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2022-05-29马全朝王廷成陶玉红金银利
马全朝,王廷成,张 帆,陶玉红,周 武,金银利
(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2. 息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 息县 464300)
透明疏广蜡蝉(Kato)又名透明广翅蜡蝉,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广翅蜡蝉科(Ricaniidae)。该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甘肃、贵州和河南等地,刺吸式口器,植食性,危害的寄主植物主要有桑树、香樟、刺槐、广玉兰、女贞、栾树、枸杞和茶树等林木,苗木受害尤其严重,是重要的农林害虫。研究表明,该虫成虫具有趋于嫩枝产卵的习性,产卵枝条呈现聚集分布。孵化的若虫也聚集分布在寄主植物上,2 龄若虫体被少量丝状的蜡丝,向两边张开,蜡丝上翘,略呈辐射状,向前覆盖虫体腹部,3 龄若虫蜡丝比虫体长,成束向四周呈辐射状散开,完全覆盖虫体,喜欢吸食幼嫩枝条的汁液,且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聚集性加强。
近年来,该虫在信阳茶区很多茶园均有发生,若虫聚集分布在茶树枝条或嫩叶上刺吸危害,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尚未见有关该虫化学防治的相关研究报道。而且,该类害虫的防治,仅仅依靠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防控技术尚不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还需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手段遏制其聚集性暴发危害。所以,使用杀虫剂防治透明疏广蜡蝉若虫是重要的应急防控手段。鉴于此,本研究根据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形态及其危害特点,采用浸梢法,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新型吡咯类、新型吡唑杂环类和兼具噁二嗪结构的氨基甲酸酯类的11 种原药,测定其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毒力,以期筛选出高效的杀虫剂,为茶园合理用药进行应急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参试的药剂有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新型吡咯类、新型吡唑杂环类及兼具噁二嗪结构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共11 种原药,均由山东潍坊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毒力测定所用11 种原药
1.2 供试虫源
透明疏广蜡蝉若虫采自河南省信阳市马鞍山茶叶试验场(32°12'N,114°05'E),带回室内,置于昆虫饲养室(温度26±1℃,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0±5%)饲养扩繁,利用茶树嫩枝(插入装水的三角瓶中保鲜)饲养,选择活泼、健康、大小一致的第2 代3 龄若虫作为试验用虫。
1.3 测定方法
采用浸梢法,并稍加修改,分别测定11 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室内毒力。将各供试药剂先用少量丙酮溶解后,参考预备试验结果,用1%的T-80 水溶液将以上各药剂配制成5~7 个梯度浓度(表2),充分混匀备用。选取幼嫩的茶树嫩梢,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置在平铺的报纸上,晾干水分后,将其放入配制完成的不同浓度的药剂中浸泡30 s,取出晾干。对照用不含药剂的T-80 水溶液浸梢。取蒸馏水浸泡湿润过的脱脂棉,包裹在茶枝嫩梢下部保湿,放入备好的一次性培养皿中(直径15 cm)。每皿内接入3 龄透明疏广蜡蝉若虫10 头,置于恒温恒湿的培养箱内(温度26±1 ℃,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0±5%),每个浓度设置3 个重复,分别在处理24 h 和48 h 后检查记录死亡虫数。以毛笔轻触虫体而不动者视为死亡,对照组死亡率在10%以内视为有效试验。
表2 杀虫剂的不同浓度梯度
1.4 数据处理
11 种杀虫剂处理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毒力测定数据均使用Polo Plus Version 2.0 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0 统计计算致死中浓度LC值、毒力回归方程、95%置信区间和相对毒力指数。
相对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其余供试药剂的LC),本试验选择唑虫酰胺为标准药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剂对透明疏广翅蜡蝉3 龄若虫24 h 的毒力评价
从表3 可以看出,啶虫脒和烯啶虫胺两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24 h 的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9.228,13.502 mg·L,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57,39,95%置信区间分别为(5.376~14.201)和(9.609~18.011),两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LC的95%置信限部分区域表现出重叠,说明两者的毒力无显著差异。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24 h 的致死中浓度LC为42.205 mg·L,相对毒力指数是13.95%置信区间是(30.269~60.950),与啶虫脒和烯啶虫胺两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LC的95%置信限不重叠,说明噻虫嗪的毒力显著低于啶虫脒和烯啶虫胺,但与高效氯氰菊酯(95%置信限:45.397~129.645)和功夫菊酯(95%置信限:58.814~190.728)的毒力差异不显著(表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功夫菊酯、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24 h的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73.114,97.712,136.546,172.033 mg·L,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7,5,4,3,说明了上述4 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两两之间的毒力无显著差异,但其均显著低于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吡虫啉、虫螨腈、茚虫威和唑虫酰胺四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24 h 的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197.376,232.923,404.747,529.099 mg·L,相对毒力指 数 分 别 为3,2,1,1,95% 置 信 区 间 分 别 为(144.192~279.433)、(141.728~467.429)、(319.288~533.041)和(442.599~645.278),说明吡虫啉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24 h 的毒力显著低于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啶虫脒,显著高于茚虫威和唑虫酰胺,但唑虫酰胺与虫螨腈和茚虫威的毒力差异不显著(表3)。
表3 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24 h 毒力
