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

2022-05-29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秸秆

农业农村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攻方向,推动需求端供给端协同发力,在全国建设30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确保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

据介绍,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示范带动。结合秸秆利用潜力、地方政府积极性等因素,优先在秸秆资源量较大县(市、区)范围内遴选建设300个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推进重点县。每个重点县选择基础条件好的田块(企业或主体),建设不少于2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示范展示秸秆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可操作、能落地的秸秆利用模式。二是打造典型模式。在县域范围内,围绕秸秆沃土、产业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全量利用、与其他废弃物协同利用等进行创新实践,打造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秸秆利用重点县,探索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秸秆生态补偿制度。三是培育市场化主体。按照合理运输半径,建设县有龙头企业、乡镇有规范收储组织、村有固定秸秆收储网点的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培育设备适用、技术先进的秸秆加工转化市场主体。四是开展监测评价。对区域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可收集系数进行调查测算,为秸秆资源台账关键系数调查核算提供基础支撑。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秸秆资源台账数据平台,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掌握利用情况。还田比例超过40%以上的秸秆利用重点县,结合主要种植模式,合理布设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开展秸秆还田效果监测与评价。

全国首批打假维权种子检测机构推荐名单公布

在4月24日召开的全国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视频会上,农业农村部宣布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公布了全国首批打假维权种子检测机构推荐名单。

首批推荐的20家种子检测机构,具备了粮食、油料、蔬菜等10多种作物DNA分子快速检测能力,能够覆盖全国主要制种用种区域,基本满足各地种业监管执法和种子企业、科研单位维权打假等专业检测需求。

据了解,种子检测机构与将与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紧密衔接、有效运行,大大提高品种DNA快速检测能力和效率,实现科学识假、准确辨假,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提供技术支撑,在加快建立品种身份证制度、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全面净化种业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湖南资兴市将打造5G智慧渔业产业园

日前,湖南资兴市5G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土地红线测量、项目总体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全部圆满完成,已正式进入项目立项、土地流转签约、土地平整阶段。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传统东江鱼养殖向工厂化养殖转型发展。

东江鱼产业是资兴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东江库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纳入了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湖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湘中湘南水产品优势片。近年来,为认真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令”,并守护好东江湖这湖碧水,资兴市在实行全市天然水域十年禁渔的基础上,将东江湖水域42万余平方米养殖网箱全部“清零”。禁捕禁养后,如何保障东江鱼产业持续发展,退水上岸渔民如何转产转业,成为了当地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021年,资兴市按照国家渔业“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渔业增产、渔民增收、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构建渔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要求,启动了总投资4.2亿元的5G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建设。

“各级各部门都很重视,项目进展也很顺利,我们有信心在年底前建设好项目一期。”资兴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作为渔民转产转业示范基地,建成后预计每立方米水体可年产虹鳟等名优冷水鱼60斤以上,年产值近2000万元,不仅能为东江鱼加工产业提供优质原料鱼,也能有效带动退捕退养渔民上岸发展水产业。”

青海海北州200名农牧民拿到“结业证”

为满足农牧民知识技能的提升需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近日,在海西州思源教育职业培训学校精心遴选筹备、认真组织实施、科学合理安排下,2021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本级高素质农牧民培训工作已全面完成。

据悉,此次培训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技能服务型100人、第二批经营管理型100人,两期培训班通过程性考核、理论考试和综合评定,200名学员成绩全部合格,并获得了《2021年海北州州本级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结业证书》,任务完成率达100%,培训合格率达100%,线上评价率达98%,线上课程学习率达100%。

根据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此次培训采取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学校从实际出发,特别聘请了多名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各高校教授及科研院所专家组成了一支讲师团队为学员讲授党史和乡村振兴政策宣传、专业技能等课程。针对农牧民自身特点,采用多媒体PPT、学员交流、师生互动、课间娱乐等方式丰富教学场景,课件有文字、图片、视频、实例,教学过程灵活多样,内容通俗易懂,课堂气氛活跃。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测:未来1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提高到 88%左右

