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三教”对接“三习”是高质量培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 的重要“抓手”

2022-05-29谢雱李川叶静王芳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抓手对接学科教学

谢雱 李川 叶静 王芳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改的不断深化与师范教育改革的有序推进,对中小学教师队伍未来“中坚力量”的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课题组的践行事实为依据,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美术教师的必备条件进行了概述,总结性地认为“三教”对接“三习”的协作培养新模式是高质量培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生的重要“抓手”,并就如何践行好这种新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三教”对接“三习”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  抓手

兴教必先强师,强师则须溯源。毋庸置疑,我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和社会美术教育输送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美术教师,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不容回避。正如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专业学位注重职业胜任力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培养单位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和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平台,积极探索提高质量的新机制”②等。为此,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课题组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为目标,创新性地对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生(以下均简称为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提出了“三教”对接“三习”的协作培养新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多主体协作培养的模式,即由高校、地方教研机构与相关中小学校共同承担与协作培养的工作。现经过为期两年多的实践探索,课题组均认为已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成效,认为它对推动教育硕士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参考。

一、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是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指示精神提出的要求,学院导师组认为教育硕士生的培养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培养他们高尚的教育情怀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的首先条件或标准,就是要有高尚的教育情怀且着重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坚定的从教意愿,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二是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只有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塑造学生的人格,真情实感地教书育人,才能让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导师组之所以提出这种协作培养新模式并做了一系列质与量的具体要求,就是希望通过教育硕士生深入中小学的亲身经历来培养他们这种高尚的教育情怀。事实证明,许多一线教师的先进感人事例对他们心灵的触动是很大的。

(二)培养他们广博的文化知识

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泛”且“广”的,可谓涉及到了美术学科的各个领域,并正呈现出跨学科、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拿目前正在全国使用的湘美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来说,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四个学习领域还是普通高中阶段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七个模块,均涉及到了美术与生活、文化、科技等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适应今天的美术教学工作。常言道“学高为师”。因为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应该是他们的“知识库”与学习路上的“加油站”。而这方面的接触学习,对于那些缺少教育经历的教育硕士生感触尤其大,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美术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像“知识大爆炸”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广博的文化学识,他们才能带给学生宽广的艺术视野,实现以美化人。

(三)培养他们较高的综合素养

随着跨学科、跨文化的交叉融合及智能化校园的建设,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培养教育硕士生要具备过硬的学科教学素养与能力外,還要培养他们具有担当其他岗位的素质与能力,如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活动策划能力等。据教育硕士生反映,在他们见习、研习的一些中小学里,有些美术教师身兼数职,有兼任少先队辅导员的,有兼任其他科目教学的,还有兼任学校行政工作的,等等。这点对他们的触动很大,让他们明白了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即“一门专”又“门门通”,他们才能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有优势,才能胜任学校的工作安排。

(四)培养他们创新的教研意识

目前,“教研兴校”已成为了中小学的日常工作。教育硕士生们通过与一线教师的频繁接触与深入交流得知,每周规定的教研活动是他们不可或缺的教育工作。其活动内容,既有集体备课、磨课、赛课,也有课改实验、做教研项目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保持一种教研意识与创新的状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保证教学质量;他们才能积极汲取新的教育理念、学科技能知识、教育方法等去进行课改实验和教研项目,并出色地完成教研活动及任务。这方面的见习、研习活动,可谓对他们启发最为深刻,特别是对其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报告的撰写帮助最大,实效也最显著。

(五)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观念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育发展亦是如此。随着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课改的持续推进,如“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及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2020年修订)》中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等,就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内容、新要求、新举措。这显然就涉及到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中小学优秀的中老年教师便为他们树立了榜样,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价值与意义,以至于有些教育硕士生已开始制订自身的长远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了。

二、教育硕士协作培养新模式的践行实效

由于协作培养新模式的重点在解决教育硕士生的实训平台与方式及提高他们的教研素养与能力,因此它的践行实效我们认为着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了教育硕士生教研实训的范围

