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衣宰相”范纯仁

2022-05-27贾若晨

协商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睢阳范纯仁范氏

——贾若晨——

身为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却不靠父荫上位,而是凭实力考中进士,从基层知县做起,最后官至宰相,深受朝廷倚重。

范仲淹的家族与商丘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其子女少时大多在应天府宁陵县的范氏家宅中度过。其中,官至宰相的次子范纯仁,不仅出生于应天府,后又在现睢县任职襄邑知县,并留下了很多佳话。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范纯仁有了“睢阳少年”之称。

“睢阳少年”名远扬

范纯仁,字尧夫,谥忠宣,是范仲淹次子,生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 年)。范纯仁天资聪颖,8 岁时就能将晦涩的文章倒背如流,还能加以讲解。他曾从胡瑗、孙复学习,读起书来不分白天黑夜。

身为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不靠父荫上位,而是从基层知县做起。17 岁时,范纯仁受父亲恩举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但他对此毫不在意,说:“赖恩泽而生,吾耻之。”他证明自己的方法就是参加竞争非常激烈的科举考试。皇祐元年(公元1049 年),22 岁的范纯仁高中进士后,调任武进县知县,但以远离双亲而不赴任。又改派为长葛县知县,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长葛县离家不远,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范纯仁说:“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亦不能完全实现我的孝心。”其优秀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范纯仁留下许多佳话。据《言行拾遗事条一》记载,范仲淹有一次派范纯仁和随从去京城姑苏运麦五斛。还至丹阳时,范纯仁遇见父亲的友人石延年寄居当地,钱尽粮断且三丧未葬,正求告无门,无计可施。范纯仁获情后把麦和船全给了石延年。回去后,范纯仁向父述说遇石延年遭难一事。范仲淹说:“何不把麦送他?”范纯仁回说:“已送了,可还不够。”范公急了,说:“何不把船也给他?”范纯仁回说:“我正是连船也给了他。”范公听后会心地笑起来:“救人危难当是做人本分,这才像我的儿子。”

范纯仁送石延年麦和船时年仅13 岁。此事传出后顿成佳话,在士大夫中广为流传。后来,有人感于范仲淹父子乐善好施的义举,画了一幅《麦舟图》称颂。北宋名相富弼在庆历二年(公元1042 年)正月为此画题诗,云:“东吴汕客夫蓉主,家有三丧愁未举。睢阳南来美少年,逆旅相逢过相语。世无援赈空叹吁,意气激烈当何如。麦舟五百岂足惜,一旦委赠宁踌躇。归从便道独徒步,恳恳趋庭道乡故。片语相符唯诺问,千载令人长叹慕。噫公盛德天下闻,当朝柱石称元勋。麦舟义高非所重,后之议者徒纷纭。”“睢阳南来美少年”一句,使得“睢阳少年”这一称呼名扬天下。

“布衣宰相”知襄邑

一直到范仲淹去世后,范纯仁才出来做官。据《宋史·范纯仁传》及清光绪十八年《睢州志·官师志》载,嘉祐七年(公元1062 年),范纯仁被推荐为开封府襄邑县知县。襄邑有一片皇家卫戍部队御林军的牧场。御林军飞扬跋扈,牧马时经常践踏老百姓的庄稼。百姓告到县里,范纯仁当即逮捕了一个侍卫,并当众处以鞭杖之刑。牧场主管大怒,上报朝廷。宋仁宗立刻派出御史前往纠察,范纯仁理直气壮地说:“养兵的费用来自田税,若毁坏了百姓的田亩,还不能依法惩处肇事者,田税从哪里来?”宋仁宗觉得范纯仁说得有理,便下诏此后牧地皆隶属县治,不再追究此事。宋朝牧地为县管辖,自范纯仁始。

当时,天旱久不下雨,范纯仁登记襄邑县境内商船,告诉他们说:“百姓将来没有饭吃,你们所贩五谷,贮藏在佛寺里,等到粮食缺少时,我为你们籴卖。”于是商人们贮藏了十余万斛粮食。到春天,各县都发生饥荒,只有襄邑幸免。

为了让普通百姓子弟受教育,范纯仁还在襄邑更新校舍,购置学田,选乡里的贤德之士给学生们上课。政务闲暇时他还亲自执教。因为在襄邑的突出表现,治平元年(公元1064 年)十一月,范纯仁被提拔为江东转任判官。次年六月,有“皇帝耳目”之称的御史台台谏一职空缺,亲政不久的宋英宗出于对范纯仁的赏识和信任,擢升他为御史。

范纯仁官居高位时,为国家推荐了很多人才,可这些人升了官却不知道自己是被谁举荐的。北宋“举世重交游”,范纯仁的社交也很广,可他从不与人结党。范纯仁总结自己:“吾生平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他还告诫子弟,德行成就的关键就在“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从入仕开始,直到为相,范纯仁始终清廉,所以被世人赞誉为“布衣宰相”。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 年)正月,范纯仁去世,享年75 岁。宋徽宗十分悲痛,赐谥号“忠宣”。

范氏家风的影响

范纯仁优秀品格的形成,深受范氏家风影响。对范纯仁一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亲范仲淹。

出身孤寒的范仲淹非常明白节俭的重要性。在范纯仁娶妻将归时,他“以罗为帷幔,公闻之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当火于庭!’”

这种严谨简朴的家风塑造了范纯仁崇尚节俭、廉洁自守的品格,对其一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俭朴的作风,范纯仁亲书《布衾铭》于案头:“藜藿之甘,绨袍之温,名教之乐,德义之尊。求之孔《易》,享之常安。绮绣之奢,膏粱之珍,权宠之盛,利欲之繁,苦难其得,危辱旋臻。取易舍难,去危就安。至愚且知,士宁不然?颜乐箪食,万世师模;纣居琼台,厄为独夫。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奢丧躯。则斯衾之陋,其可忽诸?”

范纯仁从范仲淹身上还继承了儒家传统的孝悌之义。长兄范纯祐早得心疾,纯仁待兄如父,“药膳居服,皆躬亲时节之”。贾昌朝镇守大名时,推荐范纯仁做其幕僚,范纯仁谢绝说:“方北道多事时,被将以我为助,义不当免,其如吾兄相与为命何!”有人相劝“偕行,何妨耶”,范纯仁言道:“兄之疾一作,则数人不能制。未论官守,不得专在侧。此去隔大河,万一中流疾作,则我必与之俱溺矣。”再辞,这才作罢。宋庠荐举范纯仁试馆职,下诏试学士院,纯仁以兄长纯祐疾病,婉言谢绝:“辇毂之下,非兄养疾地也。”

范纯仁在弥留之际说:“盖尝先天下之忧,期不负圣人之学。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所以事君。”无论是立朝事君,还是执政为民,范纯仁“未尝须臾离此也”。范祖禹称其“宽闲出于天资,忠义本于家学。始终一节,出入四朝……外镇四夷,内附百姓。非至公不能成庶务,非一德无以底丕平”。此语不仅是对范纯仁的赞誉,而且也是对范氏家学的褒扬。

范仲淹恪守的“无怨恶于一人”的处事交友原则,对范纯仁的一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经常劝诫子弟:“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猜你喜欢

睢阳范纯仁范氏
考虑体积势能的范氏气体定压热容公式和内能公式
小县令背后的中国之幸
小县令背后的中国之幸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名画遗珍
论唐代爱国将领张巡
施粥的方法
范纯仁的真与率
范纯仁的真与率
施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