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再认识

2022-05-29杨威李卓毅

百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速写中国画发展

杨威 李卓毅

摘 要: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画写意人物推陈出新,在秉承传统笔墨韵味和表现技巧的同时,结合当代社会新兴的发展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呈现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对现代中国画写意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从发展历程和脉络、线型素描以及速写三个方面对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中国画;写意人物;发展;线型素描;速写

写意”是指用简练豪迈的笔墨勾勒描绘对象的形神状态,表达自我情感,有非常强的概括能力,讲究落笔准确,运笔沉稳,意到笔到。“意象造型”指的是借助简笔写意的形式,将以少胜多的豪迈意境体现出来。它是东方文明所特有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对客观具象的事物进行主观感受再创造的一种审美创作体系。现如今,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生活里需要水墨来表现与时俱进。在“写意”与“意象造型”相结合的基础上,继承传统墨色美和以“线”造型的特点,与现代社会观念结合碰撞进行再创新,形成崭新的、现代的中国画写意人物,这样的创新改变让我们对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有了再认识。

一、从发展历程和脉络方面来认识现代写意人物画

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从徐悲鸿先生开始的,他把传统的中国画绘画方式同西方的解剖、造型、透视相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画种。这对于传统中国画来说是一种拓展与创新,这种创新对现如今的人物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还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蒋兆和,我们今天提到的“徐蒋体系”主要说的就是徐悲鸿与蒋兆和的绘画风格以及他们所提倡的将传统国画风格与西方先进科学绘画结合的观念。蒋兆和先生当年就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深刻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作品,以《流民图》为代表映射出残酷的战争给百姓们带来的苦难,给社会带来的灾难以至于难民们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画家通过对每个人物的细致描写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严峻形势,就像我们回到历史时空对话一样,非常具有感染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这一画种可以表现我们的现实生活,具体展现我们身边的人,有一种特别亲切近距离交流的感觉,所以写意人物画就成了当时学院派的流行画种。但是这种中西结合的新画法之前并没有借鉴与参考其他绘画体系,因此有的问题当时也不会发现,之后便出现了新的矛盾——将俄罗斯的光影素描与中国画传统笔墨相结合的失误。起初中国画的练习遵循的是徐悲鸿先生的观念体系,他学习的是欧洲古典画派,与俄罗斯光影素描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他是用“线”绘画的方式,这样的“线”即使没有光和影的元素也能画出立体结构,是具有科学性、透视、解剖特点的。此外还能够与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巧相互吸收融合。俄罗斯的光影素描体系本身是非常成熟的,但是光影素描放在这个体系中就非常不协调。用光影素描来画水墨会造成三个问题:一是画出的形体不结实,没有结构;二是容易把所表现的形体画脏,影响最后的上色;三是缺少笔墨韵味,最终的完成画面没有中国画独有的气质。后来徐悲鸿先生的这套方法很遗憾没有留存下来,在此之后的教学基本是俄罗斯的光影素描加水墨画。至今,从写意人物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前辈们不断的实验探索、社会文化观念的开放融合再加上历史的推进,传统的风格样式早已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不可逆的,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创作形式。虽然多元化的作品形式在当代的艺术格局中各不相同,表现方式与媒介也大相径庭,但我们应对自己前进的方向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定位,就是在保持民族艺术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加强文化自信,拓展中国画本体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推进现代中国画写意人物的创新与发展,使之成为现代中国画艺术精神的生动载体。

二、从线型素描方面来认识现代写意人物画

在线型素描的研究中,它的本质就是强调用“线”。用“线”表现结构,画到外形想结构,画到内在想外在,也就是“以形写型,以型写形”。以前讲到的素描都是来自俄罗斯的光影素描,讲究的是三面、五调、反光、投影、灰调子、高光等。因为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全面学习苏联,将俄罗斯的光影素描作为学院派教研的基础,包括所有的科目:国画、油畫、版画、雕刻等。中国绘画的核心讲究用“线”不要用光影,“线”的特点是平面、一维、主观、散点、意象,是讲究疏密排列的。“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密的地方不透风,疏的地方马可以跑过去,就像生活中编席子一样要排列得有疏密变化,这样放在画面上看就很舒服。中国画用笔用墨方面是协调的,书法或含蓄或奔放的韵味就是源于中国画特有的线条,但是把这种线条与光影素描结合起来就非常困难,因此提倡将线型素描与写意人物画相结合。