“三教”对接“三习”协作培养的新模式为教育硕士生搭建了一座校内课程学习与校外教研实训的“互通”桥梁。通过为他们提供“学研用”一体化的学习平台,既增加了其进入中小学一线学习的机会,又规范了其教研学习的范围。例如组织他们观摩《心境——中国山水画中的人与空间》的优秀展示课以及参与《画家笔下的色彩》等课的备课与评课活动等,既让其熟悉了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和备课、教学、评课的流程,也培养了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研能力,在鲜活的教学情景中提高了其实训效应,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跟随校内外导师参与中小学的课改实验等教研活动。例如观摩美术名师L老师的省级课改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美术MIFE高效课堂探索实践》的结题汇报会、参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B实验中学2020年秋季至2021年春季的“对外开放日”活动等。通过聆听名师分享课改经验和直观教研成果,让他们学习成熟的课改经验,了解教研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与提高了其教研意识。此外,他们还通过参与《走进印象主义》和《水:生命之源·文明之史》两个跨学科的课改试验,极大地锻炼了其课改能力。这些教学促进教研、教研反哺教学的活动,都有力地提升了其教研素养与能力,也破解了制约其教研实训的“瓶颈”难题。

(二)丰富了教育硕士生的培养形式

“三教”对接“三习”协作培养的新模式丰富了目前教育硕士生的培养形式。具体可从两方面说:首先从培养主体上看,它是由高校、地方教研机构和相关中小学共同承担与协作培养的多主体,并聘请了多位经验丰富的教研员、高级教师担任校外导师,对教育硕士生的实训全程进行指导,包括提供咨询、反馈与建议等。其次从优化资源的形式上看,高校主要负责校内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及校内的读书沙龙会    等形式来提升教育硕士生的教研理论素养与学科技能知识;而地方教研机构和相关中小学则主要负责提供校外的教研机会、名师工作坊等资源,供他们观摩优质教学、研讨和参与课改实验、教研项目等的实训机会,培养其教研的实践能力。例如组织他们观摩由湖南省博物馆与长沙市教科院联合举办的馆校合作美术教育成果展示会(图1)等活动;再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B实验中学和长沙市芙蓉区Y小学等都设有专门的备课室、教研活动室等场地供其使用(图2)等。事实证明,这种协作培养的新模式,既实现了各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育信息互通,又优化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合一”的职能,还形成了高校教育硕士生培养向基础教育前伸的教育格局。可谓推动改进了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聚焦了中小学教师培养,实施了学历教育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的指示精神。④

(三)精准抓住了教育硕士生需要提升的关键素养与能力

“三教”对接“三习”协作培养的新模式可谓精准抓住了教育硕士生需要提升的关键素养与能力,即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素养与能力。具体点说:

他们通过参与中小学一系列的教研活动,首先是着重提升了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与树立了高尚的职业道德。这点让他们深感敬意的是那些農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尽管其大部分是兼职,学科技能知识有限,学校条件相对落后,家庭负担较重,但其敬业精神却给他们留了深刻印象,让他们在敬意当中也逐步提升了应有的教育情怀。如他们在参与农村J中学跨学科课改《远古的呼唤》一课中,就为农村教师帮学生准备学习用材所感动。在这位教师的带领下,大家一会儿挖泥巴为学生作业做成雕刻版,一会儿在学校建筑工地寻找能为学生作业用的废弃木板,一会儿又去采摘能为学生作业用的树叶等,他说:在农村学校教美术课,最大的难题就是学生缺少学习用材或其用材不齐,如果不为学生备好这些材料,课改就无法完成,效果就难以预料。正是由于他对教学的这种执着精神与对学生的关爱情怀,自然其课改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并受到前来观摩的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其次是着重提升了其从事美术教学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熟悉了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基本具备了能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进行教学与教研的能力。如他们参与长沙市S中学美术名师X工作室举办的《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的研讨会,就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收获了许多的教研经验;还有他们参与开展的《剪纸文化进校园,弘扬“三牛”精神》活动,就获得了承办中学师生的一致好评,并由湖南经视作了新闻报道(图3)。再次是重在提升了其创新的教研意识与能力。由于他们在活动中树立了问题意识,提升了教研能力,进而也有效地推动其学位论文选题与中小学教育的紧密联系。如《初中美术线造型教学存在的难题及教改试验》《眼脑手并用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实验探索》等学位论文,就从选题、开题、预答辩、盲审到最后的答辩均一路受到好评,显然毕业就顺理成章了。

