业务发生时,购买方入账为固定资产,则追踪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后续更新改造、调拨、报废等信息。

4.合并抵销。以对账信息及购买方入账信息的动态追踪数据为基础,匹配适用的抵销规则,自动生成合并工作底稿。

(二)系统处理流程。

1.账务协同流程。关联交易双方通过账务处理模块“账务协同”功能进行凭证协同时,发起方填制凭证并发送协同信息至接收方,接收方依据协同信息进行账务处理,依此形成协同凭证。交易双方形成的协同凭证不允许随意撤销,但在特殊情况下,双方可发起撤销操作。账务协同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账务协同处理流程

2.对账流程。在每月编制合并报表前,A集团公司各层级合并报表编制人员在账务处理模块发起交易对账,系统自动从协同信息中提取交易数据,同时追踪合并期内在建工程转固状态,并依据追踪结果进行金额一致性核对,核对一致,生成对账单,核对不一致,允许进行手工处理。对账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对账处理流程

3.生成抵销底稿流程。A集团内部各层级合并单位收审下级单位报表后进行汇总,结合交易对账情况,开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依据对账结果、销售方存货毛利率、固定资产折旧信息等匹配抵销规则并自动生成抵销分录。特殊情况下,系统允许手工调整或补录抵销分录,最终汇总生成抵销底稿。生成抵销底稿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生成抵销底稿流程

(三)设定业务场景及抵销规则。

1.设定业务场景。A集团公司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涉及的合并处理场景共有四种:(1)购买方入账为在建工程,购销当期未转固,跨合并期转固;(2)购买方直接入账为固定资产;(3)固定资产存续期间发生更新改造;(4)固定资产存续期间在集团内部发生调拨转移。结合A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在集团报表模块新增“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关联方交易业务类型,并在此业务类型下新增以上四种合并场景,便于系统依据特定条件自动识别。

2.设定抵销规则。按照抵销场景,逐一梳理抵销规则,并将抵销规则录入系统,需要录入的抵销规则如下:

(1)购买方入账为在建工程,购销当期未转固,跨合并期转固。

①抵销与在建工程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在建工程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营业收入(销售方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毛利率)]

在建工程(营业收入×毛利率)

②连续编制,合并期未转固:

借:未分配利润

贷:在建工程(营业收入×毛利率)

③连续编制,合并期转固。

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营业收入×毛利率)

抵销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营业成本、管理费等(未实现的内部利润/折旧年限×合并期实际计提折旧年限)

④转固后,连续编制。

以前合并期购销固定资产年初结转: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值(营业收入×毛利率)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合并期内多计提的累计折旧)

抵销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营业成本、管理费等(未实现的内部利润/折旧年限×合并期实际计提折旧年限)

⑤上期已提足折旧,合并期超期使用。

以前合并期购销固定资产年初结转: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值(营业收入×毛利率)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合并期内多计提的累计折旧)

⑥固定资产清理(有预计净残值,无残值处置损益)。

合并期内提完折旧并清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实现内部利润-以前合并期内多计提的累计折旧)

贷:营业成本、管理费等(未实现的内部利润/折旧年限×合并期实际计提折旧年限)

贷:营业外支出

合并期内未提完折旧提前清理:分录同上。

超期使用后合并期清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实现内部利润-以前合并期内多计提的累计折旧)

贷:营业外支出

⑦固定资产清理(有残值处置收入,弥补了净残值):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营业收入×毛利率)

贷: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毛利率×以前年度累计折旧)

借:营业外收入

贷:营业成本、管理费等[毛利率×(累计折旧-以前年度累计折旧)]

⑧抵销因逆流存货交易发生的递延所得税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

借:少数股东损益[毛利率×(累计折旧-以前年度累计折旧)×(1-所得税税率)×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少数股东权益

借:少数股东损益[(营业收入×毛利率)×(1-所得税税率)×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少数股东权益

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营业收入×毛利率-累计折旧)×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所得税费用

(2)购买方入账为固定资产。

①抵销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营业收入(销售企业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毛利率)]

固定资产(营业收入×毛利率)

②抵销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销售方毛利率×累计折旧)

贷:营业成本、管理费等(未实现的内部利润/折旧年限×合并期实际计提折旧年限)

