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丙肝抗体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2022-05-29瞿莉
瞿莉
【摘要】目的:通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分别检测相同血清标本中的丙肝抗体,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通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1年11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14例血液标本,分别以Cobas e601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Architect i2000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患者血清丙肝抗体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Cobas e601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丙肝抗体阴性率61.4%,临界率1.8%,阳性率36.8%,Architect i2000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丙肝抗体阴性率21.9%,临界率7.9%,阳性率70.2%,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在检测血清丙肝抗体中结果差异较大,不可通用。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丙肝;血清;抗体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detection methods for hepatitis C antibody
QU Li
Maternit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Hepatitis C antibodies in the same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 and 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CMIA)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judge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two methods.Methods:A total of 114 blood samples from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Nanj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Nov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Serum hepatitis C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Cobas E601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nalyzer and Architect I2000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 respectively,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Cobas E601 electroluminescence analyzer detected hepatitis C antibody negative rate was 61.4%, critical rate was 1.8%, positive rate was 36.8%, Architect I2000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 detected hepatitis C antibody negative rate was 21.9%, critical rate was 7.9%, positive rate was 70.2%.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nd chemiluminescence particle immunoassay in the detection of serum hepatitis C antibody are different, so it is not universal.
【Key words】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Hepatitis C; serum; antibody
丙肝,全稱是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炎。一般来说,传播的途径有血液、医用针头、吸毒、性传播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目前全球约有1.85亿HCV感染者, 感染率为2.8%,并且每年有约35万因HCV感染导致死亡的病例[1]。我国多地发生丙肝疫情的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5].通常丙肝病毒感染后,只有约20%患者可以自愈,80%在感染丙肝病毒的早期开始转为慢性,通常没有明显的征兆,丙肝病毒潜伏性极强,漏诊率高达90%,可能出现的症状易被误解,通常有乏力,食欲不佳的症状,很多患者最初都认为是劳累过度,天气热所导致的,很多患者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传免八项时发现患有丙肝,部分患者甚至是在确诊肝癌时才发现患有丙肝,它是一种具有缓慢进展性并可能致癌的严重疾病。正是因为这种隐匿的特点,丙肝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慢性、渐进的。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蚀肝细胞,身体内的肝细胞会不断的炎症、变性和坏死。肝细胞坏死后,组织会进行肝脏纤维化,这是一个肝脏修复过程,就像是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疤痕。经过多次肝纤维化,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有60%~80%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丙肝目前尚无疫苗预防,因而高危人群或者疑似人群应主动到相关机构做检测,做到及时发现、尽早诊断和治疗。只有通过血清学检测才能知道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早期诊断并给予治疗是控制疾病发展的有效手段。临床常见检测丙肝病毒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技术(CMIA)和胶体金免疫检测法 (GICA) 。本文中主要比较血清中丙肝抗体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1年11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14例血液标本,其中男9例,女105例,年龄4岁~81岁,平均年龄(34.17±12.39)岁。
1.2 仪器和试剂
1.2.1 仪器 罗氏Cobas e601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雅培Architect i2000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
1.2.2 试剂 电化学发光法试剂购自德国罗氏公司原装进口配套试剂,化学发光微粒子法试剂购自美国雅培公司原装进口配套试剂。
1.3 方法
患者均于清晨采集静脉血至少2mL,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采集完成进行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分别利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进行检测,所有检测遵循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雅培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114例血清丙肝抗体
将114例血清标本经罗氏Cobas e601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雅培Architect i2000 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丙肝抗体,见表1。
2.2 罗氏和雅培两仪器检测114例血清丙肝抗体费希尔精确检验结果
从表1可见114例血清标本经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雅培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全阴性和全临界值的病例数均为0,不适于做卡方检验,只能进行费希尔精确检验,费希尔精确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丙肝是丙型病毒肝炎的简称,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潜伏期为2周-6个月,丙型肝炎的一些最常见的急性症状是发烧、腹痛、恶心和食欲不振。起初受到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丙肝,极易演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2]。急性丙肝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发病日期不明确且临床症状不明显,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肝癌。若丙肝抗体呈阳性,则患者转阴性的可能性极低,早期诊断及给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检测血清丙肝抗体是目前较常用的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手段之一,电化学发光法(ECLIA)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作用使免疫反应复合体化学发光,并通过光电倍增器测量发光强度Elecsys 自动将标本产生的光电信号与从抗-HCVⅡ定标液得出的cutoff值相比较得到检测结果。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两步法免疫检测,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技术,定性测定人血清和血浆中的丙肝抗体[3]。两种方法检测时诊断范围均较广, 操作均较为简单,均全自动化操作,操作时间较短, 优势较多。酶联免疫吸附法外界干扰因素过多(如:人员操作、仪器性能、试剂的稳定性等),容易造成结果不准确而导致医患矛盾,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少[4]。近年来作为基因诊断的核酸检测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HCV RNA定量检测用时长,价格昂贵,适用范围比较局限[5]。
我们实验结果显示,电化学发光法(ELCIA)检测丙肝抗体出现阳性反应的有42例,其阳性率为36.8%。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丙肝抗体出现阳性反应的有80例,其阳性率为70.2%,对比两组结果,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法 HCV Ab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电化学发光法(ECLIA)(P<0.05)。但需注意的是不管何种检测方法均无法百分之百确保样本中包含低量丙肝病毒抗体,因此窗口早期,即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排除病毒感染可能[6]。对于我院这114例病例,男性为9例,其余105例均为女性患者,性别偏差过大为对比试验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且样本中生物活性物质复杂,检验结果极易出现假阳性,若检测结果与临界值接近,应联合使用其他检验方法再次检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依据。
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是临床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有些医院的同一实验室采用了两种以上系统报告结果。本文通过比较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这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抗HCV, 以明确两种方法的筛查和诊断价值在血清丙肝抗体检测方面,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结果差异显著,临床应用联合方法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疾病检出率,提高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曾茜茜,宋胜伟.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行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3):177-178.
[2] 丁海明,周华友,潘婉仪.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可靠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49-651.
[3] 薛海玲,曾昭伟,孙兰菊,等.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9,59(21):46-50.
[4] 王建芳.不同检验方法对丙肝检验临床效果对比[J].心理月刊,2020,15(4):210.
[5] 高宏宇,冯江涛.丙肝抗体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13-14.
[6] 武國超.分析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的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1):155-156.
[7] 丙肝,你需要知道的[J].家庭医学,202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