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你该了解的都在这里

2022-05-29单仁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统一建设企业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都在讨论,很多人也想了解,很多人看不懂。

这个新闻是什么呢?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但是,由于相关意见稿的内容高屋建瓴,具体的配套措施还没有完全出来,所以很多人就看不懂了。

有企业家就给我留言,想要了解什么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其实,“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概念在2015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国家要非常高调地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呢?

我们带着问题,一个个来拆解,把“是什么、为什么、对企业的影响和深层次的意义”讲深讲透,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

是什么?为什么?

什么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概念并不复杂,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个制度、规则统一的大市场。这个大市场涵盖了每个地区的小市场,高标准联通,制度规范和商品服务要统一。

这里的侧重点是“统一”,再联系如今提出来的新关键词“加快”,我们就可以具体分析一下:

所谓“加快”,是指这件事已经谈了很久,不过之前的进展有些慢,现在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了,要加快。

所谓“统一”,是指经济运行的基础制度,要达到全国范围统一。

具体的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售后服务”这一系列对于营商环境的制度保障。

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提高地方建设经济的积极性,过去集中在中央的很多权力,都下放给了地方。但是,因为各地基础环境不同,有些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很难跟先发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竞争。

这些地方政府又面临经济建设KPI考核的压力,为了保障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或多或少采取了一些地方保护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保护本地企业,对外地企业区别对待。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地方保护政策保护了本地区发展落后的企业,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的就业,丰富了税收,为地方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些地方保护政策也损害了国内经济内循环的大环境。

举个例子,当年上海浦东新区和南汇区关于修路的事,一直闹到了中央。

那个时候,浦东新区发展得好,来了很多外商投资,南汇区也想沾沾光,于是自己掏钱,在浦东新区和南汇区之间修路。这条路修了很久,迟迟都打不通,两个区之间出现了很多断头路。

是浦东没这个钱吗?

当然不是,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的浦东,不太想把这些路打通,红利你分一点,我就少一点。直到最后国务院拍板,把南汇并入了浦东,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事后再看,浦东当时的做法肯定是对本区的经济有好处的,但是从整体来看,是不是起到了负面作用呢?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这样的地区壁垒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真的太多了。比如五菱宏光MINIEV,这辆车在河南和山东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以上,但就在上海,这辆车连“绿牌”都上不了,直到今年,政策才有所松动。

还有某个企业家说的名言,“投资不过山海关”。

所以,在这个地方你可以做,在另一个地方不行,县官不如现管,这是过去在中国,我们很多企业在走进全国市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们确确实实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

你说连本地市场都搞不定,还怎么培养出在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呢?这一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在表态,现在认真解决这件事情。

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更深一步的问题。

为什么是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呢?

为什么现在提出?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都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有的时候外界以为的“忽视”,其实是现实情况还没有允许我们去做而已。

第一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

过去我们的主要矛盾,是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就是要从无到有,把市场做大,要有“先富”的人和某些地区。

在那个时候,地方保护主义是有利的,甚至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到了今天,疫情已經深刻地影响全世界两年多了。外部逆全球化之风盛行,内部价格战、内卷又严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再加上各个地方有地方保护,内循环已经到了必须打通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这么去想象,要素资源就像血液,它要能在人体内顺畅地流通起来,必然不能有地方保护政策这种“血栓”的存在。

所以,主要矛盾的变化就导致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强企业”,而不是在地方保护下的“大企业、臃肿企业”。

但是,怎么区分出“强企业”和“大企业”呢?

就要把大家放在同一个标准下比一比,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第二点:市场经济从规模化向质量化发展的要求。

经济学中有“比较优势”这么一说,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各个地区都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如果想要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最好的做法是各司其职。但是,过去由于要搞工业化,要提升GDP,要出政绩,怎么办?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各地都在搞基建,都在卖地搞房地产,都在建产业园,给出的税收条件一个比一个好,去吸引投资商。

短期内,这些地方因为投资,增加了GDP产出,可长期一看,无疑是给地方背上了一个个沉重的财政负担,造成了很多重复投资,用大量的钱只换来了短期内的产出。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浪费,最后还得中央背最终的包袱,用“财政转移支付”给地方输血补贴。

所以,真正要做到内循环,疏通全国经济运行的血脉,就必须让资源更自由地流动起来,流向它们更能发挥价值、效率更高的地方去。

这些,确实都需要标准“统一”。

对企业来说,会有哪些影响?

第一,没有核心技术,或者干脆就靠地方保护和财政补贴的企业会很危险。

过去重复建设导致低端产能过剩,这些同质化的过剩产能,再拿到市场化的环境去竞争,自然就是价格战的内卷。

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通过便宜来熬死竞争对手,打不过的企业自然就要求助。

那A为了保护地方企业就出了优惠政策,B也不会坐以待毙,它只会做得更多,而C看到了,就会比A和B更狠,干脆就不准某些外地企业进入它的市场。这就变成了我的邻居不是我的伙伴,而是我的对手,是我要去排斥和弄死的对象。

那么,现在制度统一,地方壁垒被打破,就是在倒逼地方企业直面全国市场的竞争。

只有在产品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或者懂得在全网营销上,做全网、全国的布局,可以吸引到全国的用户的企业,才能活得下来。不然,你就把市场让出来。

第二,利好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和大众市场的龙头企业。

我们过去讲“强龙不压地头蛇”,现在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的优势企业进入全国市场的阻碍就逐渐消除了。这让我想到了华为最新成立的“十大军团”。

过去20年,华为的成长离不开外部需求,现在外部需求在肉眼可见地减少,华为在过去“五大军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十大军团”,毫无例外全部都指向了国内市场和各个细分产业。

这种All in(全押)的态度,本身就是华为对目前市场的一个判断。

第三,更多壟断行业会逐步放开,进入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

过去很多行业是完全被国企、央企所垄断的,但这样的口子会有所放开,比如今年新开通的杭台高铁就是一条民营企业控股建设的高铁。

我们做一个总结

这次的文件虽然只是一个指导性的纲领,但是方向已经指了出来。

我们之所以会花这么多功夫和篇幅去研究它,从逻辑和历史中推导出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这个时候去做,以及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和影响,就是想告诉大家一点,今年生意真的不太好做了。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概念,不会走过去计划经济的老路,重新开始“吃大锅饭”。而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存在,信息之间可以被打通,并且被高效整合,高效调用作为重要生产力和决策的依据。

“统一”不代表公平,而是公平竞争,适者生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仁行)

猜你喜欢

统一建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统一数量再比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