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涉军科研院所发展现状研究

2022-05-29王明丽

中国军转民 2022年4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摘要:做好军民融合,重在体系构建,其中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是重中之重。科研院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涉军科研院所;问题;对策

科技创新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龙头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分工参与。科研院所因其具有大批素质优良的科技精英以及性能优良的设备配置,已形成独特的资源优势。因此,将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国防科技创新力,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辽宁省涉军科研院所概况

目前,我省涉军科研院所整体分成两类:军工集团所属科研院所和涉及军工领域的科研院所。军工集团所属科研院所有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606所)、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626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船重工大连760所)和东北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7所),这些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基本形成了既从事军品科研生产、又面向市场、直接从事民用产品开发,同时利用自身资源和周边环境兴办第三产业,军民品复合型结构的战略发展格局。涉及军工领域的科研院所主要有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沈阳核工业240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沈阳鼓风机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参与军民融合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重大国防科技专项,进行关键技术研究

近年来,我省涉军科研院所根据武器装备发展新形势,通过开展相关领域技术探索,抢占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电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制高点,开拓未来武器装备研制新领域。如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近年来承担主动控制技术、复合材料应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飞机总体综合设计、推力矢量等各类航空预研课题;中科院金属所近年来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了载人航天、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重大工程中的关键材料技术攻关任务,解决了航空航天、能源行业的材料技术难题,在纳米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碳纳米材料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与民营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探索军工单位与民营企业共同推进项目研发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

如,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试验任务飞行器搭载由民营企业—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枚商业火箭成功发射,借助民营企业开展航空技术研究和试验,降低了项目设计试验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和技术成熟度,控制了研发风险,为先进技术和装备研究另辟新径。

(三)促进军民融合产学研

如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于2017年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航空发动机冲击动力学联合实验室”,于2018年与沈航共建“航空发动机噪声、传热与封严技术联合实验室”,深入推进合作交流。沈阳市皇姑区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共建“航空技术军民融合产业园”,打造集科研、生产、产业化及信息化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服务平台,聚焦航空技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为沈飞军转民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四)开启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资源共享新模式

2018年5月,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七研究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等10个单位发起以重点实验室开放合作为龙头的全面开放合作倡议。共推出沈飞技术中心、电磁环境效应实验室、新型功能结构设计与验证实验室、电子器件质量检测试验室、3D陶瓷实验室等42个实验室机构,涵盖军工实验室、高校实验室、民企实验室三大类,600余台(套)仪器设备。

二、科研院所参与军民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整体来看,科研院所参与军民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高校、科研机构、军工集团、民营企业之间在军民两用技术、军品配套制造、产品通用标准等方面尚缺乏共享平台以及协同机制而形成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是科研院所自身的属性和管理机制而导致的个性问题。

(一)军工科研院所管理模式僵化

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军工科研院所有明晰的产权、多元化的投资,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行为主体。但是大部分军工科研院所依旧是事业单位体制,在产权上属国有独资,没有明晰的产权;同时,由于涉及国家机密,受国家政策法规约束,无法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缺乏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此外,缺乏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无法调动科研人员参与军民融合业务的积极性,无法引导科研人员自发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技术转化的外在激励和内在动力不足。

(二)军民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军工科研院所的信息交流和资源流动基本上是限制在“军字头”单位的范围内,缺乏信息沟通平台,只有少数的军工配套企业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军工科研的信息,内外部资源整合利用能力还待提升,产业化快速发展的筹划能力还需加强。

(三)人才队伍不合理

军工科研院所现有的科技管理人才大多具备丰富管理军品科研任务的能力,相对缺乏军民融合新兴产业的创新型管理理念;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具备研制军品任务的能力与经验,但思维模式相对固定,缺乏对军民融合新兴领域的投入度与专注力,新兴技术领域人才相对缺乏。

三、促进科研院所进一步实现军民融合的对策

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背景下,科研院所应加强制度设计和统筹规划,根据科研院所的职能和任务,设计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积极面向高新技术相关产业,加强与军工企业合作,着眼于科研成果市场化,真正将科研活动的军民融合落在实处。

一是整合创新链,完善协同配套机制。依托省内外院校机构,以战略合作或分中心形式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引导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形成能够有力支撑军地协同创新的支撑平台群。创建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园,加强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整合利用,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

二是建立专业开放的军民融合智库体系。按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军地多家智库加强协同攻关,打造权威的军民融合智力支撑平台。围绕军民融合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推出一批军民融合重大课题。

三是兼顾军民利益,完善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同等对待军队科研院所和地方科研机构,允许军队科研院所按照技术合作、专利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开展“军转民”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民参军”中民口企业的科技成果奖励机制和补偿机制,提高地方民企参与军队科技建设积极性。

四是加强人才管理和培养,优化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围绕军民融合发展,优化组织机构、定岗定编、人员结构调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军民两用人才开发体系、薪酬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和人员总量管控体系。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多方位、宽领域合作,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实行项目承揽奖励制度、科研与产业项目组长责任制度、成果转化奖励、专利职务发明与成果保护等制度,激发军民融合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保密工作的教育和管理。实施多元化的培训教育和制度约束,涉密岗位根据涉密等级、涉密层次、涉密幅度、涉密数量、涉密时限等综合要素,确定涉密等级,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对于技术(项目)保密工作建立事前的失泄密风险评估制度,预先订立风险防范预案,确保军民融合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振濤,袁君,齐风杰,等.以科技创新带动军工科研院所快速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8(18):2.

(作者简介:王明丽,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工作单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