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比派绘画中的色彩研究

2022-05-28程宇虹

流行色 2022年4期
关键词:用色装饰性浮世绘

程宇虹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绘画在成为战马、女裸体或者什么轶闻故事之前,在本质上首先是一个平坦的平面,盖着具有特定秩序的色彩。”—德尼。纳比派画家把色彩作为一个元素将其在画面中抽象化出来,在画布上组合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情感,并形成独特的画面形式。研究纳比派艺术的色彩语言就可以窥探出艺术家的精神和思想。

一、纳比派的起源

19世纪的欧洲,自由主义的思潮迅速的生长,人们开始重视人的个性和精神的发展,绘画作为一门艺术也受其影响。在19世纪末,法国诞生了纳比派这个艺术流派,纳比派是一个由年轻巴黎艺术家们在1888年所成立的秘密组织,他们是一群来源于法国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青年学生,由于他们对于学院的自然写实主义教学理念感到不满而在艺术追求上进行了反抗,试图发展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高更直接影响了纳比派的形成,高更在阿旺桥村时期的绘画所具有的创新性和精神性让纳比派成员们非常震惊。1888年,就读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保罗·赛吕西耶与高更在法国的布列塔尼的阿旺桥遇见,他看到了高更的新作《雅各与天使搏斗》。高更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他主观性的处理以及画面内容中的象征性寓意都深深的震撼着赛吕西耶。于是他跟随高更来到了被称之为“爱之林”的小森林中写生,经过高更的指点,塞吕西耶随手在雪茄烟盒上面画出来一幅小风景,并且将之带回了朱利安美术学院。他的同学们都在此画中受到了启发,成员包括了爱德华·维亚尔、皮埃尔·博纳尔、莫里斯·德尼、格扎维埃·卢塞尔、菲力克斯·瓦洛东。他们成为了高更的追随者,并且将这幅在雪茄盒上的风景起名为《护符》(图1)。而受其启发的同学们则被希伯来语称之为“先知”,即“纳比”,由此纳比派就诞生了。

图1 塞吕希耶《护符》,1888年,纸板油画,27×22cm

二、纳比派色彩语言形式的成因

1. 纳比派在色彩语言上的承接与发展

纳比派是承接在印象派和象征主义后产生的艺术流派,在绘画的发展上逐渐趋于追求精神性的世界以及装饰性的审美趣味,且直接体现在了纳比派整体的画面用色当中。纳比派的作品中的色彩摆脱了依附于形体的束缚,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纳比派画家沿袭了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研究成果,更加主观性的运用色彩原理创作。纳比派画家博纳尔认为色彩可以去表现任何事物,并不需要依赖塑造立体感和质感来表现,不需要用明暗关系来配合,只需要用和谐的色彩去解释画面当中的人物形象、光线。因此印象派的色彩观念为纳比派在画面的用色上做下了铺垫。

然而纳比派的画家们认为印象派的绘画过于注重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是对“自然的模仿”,缺少个人的主观感受。他们更加崇尚后印象派高更的艺术观念,并且被他深深地影响,高更受到过象征主义的影响,他曾经说过:“绘画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认为绘画是印象、主观和经验的结合,是综合和象征的。”因此在纳比派画家在画面中的用色也是在尊重客观的前提下加入了主观的强调,色彩成为了传达画面情感的语言、内在精神的符号。因此纳比派绘画比印象派绘画在色彩上更具有表现力,如赛吕希耶的《护符》和印象派画家作画方式一样,是在自然风景的写生中完成的。

2. 纳比派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

浮世绘是一种日本的彩色印刷木版画,“浮世绘”的字面意思是“人世间的绘画”,是绘制日本人生活场景和自然风景等题材的风俗画。浮世绘最初形成的目的是作为装饰品,因此在其画面特征上具有平面性的装饰感。浮世绘是弱化空间关系的,在透视上采用了散点透视法,用色上采用大面积的平涂,物体之间的区分用线条来分割,也不运用明暗关系塑造对象,旨在还原日本人所看到的世界和生活。

