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城轨快线与普线协同运输模式研究

2022-05-27周灿伟张跃泷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线网城轨主城区

周灿伟,雷 霆,李 玮,张跃泷

(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1 重庆市城轨快/普线发展现状分析

《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9-2035年)》提出,2035年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6条轨道快线、17条轨道普线,其中,轨道快线446 km,轨道普线847 km,规划线网总长度1 293 km。重庆市目前正积极推进“四网融合”,市域铁路(含城轨快线)作为“四网融合”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骨干网,具有快捷、大运量、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不仅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共同组成高效衔接、快慢组合的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承担城市组团与主城区之间、主城区内部之间的通勤交通,发挥外接国铁、内接城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也是大型城市新的发展方向,满足重庆市发展一体化需求。

重庆市城轨快、普线数目不断增加,线网规模大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快/普线协同运输系统的不断完善、协同运输需求的不断扩大,充分利用路网运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已成为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快/普线复合系统的首要目标。

2 重庆市轨道交通现状运营特征分析

截至2021年12月,重庆市城市轨道线路仅有普线开通运营,因此现状运营特征分析均针对普线展开。

现状工作日早晚高峰特征明显,早高峰比晚高峰更为明显。早高峰8:00~9:00,早高峰小时系数为15.55%;晚高峰18:00~19:00,晚高峰小时系数为11.99%,早高峰2 h与晚高峰2 h客运量占全天的41.05%,具有较为明显的服务通勤客流特点,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日线网客流出行时间分布比例Fig.1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of passenger flow travel time in network on weekdays

线网客流出行距离主要集中于1~26 km,占出行总量的89.63%,客流主要为中短途客流。21 km以上客流占所有出行量的9.78%,0~1 km的超短距离出行仅占0.59%,如图2所示。因此,各时段应针对客流变化定期调整发车间隔,特别针对高峰时段,应尽量缩短发车间隔,压缩进出站滞留时间,提高客运能力。

图2 工作日线网客流出行距离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passenger flow travel distance in network on weekdays

3 城轨快线与普线的竞争协同关系分析

城轨快线是一种服务于都市区内部中长距离出行的轨道交通方式,具有运量大、站间距远、运行速度高的特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轨快线、普线与其他轨道交通之间,存在相互竞争与互为补充的复合关系。从运行速度、行车密度、线网规模、列车容量、线路的可达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出发,对城轨快线和城轨普线的技术经济特征作比较,分析快/普线的竞争协同关系,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城轨快/普线技术经济特征Fig.3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apid/normal rail transit

1)竞争关系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多元化系统,而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和普线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交通大系统下的极为重要的子系统。城轨快线和普线在同一路径、长大距离上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2)协同关系

充分考虑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通过调整系统下的城轨快线和普线子系统,制定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策略,并充分考虑好两者之间从线网接驳、换乘枢纽、运营管理配合等多方面的相互协调,使得两者真正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最终使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最大化。

3)竞争协同关系

城轨快线和普线各有其优势和特点,两者并非替代关系,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中可以互补。从线网接驳、换乘枢纽、运营管理配合等多方面的相互协调,使两者真正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最终实现系统运转效率的最大化。

4 案例分析

4.1 线网简介

市郊铁路(轨道交通延长线)跳磴至江津线(简称“江跳线”)是联系主城区与江津次级核心区之间的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将加强重庆市主城区与西南片区次中心的快速联系,与城轨普线5号线终点跳磴车站相接。5号线是重庆南部南北向轨道交通线,串联城市外围城市副中心,两线共同发挥联系主城区与江津区的作用。江跳线高峰小时经5号线换乘进出主城区的客流量较大,早高峰大客流涌入主城,晚高峰大客流涌入江津沿线,因此采用贯通运营方式。

