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5-27柳翔耀梁爽
柳翔耀,梁爽
(南阳南石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血管病变给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极大威胁;颅内血管狭窄是脑卒中高危因素,寻找更有效的方法评估狭窄对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血管狭窄评估金标准,因为其辐射量大且为有创操作,在临床应用受限;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能较好评估脑血管狭窄,但对狭窄原因、斑块成分等分析欠缺[1]。高分辨率动脉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RI,HR-MRI)通过小视野、大矩阵完成亚毫米级血管空间分辨,清晰显示血管壁细微结构以及血管斑块位置、大小、成分等信息,显示动脉瘤形态和血管壁夹层等情况,弥补CTA 和DSA 不足;且随着3D 成像成熟,当下应用广泛的西门子3D SPACE 能实现全脑颅内动脉管壁成像[2-3]。笔者将HR-MRI 用于脑梗死中,分析对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南阳南石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45 例脑梗死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复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关于脑梗死诊断标准;资料完整,溶栓取栓治疗前均行DSA 和HR-MRI 检查,两种检查间隔2.5 d 及以上;一般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有脑外伤、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疾病;DSA、MRI 禁忌证;既往未签署知情同意书。45 例患者中女17 例,男28 例;年龄45~76 岁,平均(59.54±10.03)岁;发病至首次确诊时间3~72 h,平均(10.43±2.01)h;根据预后分为预后差组(13 例)和预后良好组(32 例)。
1.2 方法
1.2.1 MR 扫描 使用Skyra 3.0 超导MR 成像系统(德国西门子)以及20 通道头颈联合线圈(配套设施)。患者仰卧,头先进,从颅顶扫描至颈总动脉分叉处。3D SPACE 序列:T1W SPACE,矢状面覆盖颅顶血管,脉冲序列回波时间(TE)23 ms,重复时间(TR)900 ms,层距0,层厚0.7 mm,视野182 mm×230 mm,采集9 min;获取增强前图像;之后经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0.2~0.4 mL/kg,2.0 mL/s)进行增强扫描(在注射1 min 后进行);成像序列包括T1W 和T2W SPACE以及抑脂序列。做3D 薄层图像后期曲面处理,图像导入西门子工作站,根据血管走行,从冠状位、矢状位、横轴位评估最狭窄处,重建血管黑血图像。
1.2.2 DSA 扫描 使用GE-IGS 323i 血管造影仪,Seldinger 法做股动脉插管,在双侧颈内动脉以及一侧椎动脉以3~4 mL/s 注射对比剂,持续2 s,选择性脑动脉造影。
1.2.3 影像评估 2 名影像科主任医师独立阅片,结论不统一需商议决定。狭窄分级:最狭窄出与远端正常血管径之比,比值为0%~100%,0%~25%为Ⅰ级;>25%~50%为Ⅱ级、>50%~75%为Ⅲ级、>75%~100% 为Ⅳ级[5]。HR-MRI 下 斑 块 分 析:T1W SPACE 下斑块高信号提示有脂质核或出血;T2W SPACE 下斑块表层高信号提示有纤维帽;抑脂序高信号提示近期可能有出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提示炎症或新生血管。出现以上≥1 种表现提示不稳定斑块,若上述序列均为低信号或等信号,无典型大脂质核、薄纤维帽提示斑块稳定。
1.3 观察指标
以DSA 为准分析HR-MRI 诊断狭窄部位和狭窄分级准确率;比较预后差与预后良好组狭窄度、增强信号强化程度和斑块成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R-MRI 与DSA 诊断狭窄部位比较
45 例患者共检查血管330 条血管,DSA 共检出59 条狭窄,HR-MRI 共检出57 条,HR-MRI 诊断狭窄部位准确率为96.61%(57/59)。见表1。
表1 HR-MRI 与DSA 诊断狭窄部位比较
2.2 HR-MRI 诊断狭窄程度
HR-MRI 对狭窄分级的准确率为96.67%(319/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HR-MRI 与DSA 诊断狭窄程度比较(条)
2.3 不同预后组狭窄度、增强信号强化程度和斑块成分对比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差组狭窄程度、增强信号强化程度更高,斑块脂质狭窄、斑块内出血率更高,不稳定斑块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组狭窄度、增强信号强化程度和斑块成分比较
2.4 个例分析
女,32 岁,高血压伴间断性头晕,MR 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自颈总分叉处缺失,排除狭窄因素血栓及夹层。HR-MRI 下右侧颈内动脉C1-2 段管腔明显扩张,内可见双腔影及内膜片,假腔内以短T1 信号为主,局部信号混杂,见图1;增强后,内膜片及相应管壁明显强化;考虑右侧颈内动脉C1-2 段夹层,相应管腔闭塞、血栓形成,C2 段管壁炎性反应,见图2。
图1 HR-MRI 增强前
图2 HR-MRI 增强后
3 讨论
颅内动脉粥样斑块可导致颅内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33%~50%的的缺血性脑卒中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HR-MRI能提供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且与病理标本一致性较高,能帮助研究颅内动脉狭窄病理改变,帮助定量、定性分析,了解病情[6]。3D 快速自旋回波(3D turbo spin echo,3D TSE)采用非选择脉冲以及变角度回聚脉冲,缩短回波间距,提高扫描效率;该技术经不同MR 平台优化形成VISTA 序列(飞利浦公司)、SPACE 序列(西门子)、CUBE 序列(通用电气公司);其中3D SPACE 序列有良好血管壁成像效果,其作为一种基于可变角度快速自旋回波3D 容积成像技术,具有广泛扫描范围,能做任意方向和角度重建,结合全景矩阵,头线圈和颈线圈,能完成头颈大血管联合成像。本研究中与DSA 比较,3D TSE 技术下的HR-MRI 诊断狭窄部位准确率为96.61%,狭窄分级准确率为93.63%;与DSA 有高度符合率。这与傅懋林等[7]研究者报道的HR-MR 对颅内动脉狭窄分级准确率(以DSA 为金标准)为89.87% 的结果基本一致。在病变定位上,漏检2 处,考虑与此处狭窄轻微有关;且再分级中,本研究中HR-MRI 出现的分级不准确均为将狭窄程度弱化。
在预后方面,而斑块的稳定性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已经被许多研究证实;破裂纤维帽比例、斑块内出血比例、富含脂质坏死核心指数是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8-9];本研究预后差组狭窄程度、增强信号强化程度更高,斑块脂质狭窄、斑块内出血率更高,不稳定斑块占比更高(P<0.05),HR-MRI 能提供活体斑块成分分析,了解斑块稳定性,从而帮助预后评估。增强信号强化程度与病变区炎症反应激烈程度,既往也有研究指出斑块信号强化程度可作为斑块时候易脆标志,从而评估脑梗死发生和再发风险[10]。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性脑血管病变基础是血管内膜损伤以及缺损,含有大量脂质的吞噬细胞浸润和崩解形成粥样物质,并出现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壁出现特定MRI 表现,HR-MRI 量化狭窄程度和强化程度解释了卒中不良预后的因素。
综上所述,HR-MRI 能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程度和斑块成分,从而帮助病情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