所以,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24 h 的毒力效果最好,其次是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而茚虫威和唑虫酰胺的毒力最低。
2.2 杀虫剂对透明疏广翅蜡蝉3 龄若虫48 h 的毒力评价
从表4 可以看出,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h 的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2.704,9.116 mg·L,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40,42,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65~4.899)和(7.076~11.263),没有表现出重叠,说明啶虫脒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 h 的毒力显著高于烯啶虫胺。噻虫嗪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 h 的致死中浓 度LC为19.579 mg·L,95% 置 信 区 间 为(12.572~28.599),与啶虫脒和烯啶虫胺LC的95%置信限没有重叠,说明噻虫嗪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 h 的毒力显著低于啶虫脒和烯啶虫胺,但其与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置信区间:15.558~35.010)无显著差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和联苯菊酯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 h的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23.875,43.317,46.960,71.725 mg·L,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6,9,8,5,说明了溴氰菊酯(置信区间:32.796~57.620)、功夫菊酯(置信区间:25.877~89.724)和联苯菊酯(置信区间:45.828~122.180)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 h 的毒力均显著低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啶虫脒(表4)。唑虫酰胺、茚虫威和虫螨腈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 h 的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379.092,216.836,117.717 mg·L,相对毒力指数分别 为1,2,3,95%置 信 区 间 分 别 为(280.300~521.457)、(162.341~284.560)和(70.693~210.090),说明了唑虫酰胺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 h 的毒力显著低于虫螨腈,但与茚虫威无显著差异。
表4 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48 h 毒力
所以,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48 h 的毒力效果最好,其次是烯啶虫胺,但其毒力显著高于噻虫嗪,而毒力最低的是唑虫酰胺。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啶虫脒和烯啶虫胺两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24 h 的致死中浓度LC分别为9.228,13.502 mg·L,其毒力最高,其次是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处理48 h 后,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毒力较高的杀虫剂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和高效氯氰菊酯。研究结果揭示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烯啶虫胺和噻虫嗪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杀虫活性低于上述新烟碱类杀虫剂。这可能与两种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和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特点有关。据研究报道,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植物后能够迅速被吸收运送到各组织部位,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可通过胃毒毒性持效控制刺吸式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但无内吸作用。本研究采用的浸梢法同时测定了药剂的接触毒性和胃毒毒性的联合效果,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体被成束辐射状蜡丝,完全覆盖虫体,不易于药剂渗透接触,所以,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其毒杀效果较低,但其刺吸取食浸渍过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的茶树嫩梢,药剂的胃毒毒性持效控制了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作用于其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受体,致使其死亡。
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24 h 的毒力显著低于高效氯氰菊酯和上述3 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但与功夫菊酯、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3 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新型吡咯类杀虫剂虫螨腈的毒力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茚虫威和唑虫酰胺两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毒杀活性较弱。这可能不仅与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和该虫的特点有关,还可能是由于靶标害虫对其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所以,在药剂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药剂的混合复配。目前,茶园绿色防控提倡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但化学防治仍然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对于区域性暴发性害虫的应急防治。化学防治的关键之处在于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科学合理用药。本研究为防治茶园聚集性暴发为害的透明疏广蜡蝉3 龄若虫的科学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关于这11 种杀虫剂尤其是上述新烟碱类杀虫剂在茶园的防治效果,还亟需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研究。为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还需结合药效试验,提倡不同药剂复配或轮换交替使用,并了解其对茶园天敌昆虫等有益生物的影响,这将对茶园农药减施和区域性暴发害虫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