三、相关的思考与启示

实践证明,“三教”对接“三习”协作培养的新模式,既解决了学院教育硕士生培养参与一线教育教学及课改实验、教研项目不足的实训难题,又能彰显其专业学位的特色。在实施的过程中,它带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及启示。

(一)积累了协调关系的经验

课题组认为,首先是要协调好各参与单位(培养主体)的关系,这是我们能否做到协作培养及其新模式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各参与单位只有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多元联动,它们才能尽到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为了避免在培养过程中或环节上出现“重合之处”与“真空地带”,各参与单位都应明确与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各参与单位还应密切联系,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包括定期召开研讨会议,交流阶段性的培养情况与成果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让这种新模式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实效,实现有效的深度合作并建立长远的协作机制。

其次是要处理好教育硕士生与校内外导师的关系,这是我们能否通过协作培养新模式收到应有的实效及这种实效能否可持续发酵的另一个关键要素。一般而言,教育硕士生与校内导师的师生关系非常明确,但与校外导师之间、特别是与那些比较“客气”或比较“霸气”的导师之间的师生关系,有时会出现“意外”的情况。关于这点,学院导师组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又合情合理的化解。整体上要求他们要改变“重校内、轻校外”的固化观念,将校外实训视为自己成长的第二课堂,虚心请教地学习,尊重校外导师的教导方式,方能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

(二)丰富了多层次培养人才的培训途径

这种协作培养的新模式,一是可作为美术师范本科专业教育类实践课程的参考范例。通过参考“三教”对接“三习”的做法,一方面,可优化其教育类实践课程,保证校外实践课程的质量,让其专业教育真正走上“师范性”路子,从而提升其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又能激发本科生继续努力成为优良的选拔“苗子”,有利于我们“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⑤ ,不断提升教育硕士生的生源质量。

二是可作为艺术学理论、美术学及设计专业等硕士层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因为在这些硕士生中不乏有从教意愿、希望能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学生,但由于其培养方案所限而未能涉及这些实训领域。倘若能成为他们的选修课程,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就能为中小学美术师资队伍提供更多“一专多能”的难得人才,可谓是“锦上添花”之事。

三是可为在职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与学习交流的平台。因为这种新模式,它打破了高校、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壁垒,在“跨界”的交流活动中,为在职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继续教育与学习交流的机会,更为其继续深造、实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学习动力与不断成长的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三教”对接“三习”协作培养的新模式,既规范了教育硕士生的实训要求与教研范围、丰富了他们的培养形式、精准抓住了他们需要提升的关键素养与能力,又彰显了其专业学位特色、符合我院培养教育硕士生的实际需求,还为如何提升其培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

本文为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教‘三习对接的协作培养新模式——以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为例”的成果之一,编号:JCJY1907

注释:

①教育硕士系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类,属应用型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骨干教师或卓越教师。其招生与培养现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日制的;另一种是非全日制的。我院由于情况特殊,近十几年来招收的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生均为非全日制。仅就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其中非在职的学生就占到了80%左右,其培养过程也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再加上一定比例的中小学教育见习与研习活动;而从目前已毕业的几届硕士生看,质量不甚理想,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参与一线教育教学及其课改实验教研项目的实训不足。

②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2013。

③谢雱、秦航、湯顺鑫、梁意爽、文安琪:“教育说事”: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培养方式的教改创新——以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为例[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0(05):130-131。

④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Z].2018。

⑤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Z].2018。

猜你喜欢

抓手对接学科教学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