4月20日,主題为“保供给、稳预期、促增收”的2022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介绍了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18个(种)主要农产品 2021 年市场形势,对2022年和未来10年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展望。

《报告》称,2022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政策条件下,预计202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7.7亿亩,产量有望达到6.88亿吨,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基本持平,大豆产量增长25.8%。

《报告》对未来10年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预计未来10年,受益于农业政策的持续发力,粮食播种面积有望稳定在17.5亿亩以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将达到2.26亿亩。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优质粳稻和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产量稳定增加,玉米、大豆产量将分别达到3.24亿吨和3507万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提高到 88%左右,猪肉产量稳定在5600万吨左右,奶类产量近540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7100万吨。

农产品消费升级明显加快,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显著增长。收入持续增长和畜牧业生产扩大带动居民消费升级明显,展望期内口粮需求呈下降趋势,饲料需求大于国内生产能力。

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活跃,进出口数量将发生显著变化。受耕地、水资源等刚性约束,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中国仍将是众多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但由于消费增速低于产量增长,大多数农产品进口呈明显下降趋势。

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趋势,进口依存度高的农产品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劳动力、物质投入等生产成本上涨是农产品价格的重要支撑,稻谷、小麦价格将小幅上涨,同时优质优价更加明显;玉米、大豆、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价格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

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价格,受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总体趋涨,周期性因素和突发性事件仍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小站稻领先育种成果荣膺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日前,经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议、天津市科技局审核,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半弯曲重穗大粒理想株型创制及小站稻新品种选育应用》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成果育成新品种16个,相关衍生品种累计推广40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30多亿元。其中优质抗逆超高产核心品种津原89,2019年以来,已成为京津冀地区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该项目是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于福安研究员团队研发。这已经是该团队30余年来,第八次获得天津市科学进步奖。

“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项目在哈尔滨启动

4月23日,由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科技部门共同推动,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承担的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项目正式启动。

这个项目旨在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先进理念、技术与大规模农业生产相结合,聚焦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解决感知认知、自主执行、群智协同三项重大科学问题;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和“耕种管收”作业环节,打造“知、行、群、智”四项关键技术,实现情景感知与认知推理、静态规划与动态执行、机器智能与人类指导的有效结合。项目总预算1.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000万元,承接单位自筹资金1亿元。

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刘劼表示,科技专项的启动和实施在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向纵深发展层面具有重大意义。他说,项目高度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能突破我国农机整体水平落后、自主作业功能碎片化、群体协作能力差、智慧农场管理效率低的瓶颈,在力促农作物增产增收、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又能构筑农业安全屏障,有望成为国家农业的智能化先进示范案例和人机共融、自主协同的智慧农场产业化范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充分释放农业生产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示范效应,加快推进哈尔滨市数字经济建设,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冠县:760名“村级田长”守护耕地粮田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冠县建立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在全县形成了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760名村党支部书记为基层田长的耕地保护机制,实现了每块农田有田长、田长工作可考核、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田长不仅是查处非法用地,更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防止新的违法行为发生。

为保障“田长制”有效实施,冠县在田间地头设立了一块块“田长公示栏”,标示着保护区域、田长姓名、工作职责等信息,如果村民发现破坏耕地行为,可直接与田长联系。同时每周下发“田长制”落实情况通报,将“田长制”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管理成效與绩效挂钩,调动田长巡田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县760名田长开展巡查3万余次,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为了弥补传统人工巡查方式存在的不足,还充分利用GPS、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设了高空瞭望智能监管系统。该县在全县辖区内架设了94个高清摄像头,全部安装于40~60米高的铁塔之上,按照每个点位覆盖半径3公里的方式,均匀分布在全县域,每30分钟完成一次全县扫描监控,真正做到了“全天候、全方位、360度无死角”实时监控,为快速发现和查处违法占地行为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秸秆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油菜秸秆在不同腐熟还田模式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省秸秆发电奖补政策持续发力
如何将秸秆饲料化
安徽:协议使用秸秆量三连增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浅谈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SONG OF SMOG AND FIRE
治理秸秆焚烧不妨变禁为补
5月1日起禁止露天焚烧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