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利卡作品的观看视角与色彩表现
2022-05-28钱赟
钱赟
上海大学 上海 200000
一、平淡生活的捕手
阿维格多阿利卡是20世纪以色列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早期的作品是抽象表现主义风格,当时他的个人绘画语言已经相当成熟也举办过了一系列的抽象艺术展览,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但阿利卡并没有停止思考其未来绘画的方向,他认识到抽象主义作品事实上是形式的不断重复,所有的作品都是从绘画到绘画的过程。1965年,阿利卡在卢浮宫看了卡拉瓦乔的油画作品以及17世纪的意大利作品展。卡拉瓦乔作品的真实和感情色彩让他深受感触,虽然是对宗教题材的表现,但是卡拉瓦乔却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因而可以说他的绘画是来源于现实的,而非想象。这让阿利卡意识到绘画的本质不是记忆和重组,而是观察,此后他的艺术开始了转向,为了表现他内心的"真实"他选择走向具象表现绘画的道路。
具象表现绘画的核心在于两点:一个是具象,一个是表现。首先,所谓具象就是“再现人类经验可以辨视的具体形象与形态”。转向具象绘画不代表阿利卡回到了传统的古典写实主义,他丰富的抽象画的创作经验使得他在转型后所创作的具象作品不像古典绘画那样去模仿再现客观世界,而是将抽象创作中的感悟揉到具象绘画中,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表现创作,更重视绘画形式本身的表现力。在表现对象的选择上,很明显可以发现阿利卡的作品内容来源于他所观察到的日常生活的琐碎,阿利卡曾说过:“我认为艺术是存在的回声,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我将观察所扮演的角色视为艺术灵感的来源。”所以自然而然的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各类微小事物成了他绘画题材,勺子、雨伞、水果、蔬菜、衬衫和帽子等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角,这些静物不同于传统的油画静物作品,没有进行人工精心摆弄和布置的痕迹。除了静物,他还乐于描绘家中不起眼的角落和窗外常见的风景,这些碎片式的画面看起来似乎是艺术家的镜头很随意的扫过了某个片段并捕捉了下来,在阿利卡捕捉到这些镜头后就会迅速开始作画并且在当日就完成作品,他认为一幅作品延迟到第二日就会丧失当下感受和对真实的捕捉。用阿利卡自己的话说:“如果画面上体现的只是记忆,而不是创作时的感受,那简直是‘欺哄和撒谎’”。也正是由于他对自己感受的迅速记录,对画面一气呵成的追求,使得其作品蕴含着生命力,有着率真、简约、朴素的视觉冲击力。
在创作时阿利卡只用物体的固有色来描绘,他的工作室只使用白色的自然光以避免有色光源对物体产生的影响,这也是他的画面朴素感的来源之一。阿利卡画面构图多以片段和局部的方式呈现,就像是相机的取景框中截取的画面,画面中会用大量的几何形来切割画面,这些独特的构图方式和奇特角度是他个人风格化的很大的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观察角度和构图方式,让他笔下的平淡生活显得更为生动和具有趣味性。
二、独特的观看视角
阿利卡从不会凭借记忆或者想象来进行艺术创作,他的创作必须要参照真实的事物。而他在观察对象时的独特的视角让日常事物也呈现出了新奇的视觉效果。正如潘知常所说的:“作品不应等同于从透明的窗子中看到的外景,而应是一种独特的观看事物的一种方式。不应是仅仅把事物呈现出来,而应是对它的一种评论。”而他作品呈现出来的片段性和碎片感,正是其油画的一大特点。
(一)截取的视角
阿利卡作品呈现出片段式的构图,他在创作时仿佛对自己的观看视角进行了剪裁,因而所呈现出来的画面都是碎片化的,并且无论是从画面整体构成的完整度还是画面中单个物象的完整性来说,他的作品都呈现出了一种截取后的局部的画面效果。在这个方面,他完全站在了传统写实绘画的对立面。西方传统绘画追求客观再现性以及构图的完整和规范性,同时也非常重视画面的视觉稳定感。而阿利卡的作品基本都是一些局部的画面,边角的构图,距离传统西方绘画所要求的规整相距甚远,他的作品看上去很像是生活中的随意“一瞥”留下的视觉印象,画面的随机性和构成感很强。同时,他将抽象创作时的感悟也融入到具象绘画中,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表现创作,描绘静物或室内空间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视角与剪裁,这让他的作品看起来像是对视觉世界的一种瞬间的片段式的反映,也让原本有些平凡和索然无味的生活题材更添一丝气韵和视觉张力,赋予了这些片段以趣味性和新的生命力。