4.2 江跳线与5号线客流特征分析

江跳线初、近、远期高峰最大客流分别为8 133人次/小时、11 831人次/小时、19 820人次/小时,客流稳步增加;各年限形态相似,客流分布较为均衡,远期新增车站的断面客流较少;江跳线本线主要为换乘5号线进入主城区的客流,客流断面往跳磴方向逐渐增大。由于江跳线本线客流需求,推荐江跳线本线开行单一交路。5号线各年限的断面形态基本一致,客流断面形态基本呈“纺锤形”分布,高峰小时全线客流断面分布不均衡,反映出早高峰客流向心特征。如图4所示,初期上、下行两个方向的断面流量量级基本相当。到近、远期后,上、下行客流断面规模差异较大。初期最高断面位于歇台子站-红岩村站区间,近、远期最高断面位于大龙山站-冉家坝站区间。推荐5号线本线开行单一交路,配合跨线交路来匹配不均衡的客流需求。

图4 江跳线与5号线客流对比分析Fig.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ssenger flow of Jiang-Tiao Line and Line 5

4.3 江跳线与5号线贯通运营运输方案

江跳线高峰乘降量与全日乘降量特征相似,乘降客流主要集中在圣泉寺站-琅山站间,这4个车站的全日乘降量约为36.9万人次,占全线全日乘降量的40.7%,其余车站的乘降量相差不大。在车站配线条件方面,江跳线仅九龙园站配线为双岛四线,预留与7号线同台换乘的功能,无设置越行线的车站,不具备越行功能。为保证江跳线较高的服务水平,推荐江跳线采取站站停运营模式;以后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考虑采用快慢车运营模式。

5号线线路中部车站的乘降量较大,两端车站的乘降量较小。5号线上设有越行线的车站有巴山站、湖霞街站和中梁山站,其中湖霞街站预留与15号线换乘通道,且5号线上有较多的换乘车站。5号线具备越行条件,且客流适应快慢车运营模式,故推荐部分列车在5号线采用大站停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江跳线采取站站停模式,5号线部分列车采取大站停模式。为保证主城区车站较高的服务水平,5号线本线交路采取站站停模式。贯通交路近期长达69.5 km、远期长达80.9 km,推荐贯通交路开行大站停快车,以减少长距离乘客的出行时间。江跳线与5号线通道的停站方案如图5所示。

图5 江跳线与5号线快慢车停站方案Fig.5 Fast and slow train stop scheme of Jiang-Tiao Line and Line 5

根据停站方案,结合高峰小时客流需求,设计快车与普通车开行比例,最终得到“江跳线+5号线”各设计年度的高峰快慢车交路方案,如表1所示。该通道系统规模为30对/小时,初、近、远期使用能力分别为16、24、24对/小时,均有线路能力富裕,均可开行大站停快车。初期高峰贯通交路仅2对/小时,全部开行快车;近、远期贯通交路同时开行快车和普通车。根据牵引计算结果,每列快车相较于普通车节省约6.5 min,初、近、远期高峰小时分别节省约13、13、19.5 min。

表 1 江跳线与5号线高峰快慢车交路方案Tab.1 Fast and slow train routing scheme in peak hours of Jiang-Tiao Line and Line 5

5 结论

基于对城轨快线与普线发展现状、运输特征的分析,本文通过城轨快普线技术经济特征的比较,进行城轨快线与普线的竞争协同关系分析。重庆市城轨快线和城轨普线各有其优势和特点,两者并非替代关系,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中互补,共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转效率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针对重庆市域铁路江跳线与普线5号线线路概况及客流特征,提出了江跳线与5号线贯通运营运输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城轨快线与普线通道贯通运营、开行快慢车,相比于慢车可平均节省时间约6.5 min。本文可作为重庆市城轨快/普线协同运输工程化方案的基础,也可为其他城市开展城轨快线与普线协同运输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线网城轨主城区
智慧城轨之树初长大有感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发布两周年之际
实施绿色低碳战略 践行城轨责任担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发布词
2021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
浅析珠海市现代有轨电车线网的规划和研究
地铁广州南站七号线开通时客流组织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武汉轨道交通线路环网变化前后线网客流压力分析
杭州主城区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2014年抽测数据研究为例
重庆主城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政策延长5年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布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