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象学理论分析批判性地域主义观和建构文化
——以建筑理论家肯尼斯·弗兰姆普敦为例

2022-05-27浩,沈康,叶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3期
关键词:兰姆现象学舒尔茨

周 浩,沈 康,叶 敏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1 现象学对弗兰姆普顿的影响

现象学属于哲学范畴,由哲学家胡塞尔提出。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哲学家之一的胡塞尔提出对意识本质性研究,描述先验、绝对的认识之根本,其称为“现象学”[1]。其后,师从胡塞尔的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的第一部分中现象学作为一种“个体经验的哲学”而出现,这本书是现象学的奠基之作。

海德格尔在1951年发表的文章《建筑·居住·思考》有传达“空间”的概念,引起弗兰姆普顿的关注,21岁的肯尼斯·弗兰姆普敦通过阅读和思考这篇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论思想基础,对于他而言,空间(Space)缺乏感性体验,然而场所(Place)更能够表达其物质性,并在他后来的文章中提出假设“场所,生成和自然”的准则[2]。由此可看出,弗兰姆普敦当时已经开始思考场所中体验感的重要性了。

当然,弗兰姆普敦并非最早提出“场所”这个概念的人,其中之一是挪威的诺伯格·舒尔茨,海德格尔的居住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涉足符号学研究后,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诺伯格·舒尔茨放弃了使用符号学转向支持一种更为合理的现象学方法,在其1971年出版的《存在·空间·建筑》中所论述的观点必然会给属于同时代的建筑设计师带来新思路,而此时弗兰姆普敦41岁。

舒尔茨在《存在·空间·建筑》中陈述了6种空间:实际空间、知觉空间、认知空间、抽象空间、存在空间和建筑空间。其中最后两种形式正是诺伯格·舒尔茨的兴趣所在。其也在还未有现象学作为理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场所”的表达形式。在诺伯格·舒尔茨看来,场所精神应该是建筑现象学的核心[3]。这些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弗兰姆普敦,后来成为其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舒尔茨将“场所精神”运用到质疑功能主义的文章中,将“迈向建筑现象学”作为副标题。以至于后来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拓展了其论点。正是在舒尔茨思想的作用下,才使深受启迪的弗兰姆普敦于1983年发表的《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抵抗建筑学的六要点》中明确阐述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海德格尔的地域感对弗兰姆普顿的影响也较为深远,直接表现在《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所阐述的论点中。该书最末篇章中也特别强调了地域主义。从长远来看,弗兰姆普敦目前的志趣在于通过建筑的细节考察现象学思维的影响。正如《建筑理念——建筑理论导论》中所说的“地域性和主体经验这一主题,成为弗兰姆普敦‘对抗’城市生活关系的疏离和人们强调视觉效果媒体文化模式的手段”。事实也的确如此,建筑现象学确实是对人们在环境中经历足够非常重视。丹麦建筑师拉斯姆森撰写的《建筑体验》就有涉及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平面、空间、立面、声音等建筑元素作用到人的五官感受上[4]。从弗兰姆普敦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给人们所带来的环境感受的认知上来看,其与建筑现象学所研究的内容一致,这也就解释了弗氏思想是来源于现象学,同时也说明弗兰姆普敦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2 弗兰姆普敦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诺伯格·舒尔茨在《建筑——存在、语言和场所》一书中就曾引用吉迪恩对“地域主义”的定义。吉迪恩认为“地域主义”并不是阐述地方的习俗、习惯及民族主义,而是对空间本源必要性的深入探究。因此,在此文脉下就被理解为“场所”[5]。在这一点上弗兰姆普敦的思想与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弗兰姆普顿所理解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并不是指在气候、文化和工艺的综合反应下所形成的乡土建筑,而是指用来识别近期的地域性学派。同时,在他看来,批判地域主义也并非一种风格,而属于一种倾向于某些特征的类别,其用7点论述进行了最佳总结,简单来讲,就是边缘性实践、场所-形式、建构真实性的体现、场地因素的重要性、感受与体验、技术与文化的开放、批判的空间[6]。

弗兰姆普敦在《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在第二十一整章节讲述的建筑大师赖特。通过深入研读该著作可看出,弗兰姆普敦非常认同赖特的地域主义观。1901年,赖特发表了演讲稿《机器的艺术与工艺》,这也就意味着其认同机械必然会给文明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于机器和革命,弗兰姆普敦在这一点上和赖特后来的观念是相通的。1908年,赖特第一次将“有机”引用到建筑学中。“有机”指将混凝土悬臂设计成自然、树形的形式,弗兰姆普敦将其视为一种生机主义的隐喻[7]。而赖特所设计的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和流水别墅就很好地呈现了其对于建筑设计和场所空间的独特表达。