阿利卡很喜欢画自画像,在他的自画像中会有很多实验性质的构图安排,人物的手脚,躯干常常被剪裁,比如他某张自画像作品中(如图1),将自己置于画面右侧,整个人侧对着观众, 并伸直左臂指向前方,但在绘制中艺术家截掉了自己的手和半个身体,人物的动作和肢体将画面进行了几何形的分割,让作品具有构成感的同时也更具趣味性。类似的作品还有《倚在桌边的安娜》。这类作品共同点就是在这个"截取"的画面中,传统油画常规意义上应该占据中心位置的人物都被安排在画面边缘,画面中大段的空白部分与人物形成对比,一松一紧、张弛有度,画面被简化了,作品呈现出边角构图和几何化造型的特点, 画面因此产生了具有现代性的形式美感。
图1 《自画像》阿利卡
除了人物,在静物和空间的描绘上,阿利卡也有很多截取视角下的构图,适当的取舍会让画面更加有东方的诗意性,就如同中国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夏圭的边角式构图,画面留有大量空白,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欲说还休的韵味。阿利卡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这样的东方美学。在作品《黄色沙发上的牛仔裤》中沙发的一角占据了画面的大面积的位置,沙发上有一条蓝紫色的牛仔裤位于画面左上方,显然在这幅作品中大面积的沙发成了画中的“留白”。类似的还有《绿色的便鞋》,两只鞋子以不同的姿态躺在楼梯上,像是主人刚刚随意的把它们脱下来,鞋子下方是大面积的木质楼梯。作品的不完整也会让观者去延伸和想象画布之外的空间。这种表现方式除了源于阿利卡的丰富的抽象绘画的经历外,还和他创作的方法息息相关。在创作时他从不打草稿,而是喜欢从一个吸引他的“点”向外扩散式地展开描绘。因为阿利卡良好的艺术敏感度,他很善于捕捉这些视觉上的趣味点,长年累月的观察和思考,使他在对平凡事物的观看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他别具一格的绘画作品也为后来艺术家在观察视角和构图上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延伸的视线
阿利卡描绘的空间一般都是他的画室或卧室之类,这类作品同样经过他切割和截取,除此之外他常常会在自己的画面中植入两个空间,并利用镜子、窗户和门,作为空间的“开关”,用以延伸观者视线,加强画面的空间感。
阿利卡的《卧室》描绘了一个第三方视角中的卧室。画面中整个前景都笼罩在门的影子下,画面的中心部分的卧室,是前景空间的延伸,在有限的视角下我们能看到凌乱的床铺和椅子,床前随意的放着一双拖鞋。与前景的灰暗不同,卧室光线明亮,光从画面右侧照射进来。当人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大家的目光不由得聚焦在明亮的房间,卧室色彩简单温馨,凌乱的被子散发着慵懒的气息,好像是主人刚刚起床还没来得及整理床铺。艺术家恰恰记录下了这一瞬间的氛围。画中的每一样物品没有完整的表现,但是又一目了然。从画面的形式来说,这幅作品中门以几何的形式入画,门口的阴影又把卧室和门外的空间划分成了两块几何形,在画面中具有了大块的几何划分之后,艺术家在卧室被子的表达上又为画面提供了很多柔软的曲线,丰富了画面的元素。卧室本就是一个私密的空间,阿列卡在表现这个空间时,并没有像梵高画自己的房间一样,完整的展现卧室的空间和布局,而是以一个第三方的视角通过大开的房门瞥到卧室的小段光景,这样的构图方式让观者好像置身于一个窥视者的角度,而门成了引导观者视线的工具,拉开了这幅作品的视觉深度。
和《卧室》相似,《墙上的裂缝》这幅作品也进行了视线的延伸,不同的是这次延伸的通道是镜子。画面中的墙面壁纸已经老旧,破损甚至有部分脱落。镜子位于这幅作品的右上角,有着醒目的黑色边框,通过镜子里我们能看到半截楼梯的扶手,小半块画室的拱形窗户,以及二楼沿墙垂下来的一大一小两块重叠的画布。艺术家还细节地描绘了由于镜子边缘变形而导致的景象的错位。《墙上的裂缝》同样是一个不起眼的日常角落,但是仔细分析发现画家在每个细节的安排上都有自己的思考。在空间处理上很明显阿利卡有着独到的经验,他所制作的图像给了观者一个新的视角,并且能让我们感到具象绘画对视觉世界表现的无限可能性。
三、阿利卡作品的色彩特征
(一)色彩的简化
阿利卡在色彩的运用上非常克制,相对色彩绚丽的印象派、野兽派等画家的作品,他的色彩可以说简单的有些“单调”。对物象他只描绘其固有色,他认为固有色是事物本身的色彩样貌,也是人们在视觉上识别和了解它最直接的特征,更是表现事物真实性的重要因素。在作画的过程中,阿利卡是直接对景写生的,这一点和印象派一样,不过印象派是重视再现瞬时的外光,为了表现光,他们只使用三棱镜分解出来的七种颜色。而阿利卡从不描绘外部的光源色和环境色,并且为了降低这些光线和环境对事物色彩的影响,他在画室只使用白色的自然光源,并忠实观察,力求用最真实的色彩来表现客观对象。可以说印象派追求的是视觉的表象,而阿利卡是想要探究表象背后的真实,创作时他的调色盘上只有四五种颜色,也是为了能在快速的即兴写生中最大可能的用简单的色彩去描绘淳朴的物象, 不同于“再现”,“描绘”有更强的主观感,描绘是“表现物象、表现手段和画家的解释三者对话的过程。”阿利卡正是在描绘这些色彩的过程中寻找视觉上的平衡。