19世纪末,日本浮世绘漂洋过海抵达欧洲,对于擅长还原三维立体空间的欧洲的艺术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力,浮世绘让西方艺术家们确信,大胆简化立体造型和细节,会给观者带来深刻的视觉感受。随后,浮世绘的富有装饰性的平面化语言也被纳比派的艺术家们转化为油画语言,并在东西方绘画语言之间找到了平衡,尤其可以从博纳尔的油画中看到这点。在博纳尔的《保姆出游:马车的饰带》的彩色石板屏风画中可以看到,浮世绘对其作品的重要影响和作用。画面的人物造型和远处马车等形状,都处理成一种剪影样式的色块,色块当中没有阴影的处理。远处的马车也连续的从左到右排列在一起,没有前后的空间关系,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的平面化。在用色上使用了对比较弱的配色,呈现出一种浓厚的东方韵味。

三、纳比派的绘画色彩语言

1. 色彩的和谐美

纳比派画家在对色彩语言的运用上有比较强的逻辑性,体现了艺术家高度的审美意趣。纳比派画家赛吕希耶认为绘画需要用和谐的色彩来满足我们的观感和体验,并且也可以用来满足我们心智的需要。为了达到画面色彩的和谐,画家会对现实中物体的颜色进行重新的主观排序。

纳比派画家们善于运用色彩原理,对色彩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进行主观性的调整。常运用色环当中互补色、对比色、同类色的搭配。并在整体的画面中注重冷暖色调的把握,营造画面的氛围感。通过对色彩的排列组合后,达到舒适和谐的画面效果,画面当中的每一个颜色都不是独立于整体的,它们最终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感受。让观者享受到图像所带来的纯粹的感官美。博纳尔善于运用互补色达到画面的和谐,在他的《逆光下的裸女》中,描绘的是阳光透过窗帘,打在站立在床前的妻子身上,逆光的室内氛围展现了家庭的生活气息,他增加了日光照耀下的暖色墙面的纯度、背光下的冷色物体的纯度,让他们形成一个黄、蓝互补色的对比,强调了室内光线色彩的和谐美。

2. 用主观的色彩语言表达情感

在纳比派的发展中,色彩被艺术家用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映照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艺术家通过色彩渲染画面整体氛围,也用主观性的色彩直接的表达情绪。在德尼关于两种变形的理论中,除了强调在客观领域上的变形,还强调了感性领域上变形,要艺术家加入自身的精神性感受并对画面元素上进行主观的变形。为了更好的表现画面的精神性,就要对自然的色彩进行改变,因此纳比派的画家大多不愿意直接写生,这是艺术家想要规避景物对视觉的影响。由于画家的目的不再是对自然的高度模仿,那么在用色上也就没有那么多限制,每位纳比派画家都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色彩语言。

如纳比派画家菲力克斯·瓦洛东,通过对颜色的改编和组合创造出带给观者强烈的感受的作品,并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表现象征性意义。绘画体现了他对于法国19世纪末期的社会生活的观察,试图用艺术来揭露和讽刺现实。从他的早期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出,瓦洛东在朱利安学院进修的期间里,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古典主义绘画中的写实能力。在纳比派成立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瓦洛东作品的变化,并在之后逐步找到自身的绘画语言。此时他的绘画变得越发简化,对人物和对象的边缘进行了概括,空间也更加平面化。在用色上艺术家变得更加大胆,他会直接用非常鲜艳的颜色大面积的进行平涂,常常利用画面当中大块的互补色、极致的黑白对比关系造成视觉上的冲突。较少的考虑物体的空间关系和明暗变化,也不会考虑物体的环境色或者光源色。这使他的画面流露出一种孤独的神秘感和静谧氛围下的不安感。

在瓦洛东的《玩纸牌的人》(图2)当中,画面构图和色彩造成的疏离感是由于画家对他的家庭表露出的排斥和厌倦。在用色上,画面的整体颜色偏暖色和昏暗。环境、地板与桌面都是纯度很低的棕色或绿色,只有画面中心的台灯和窗帘是暖黄色的。画面中明亮的黄色台灯让人们很快的把视线对焦在画面中心部分,然而旁边黑色的人物形态色块的面积很小,难以让观者看清楚具体形象。在构图上,画面前方的桌子占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画面一半的高度,而四个人物却被安排在远处的左边角落里,似乎是为了刻意忽视人物。桌面与人物的大距离以及整个画面昏沉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一种微妙的静谧与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图2 菲力克斯·瓦洛东《玩纸牌的人》,1902年,布面油画,52.5×67.5cm

