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文科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改革

2022-05-30王世杰副教授博士文佳丽

商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科课程内容会计制度

王世杰(副教授/博士)文佳丽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一、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旨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面对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给高等会计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模式的不断出现,财务管理教育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基础会计学应该利用新技术,发展和优化会计理论,应用于会计实践,开展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基础会计是会计课程中历史最为悠久课程,也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核心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广泛开设,而会计专业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校生规模稳居前列,其课程质量直接关系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课程内容是决定课程质量的根本因素。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技术发展对教育领域的渗透和新时代学习者的需求变化,因此需要审视重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跨界融合,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张多蕾等,2019)。事实上,近年来关于会计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多,会计教育的课程问题,其中涉及了基础会计课程的问题,但并未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研究。

本文从新时代新文科的要求和基础会计课程定位出发,梳理我国基础会计课程及其内容发展过程,纵向比较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变化,横向比较中国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系统研究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优化、建设满足新时代新文科要求的基础会计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应对方法。

二、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新文科建设提出要把握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因此新文科建设应运而生。中国会计教育要做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会计教育,新文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当前新文科的内涵和建设理念具有不同的解读。王铭玉和张涛(2019)认为新文科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通过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陈静(2020)认为新文科体现了中国文科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解决在传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同时对接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学科交融要求,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研究新范式、文理工兼通的新型人才,并建构起跨学科的、多面向的人文社会科学新体系。陈凡和何俊(2020)认为新文科建设不仅仅是跨学科交叉或文理科交叉,更应该面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和现代化进程,提炼出知识增量和知识话语。罗勇(2021)认为新文科建设中新技术新经济要求会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可见目前一致认可新文科应该培养跨学科人才,实现文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新文科应该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话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

会计学的核心知识在于会计理论、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学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新中国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教育发展的经验为扩大中国会计教育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活动创新发展推动会计的发展,是会计发展的主要动力,会计发展依存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是社会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提供了创新思路,在学科之间呈现着交叉融合的趋势,科学技术为会计发展提供了工具和契机,近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会计快速发展,当前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正在改变整个会计实务工作环境,推动会计理论发展。面对新时代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企业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层出不穷,伴随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管理会计和政府会计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第四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提供了新的工具,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使得大量的数据输入能够实现自动化,云计算和大数据使得财务共享等新型会计程序和方法成为现实。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将中国会计改革经验、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纳入会计课程,进入会计课堂。基础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应该全面地介绍中国会计事件,吸收会计学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要。

三、基础会计课程的前世今生

根据现行专业标准,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是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序课程,因此基础会计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被广泛开设,影响深远,课程内容应该全面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引导和支撑后续课程开展。基础会计课程也是当前核心课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课程,历经时代变迁、名称各有不同,但始终存在,且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对稳定。

(一)基础会计课程及其内容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全盘照搬原苏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主干课程即“会计原理”“工业会计(或专业会计)”“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统称为“老四门”,该课程体系三十多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动,持续改革开放之后。1963年,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年会组织专门小组集体讨论、集体编写出版了一本《会计原理》,代表着当时会计原理的最高水准。1987年在吸收新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根据财政部相关制度修订了会计方法、科目和报表,在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修订。这本《会计原理》奠定了我国基础会计的主要内容,在此后的会计教育和会计制度改革中,基础会计具体内容虽然有所调整,但是基本会计框架保持稳定。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改革研究组在1988年、1991年、1993年和1996年召开了四次讨论会研究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第一次会议认为当时会计原理教材,名称不一,各有特色,但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会议认为账户、记账方法和单证帐表是课程不可或缺的内容。课程应该包括会计概念、产生发展、对象职能、假设原则等基本理论,还应包括工业企业经营过程的核算。在第三次会议上代表普遍认为上海财经大学提出的七门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合理,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个别院校在此基础上,增加电算化会计与会计制度设计。这一体系基本奠定了此后三十年的会计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当前专业标准,仅是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合并,增加了会计信息系统。

1996年,厦门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组织出版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专业主干课教材。从这些经典教材中可以一窥当时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见表1。这些教材主要内容为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下简称“三基”),除核算、编表的财务会计基础内容之外,还广泛包括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控制检查监督和会计电算化等基础内容。

表1 基础会计经典教材

(二)当前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些课程代表着我国当前本科课程的最高水平,俗称为金课,具有典型代表性,分析国家一流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能够反映我国基础会计课程的总体情况,本文收集整理7门线上课程的信息,具体见表2。

表2 基础会计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当前国家一流本科基础会计类课程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内容与30年前相比变化不大,虽然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核算程序等内容发生较大变化,内容框架基本相同。当前只有极个别课程汇总涉及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和会计信息化等内容,而在传统经典教材中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等内容覆盖较广。因此当前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单纯以财务会计“三基”为主,几乎蜕化为财务会计基础,因此张新民和祝继高(2015)直接将基础会计称为初级财务会计,并提出与财务会计类课程进行整合。本文认为基础会计课程应该涵盖不同会计分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而非单纯作为基础财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充实课程内容体系,做到名副其实的基础会计。

四、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与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分析课程内容,比较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课程内容体系陈旧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跨学科交叉融合度低。具体如下:

(一)课程内容体系陈旧更新不及时。张新民和祝继高(2015)提出我国会计课程设置沿袭了西方会计学界对会计课程的基本设置,基本框架和指导思想,长期未变,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企业实践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核心课程结构和内容均存在明显缺陷。同时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存在知识陈旧等问题,与当前企业实务具有差距,存在部分常识性错误(葛长银,2020)。当前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框架体系与十几年前基本相同,内容与企业实践和人才培养要求相去甚远。虽然会计要素的具体确认、计量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修订而及时调整,但是课程内容并未及时吸收和纳入管理会计、政府会计等会计制度改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长期不变的框架体系、陈旧的会计知识和方法,无法承担财务管理教育入门专业核心课的作用,诸多专家提出与财务会计课程合并。

(二)课程内容结构无法满足现实需要。长期以来,基础会计课程以财务会计“三基”为主,而且单纯聚焦于企业会计,较少涉及管理会计和政府会计。当前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存在过时的知识、明显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实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亟需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会计实践改革会计教材,优化课程内容(葛长银,2020)。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日益推进,政府会计类课程在高校中覆盖在增加,但仍有部门高校尚未开设政府会计类课程。特别是MPACC跨专业学生较多,多数院校要求跨专业学生选修若干门本科课程,多数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为主。如果基础会计不涉及政府会计,会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法接触政府会计相关知识,造成知识体系缺失,难以胜任政府部门会计工作。而庞大的政府资产管理需要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行政事业单位是会计人才就业重要的目标市场,基础会计课程缺失会造成学生知识缺陷,增加就业难度。新文科建设要求提高大学生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随着新经济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运作模式日新月异,社会真正需要的会计人才不再是只懂财务的单一人才,是必须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基础会计人员亟待向管理型财务人员实现转型,管理会计日益重要,但基础会计课程中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介绍,难以有效衔接管理会计课程,也会导致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的不重视。因此当前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结构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实践的需要,与新文科建设要求具有差距,必将影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跨学科交叉融合度低。会计学作为应用学科,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目标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这与新文科注重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话语的要求是一致的。但现实上来看,我国基础会计课程仍然处于专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长期以来都稳定存在各个高校的培养计划中。当下,大智移云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工作方法和程序,财务共享、智能会计等对会计基本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能够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技术和能力,而当前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中普遍缺乏这些内容,仅就会计论会计,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低,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学科之间分离严重,不能从多重视角理解会计知识。新文科提出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的跨界融合,从现实发展和专业建设角度,基础会计课程都有必要吸收和接纳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会计专业基本技能。

五、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改革方案

基础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先导课程,其地位是学科导论,担负着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会计专业、感知会计魅力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实践发展、总结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本文认为基础会计课程应该调整课程内容结构,根据新时代新文科的建设要求,优化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一)融合政府会计改革成果。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质上均是预算会计,会计制度按行业设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制度逐渐分设,行政事业单位沿用预算会计,企业会计逐渐与西方会计接轨趋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体系,我国还存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等,但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会计和企业会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企业会计为主,基础会计课程也以企业会计为主,部分教材和课程会简单介绍我国会计制度体系,但极少介绍政府会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进入21世纪我国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工作,2016年以来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实行“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会计模式弥补了单一预算会计系统的不足。这些改革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融合提供了契机,也为基础会计课程中融入预算会计等政府会计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了满足新时代新文科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应该结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基础会计中补充预算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与现有财务会计相融合,使课程内容全面反映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新进展,引导学生掌握政府会计理论和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补充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基础会计在介绍会计体系分类时,会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将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但具体内容中,几乎不涉及任何管理会计的内容。2014年10月,财政部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时代,2016年以来财政部陆续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并建设了管理会计案例库,形成了8大类34个管理会计工具。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中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管理会计在演进中形成的概念、原则、角色定位、工具方法及创新成果等,没有被及时吸收、提炼、整合形成管理会计理论(贺颖奇,2020),当前会计人员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复合型会计人才日益重要。为了适应现实需要、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会计人才,基础会计课程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的介绍,以使学生全面认知会计专业和会计工作,为引导培养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三)增加信息技术最新应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智移云”的影响逐渐从大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向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蔓延开来。新技术对传统会计带来极大冲击,财务共享和财务机器人极大地减少了集团企业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岗位,减少了会计原始凭证整理和数据录入的工作,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组织、核算程序和工作流程。当前华为等企业已经能够实现当天编制当天的会计报表。新技术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加强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改变了企业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和对象。阿米巴的划小经营单元、海尔的小微组织均对传统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理念并非新的发现,只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得以实现。基础会计需要对当前会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进行介绍,以为开拓专业视野和培养跨学科人才提供基础和保障。

六、结语

立足于新文科建设,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尝试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满足国家对新文科建设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而提出的要求,以期培育出更多符合要求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为此,尝试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基础会计知识贯穿了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守正创新,融入前沿知识和理论,借力现代信息技术;其次,需要聚焦新文科建设,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帮助学生加强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具有跨界融合知识体系的人才,以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最后,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基础和核心,企业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会计教育必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推动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朝着新文科的内在要求发展。

猜你喜欢

文科课程内容会计制度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