在《艺术家的桌子》中(如图2)阿利卡描绘了自己桌面的一个角落,木制桌面上放着一大张白色素描纸,白纸上淡淡画有一个头像的铅笔草稿,桌面上还零散有管状的深绿色颜料和几瓶玻璃罐装的调色油和松节油。瓶子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看似很随意的摆放,但很明显阿利卡在构图中进行了认真的布局以营造画面的节奏和秩序感。色彩上,纯粹的白纸没有任何色彩的倾向性,玻璃瓶是最容易受周围环境颜色影响的物件,在这幅作品中只是透着白色的反光,每个物体都展现了其本真的状态。虽然阿利卡只是单纯的表现了物体的固有色,但事物之间并没有割裂感,他们各自的色彩相互平衡,相互制约,营造了一个自然,平静,纯粹的画面。可以说相对单个物象,艺术家更为重视画面整体的色彩的均衡性和画面所传达出来的真实感。
图2 《艺术家的桌子》,阿利卡,2003年
(二)色彩的对比与均衡
阿利卡的平静温和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来源他作品的色彩构成,他的画面大多以灰色调为主,灰色调在视觉上没有攻击性,大量灰色的运用会让画面显得沉稳,但阿利卡同时也会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小面积的纯度较高的色彩,以此为画面注入一些活力和生机,增添画面的色彩韵律感。比如作品《加拿大信封》(如图3)中阿利卡同时运用了红黄蓝三原色,但他控制了不同色彩的占比,背景米色的桌面和桌面上的白纸给了画面以透气感,而右下角的黑色眼镜盒作为画面唯一的重色,平衡了画面。除此之外阿利卡的作品中还有许多对比色和互补色的运用,但画面并没有因为色彩的对比强烈而显得过于热烈或是躁动,作品《黄沙发上的牛仔裤》中几乎只用了黄色和蓝紫色这两种色彩 ,画面中大面积的黄色沙发和小面积的蓝紫色牛仔裤在色彩形成对比,但因为面积上的差异,蓝紫色牛仔裤为原本略显单调的黄色沙发带来了视觉焦点,作品有一种响亮的优雅。另一幅人体作品《安娜》也体现了阿利卡对互补色的绝佳表现,画中模特躺在深红色的沙发上,她腿上盖了一小块浅绿色的纱质布料,而这抹绿色像是为画面注入灵魂般,带来了朦胧又诗意的韵味,增添了画面的色彩韵律感。
图3 《加拿大信封》,阿利卡,1977年
(三)黑与白的运用
在前文提到,阿利卡的创作都是"即兴写生",这点和印象派一样,但印象派所描绘的瞬间是光的瞬间,是光的色彩,所以从不使用黑色,而阿利卡画的是物象最真实本质的固有色,他并不排斥使用黑色,相反黑色在他的作品中的出席率很高,在从抽象走向具象的绘画探索的八年中,阿利卡一直在创作水墨素描和蚀刻版画,这个阶段他的画面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对画面黑白灰的关系把握的能力也是炉火纯青,在后期的具象绘画创作中黑与白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调节以画面的黑白灰秩序,并很好的稳定和平衡其他高纯度颜色给画面带来的跳跃感。在作品《红雨伞和黑伞》中,阿利卡描绘了一黑一红两把雨伞斜靠在墙角 ,整幅作品以背景的白墙为基调,地面的浅黄色地砖作为画面的灰调,红伞作为画面纯度最高的色彩面积较小,黑伞散开面积较大,压住红色躁动的同时作为画面视觉重力点,平衡画面左右两边的重量,让整幅作品稳定下来。从阿利卡的作品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感受黑和白作为物体固有色之后,他们其它颜色一样重要,甚至可以说他们在画面色彩秩序的控制上有着更为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结语
阿利卡早年在抽象主义风格成熟时期毅然决定转型,并经历了长达8年的探索,在后期的具象绘画中他描绘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物, 并一直在试图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画面传递给观众。在表现这些生活细节时他有着独特的视角。在构图上他常常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融入他抽象画的经验,画面让人感到率真,朴实之中还带有强烈的构成感。关于色彩,阿利卡追求真实,他的作品只表现物体的固有色,画面以灰调为主,但也会大胆使用小面积的高纯度色彩、互补色和对比色,并利用黑色与白色平衡和稳定画面,画面整体呈现出色彩排列的秩序美。阿利卡的经历和作品让我们明白艺术的发展和创造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也许视角不同,但是艺术与生活必然相互联结,正如阿利卡所说绘画的实质在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