③连续编制;④上期已提足折旧,合并期超期使用;⑤固定资产清理(有预计净残值,无残值处置损益);⑥固定资产清理(有残值处置收入,弥补了净残值);⑦抵销因逆流存货交易发生的递延所得税对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⑧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第(1)部分的④—⑨。

(3)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①合并期固定资产转在建状态,无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在建工程[(转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折旧)×毛利率)]

②更新改造支出,从关联单位购进工程物资转入在建,本期在建工程未转固: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毛利率)]

在建工程(营业收入×毛利率)

③更新改造支出,从关联单位购进工程物资转入在建,本期在建工程转固: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毛利率)]

固定资产——原价(营业收入×毛利率)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毛利率×该购进工程物资部分累计折旧)

贷:营业成本/管理费用

(4)固定资产转移,对于合并主体来说,股权投资比例发生变化。按照组织架构、股权投资比例重新计算各期需要抵销的金额。

(四)系统实现。系统在识别抵销场景并自动匹配抵销规则时,需从协同凭证提取采购方入账科目并追踪科目动态,还需从固定资产模块提取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动态等,然后去匹配每个抵销规则的适用条件自动生成抵销分录。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科目动态追踪。若购买方入账为“在建工程”,合并期需追踪“在建工程”转固动态,追踪方法为:在固定资产模块录入资产卡片时,“新增类型”为“新(自)建”、“制造厂商”为内部单位时,对该卡片进行标记,该卡片生成的固定资产入账凭证贷方“在建工程”科目需强制选取协同凭证进行核销。

2.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信息提取。在固定资产模块对内部形成的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标记,对应资产计提折旧方法、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列支、后续支出、动态信息在财务软件各模块之间进行数据共享,供对账、抵销提取。

3.为抵销规则设定条件,系统按照条件自动匹配抵销规则。给录入系统的抵销规则设定适配条件,示例如下:

(1)为购买方入账为“在建工程”,购销当期未转固,首次合并时适用的抵销规则设定适配条件。

①抵销规则:

借:营业收入(销售方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毛利率)]

在建工程(营业收入×毛利率)

②适配条件:场景识别:从协同凭证识别购买方借方科目为“在建工程”;对账结果:销售方收入数据、购买方在建工程数据核对一致;科目动态:“在建工程”追踪结果为“未转固”;合并期次:购销当期首次合并。

(2)为购买方入账为“在建工程”,连续编制,合并期转固适用的抵销规则设定适配条件。

①抵销规则:

借: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营业收入×毛利率)

②适配条件:场景识别:协同凭证购买方借方科目“在建工程”在合并期核销形成固定资产;对账结果:固定资产原值与“在建工程”核销数据核对一致;科目动态:“在建工程”追踪结果为“全部转固”;合并期次:非首次合并。

(3)为购买方入账为“固定资产”,入账当月适用的抵销规则设定适配条件。

①抵销规则:

借:营业收入(销售企业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毛利率)]

固定资产(营业收入×毛利率)

②适配条件:场景识别:从协同凭证识别购买方借方科目为“固定资产”;对账结果:销售方收入数据、购买方固定资产原值核对一致;合并期次:购销当期首次合并。

(4)为固定资产入账后首次计提折旧适用的抵销规则设定适配条件:

①抵销规则: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营业成本、管理费等(未实现的内部利润/折旧年限×合并期实际计提折旧年限)

②适配条件:场景识别:固定资产模块内部形成的固定卡片进行了首期折旧;合并期次:合并期为内部固定资产首次折旧期。

给录入系统的每个抵销规则设定适配条件后,系统根据从协同凭证提取的信息,结合科目动态追踪结果、内部固定资产卡片折旧、动态信息等组合去自动匹配抵销规则,以实现自动生成抵销底稿的功能。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A集团公司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合并处理业务,提出系统自动处理实现方案,使财务软件能够自动收集、核对关联方交易合并抵销数据并自动生成抵销数据,切实减轻财务人员负担,强化报表准确性、及时性,并对集团公司提升财会基础工作、提高合并抵销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财会数据审计和财务报告披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抵销账务凭证
2021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看病不带卡 刷刷医保码
国家医保局:7省市率先使用医保电子凭证
中职会计专业手工及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研究
几方利益之协调
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内部事项的抵销
企业签订银行借款合同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财政部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
论诉讼上抵销与实体法的关系
解决账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