3. 色彩的装饰性表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一场新艺术运动,这是一场“装饰艺术”的运动,从建筑领域逐渐发展到整体的艺术领域,强调了艺术作品中的装饰性美,并提出绘画也可以成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在与浮世绘的共同影响下,纳比派也主张绘画作品与其他的装饰艺术相结合,画家倾向于选择绘制可以作为建筑室内装饰的大型绘画。主观性、平面性和重复性是装饰性的主要特征,装饰性绘画中的色彩语言也遵循这些特点。

纳比派画家维亚尔也是一名出色的室内装饰大师,他多次受邀为公共建筑做家具、壁饰、屏风等室内装饰。他在绘画中也运用了繁华富丽的装饰性语言。他的作品主要描绘了法国中上层家庭的拘谨、安逸和雅致的生活。他有一套具有个人风格的色彩语言,喜欢在中性灰的基调中,用邻近色和同类色进行创作,给人带来一种平静温暖的视觉体验。常在画面的底色层上用重复的笔触作画,让画面充满点和面的节奏感,营造了一种丰富的装饰感。

(图片来源:《詹森艺术史》)

维亚尔的《工作》像一幅精美的装饰性挂毯,画面中由若干淡紫色花朵以及浅绿色枝干组成。用降低纯度的一组对比色色块,重复排列形成秩序感,创造了一幅纯装饰性的作品。维亚尔的《求婚者》(图3)这是一幅描绘人物在室内生活的场景。在艺术史上很多画家都描绘过具有强烈空间感的室内场景,如维米尔、哈莫修伊等。但是维亚尔没有利用室内的强透视感去表现空间,相反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图案的疏密和构成上。如墙上的花纹、人物裙上的斑点、门框所组成的线条等。这让本身具有空间感的题材经过他的主观改变变得平面化,从而达到装饰性的目的。在画面的用色上,也主观的把桌布的蓝灰色与整体画面的黄灰色放置在一起,造成视觉上的刺激感。

四、纳比派在色彩上对后世的影响

纵观艺术史在色彩观念上的变革,运用色彩的目的,从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到追求主观感受的表达。纳比派在对印象派的用色上既有传承又有所革新。纳比派画家能够在具象绘画的范畴当中透过物质表现形象探究其内在意义。

纳比派的色彩语言也影响了20世纪初的野兽派。野兽派画家放大了纳比派绘画当中用色彩表达主观情感的特点,更加直觉地运用色彩,最终实现了色彩的解放。野兽派画面的色彩与客观现实颜色的距离更加远了,但是与艺术家内心的真实内在更近了。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希望能够寻找到宁静、平衡和纯洁的画面,他试图用直接用绚丽的纯色平涂在画布上。马帝斯在1908年创作的《红色的和谐》一画当中,窗外的绿色风景与室内的鲜红色墙面以及明黄色的窗户形成非常强烈的碰撞,墙上画着具有东方风情的花纹,桌上黄色和绿色的水果也成为了装饰性的元素。整幅画用强烈的色彩表达了画家内心的宁静。

纳比派在后期还影响了各个领域,如服装、室内装饰绘画以及波普艺术,对于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诞生产生了一定的意义。在纳比派的理论研究上,赛吕希耶和德尼所做出的理论研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结

研究纳比派绘画的色彩语言,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艺术流派、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纳比派虽然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对19世纪的欧洲艺术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发展了一批重要的艺术家。通过分析纳比派的艺术观念,可以了解到在具象绘画当中一味陷入对客观自然的模仿中,便会难以摆脱绘画在用色和构图上的限制。创作者在表现内心意图时,可以更主观的控制绘画语言。我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当中,也可以借鉴纳比派的一些观念和理论进行创作,结合个人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涵,便可以发展出个性化的艺术风格。纳比派无论从色彩对于情感上的表达还是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感上都是可以参考和学习的艺术流派。

猜你喜欢

用色装饰性浮世绘
黎洁仪“装饰性泥沽沽”主题创作
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浮世绘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平面设计中用色要素探究
浮世绘
浮世绘
蛛形图的全染色和星全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