国画创作中不可缺少“勾皴擦染”,原因是为了让线条更柔和、更协调。“勾”指勾勒、勾线,在用线方面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被前人归纳为“十八描”。在西方素描中“面”可以和中国画中的“皴”结合起来。“皴”是有形状的,在南宋四家“刘李马夏”中,马远尤其喜欢侧锋大斧劈皴。提倡用线型素描的方式来画,一是为了能更好地与毛笔水墨相结合。线面结合中的“面”很重要,为今后的水墨毛笔与皴法的衔接做准备。二是因为在现代写意人物画中同样也要注重造型,注重线条和解剖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人体解剖,研究人的骨骼和肌肉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人物动态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结合。按照这样的方法发展影响了一批画家,代表人物是方增先先生,早年《说红书》画的风格是单线的,后来学习了伯里曼素描中画结构素描不要光影、不要调子、只要固有结构的方式,一改以往的画风,提倡线型素描,以“线”造型。后来方增先先生将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与人物画发展形势结合,写了一本《水墨人物画技法》。这本书应该说是现代写意人物画第一本理论技法的书,书中全面概括总结了这套方法,第一次理性地梳理了写意人物画的技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范本。线型素描非常重要,为现代写意人物画创作做铺垫,我们要透彻理解,为将来的创作做准备。

三、从速写方面来认识现代写意人物画

速写很重要,不会画速写等同于不会画写意人物,画速写逐渐成了现代写意人物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速写训练讲究眼、手、心的統一,慢写、摹写、默写都要求感觉、分析、研究、记忆相结合。不能简单理解为快画或是线条。这里的“线条”是全部素描的浓缩,是把欧洲古典素描速写化的一种“线条”。画速写时不能照抄,要多角度观察为创作积累素材,过程中要先找结构的共性再找模特的个性,不要因为找局部的个性丢掉整体结构的共性,也不要因为过多地寻找共性而失去了个性,最后创作时与中国画传统笔墨韵味相结合。画速写的三种线分别是细线、粗线和灰面,要熟练配合素描掌握造型、骨架、解剖、透视。造型扩大点说包括构图、人物重心、比例、运动规律以及道具等等。中国画讲究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对于现代写意人物画来说就是造型里的骨架。速写写生要有生活气息,方增先先生画的《吃包子》就是根据生活场景表现的,画面讲究结构穿插、解剖、透视关系,强调形体内部的结构。从中让我们感悟到,创作时要在掌握结构之后再决定以三维线条塑造形体,目的是避免光影素描给毛笔书写带来困惑和阻碍。速写转水墨非常重要,可以检验速写能否为水墨写意人物服务。用三维立体的线条表现物象所固有的本质与结构,这样可以避免对光影的依赖来画形体,这一转换是写意人物技术上的一次突破。在现代写意人物画中,速写与之紧密相连,不能分割,其主观表现对象主要是生活中身边的人们。通过速写转水墨的方式创造出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也是对这万千世界的一种感悟与表达,是创作者精神世界的重要寄托。

现代写意人物画在各个方面依旧秉承着传统中国画的特点。现代思想的丰富多元和观念的吸收改变为人物画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桥梁,继而在此基础上发扬创新,走进大众群体,雅俗共赏。如今的写意人物画作品不仅延伸和发扬了传统,还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构图布局,更多地追求笔墨的丰富性与表现力。在表现题材上,收集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发现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或事作为题材,进行深入并感动人心的艺术创作,从中能体会到浓郁的理性思想和人文主义内涵。写意人物画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我们从发展历程和脉络、线型素描以及速写三个方面来探索研究,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改变,还代表了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吉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石坤坤.当代水墨写实人物画研究概述[J].大众文艺,2012(3):37.

猜你喜欢

速写中国画发展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青年速写·归》
书画名人汇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风景速写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