在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项目中采用有机隐喻的瘦长蘑菇状的支柱作为办公空间的主要支撑,屋顶为圆形的混凝土睡莲叶并采用模数化的形式进行组合,彼此之间采用有机玻璃管相互连接,相互交织而形成一种独立的修道院式的办公场所(见图1)。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很好地印证了构建真实性的体现、技术与文化开放的表达及强调批判的空间思想表达。

图1 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内景

流水别墅设计之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由于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赖特也感悟到传统材料和构造所附带的局限性,并从草原风格的限制中跳脱出来,其流水别墅就是很好表达形式,流水别墅从自然岩石中挑出并非常自然地落在瀑布之上,别墅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见图2)。弗兰姆普敦所强调的场地因素的重要性、“场所-形式”、感受与体验的批判主义观念无疑在流水别墅上得到很好的印证。

图2 流水别墅

3 建构文化

“建构”一词主要是指建筑和构造,随着社会发展,其更加强调建造的过程,同时也更注重技术、结构及新型材料的运用等。建构(Tectonic)的词源来于希腊文,原意为木匠和建造者。而最先将“建构”引用到建筑学的是德国的卡尔·奥特弗里德·缪勒,他试图通过工艺品,如器皿、瓶饰、住宅等艺术形式分析澄清“建构”的意义[8]。由此可见,工艺品的形式和发展既包括实用性,又取决于情感和艺术概念协调的一致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弗兰姆普敦称其为“建构”。

弗兰姆普敦在建构文化研究一书中将塞恩斯伯里中心和金贝尔美术馆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两者的差异是建构与非建构的不同文化取向,其主要是要解决如何把握技术的内在性,以及如何让建筑承载传统文化。因此,在笔者看来,通过运用技术和当代新材料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是弗兰姆普敦的建构理论思想所阐述的。当然,时代变更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新型材料、综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出现和运用。

起初,现代主义更注重形式和功能相结合,到后来更注重功能性,功能性则更注重结构,如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就是对建构和结构的完美结合。在建构文化研究的后记中,谈论的设计大师例如勒·柯布西耶、路易斯·康、阿尔多·凡·艾克等都提到他们是将建筑的结构和原始建筑文化相结合的。

4 现象学下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建构文化的联系

正因弗兰姆普敦出生于现代主义时代,受到该时代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建筑作品和设计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使得弗兰姆普敦逐渐意识到现代主义只注重功能主义而忽视了情感和场所感。这也是后来弗兰姆普敦在建构上更加注重结构和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上更注重隐喻及情感表达的原因。

基于时代背景,弗兰姆普敦归纳并总结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个人生平,以及同时代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与建筑师之间的关系,并将建筑师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学术理论联系串联起来。通过对建筑师的作品进行解读并进行批判性评价,表达自己对于该设计的看法和设计理念。因此,逐渐形成属于个人的批判性思想体系并最终形成了《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该书使弗兰姆普顿更全面地批判性评价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的设计构思。正是在该著作基础上,才出版了讲述建构关系并从更注重的建构思维、材料、细节和建筑结构角度表达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构思及设计理念的书籍——建构文化研究。

5 结语

通过深入了解弗兰姆普敦及对其著作进行认真阅读和研究,弗兰姆普敦所形成的批判设计思想也是时代进步所必然会形成的。弗兰姆普敦通过研究和分析建筑发展史的整体脉络,并从概念的起源出发,不断思索、研究及总结,最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弗氏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体系和设计理念。与此同时,弗兰姆普敦将批判性地域主义与“建构”思维系统性的论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弗氏思想体系。批判性地域主义和文化建构均为基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背景,更是基于建筑现象学理论体系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间也必然会产生较大的联系。这也就解释了在建筑现象学影响下产生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建构”思想的原因。

猜你喜欢

兰姆现象学舒尔茨
兰姆的点金术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国务卿的乔治·舒尔茨逝世,享年100岁
扫帚也有梦想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历史现象学的现状与目标
揭露现实和预示无限——对电影营造空间的现象学解读
11月微寒,来一口热奶油兰姆酒棕吧
玛莎·葛兰姆:与毕加索齐名的“现代舞之母”
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