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茶马古市步行街使用后评估研究
2022-05-27林丽蓉
林丽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1 基础调研
1.1 项目确定
临夏市地处甘肃省东南方,又称“河州”,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域经济、政治、文化的纽带[1]。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此纵横交会,茶马古市商贾云集,南来北往,东进西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赞曰“东有温州,西有河州”[2]。茶马古市步行街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而打造,期望通过仿古建筑风格与整合一系列古河州文化遗产——泥塑、葫芦雕刻、刺绣、蛋雕等民俗馆展现临夏的商旅文化历史,再现历史上“河湟雄镇”的辉煌。茶马古市步行街位于市东区中心位置,紧邻老城,区位优势明显。东区发展近10年,已形成固定的居住区和商业圈,消费潜力巨大,且政府关注度较高。但步行街自2013年建成后,除了举办活动时人流涌动,日常很少有商业行为发生,并未达到建设初衷。
1.2 项目现状
茶马古市步行街南北两端分别与城市主干道——光华东路和庆胜东路衔接,车流量巨大(见图1)。周边皆为住宅区,居住人群较多。步行街东西长约310m,南北长约54m,总面积约16 740m2。市政设施完善,规划建设有序,城市发展成熟。其西侧为东区中心商业,区域面积较大,商业发展较好,日常消费人群较多且稳定,是步行街的潜在使用人群。但其紧邻的商场建筑造型不佳,过渡空间处理较差。其东侧紧邻住宅区,入住率高,但住宅楼与步行街连接,建筑风格差异极大,互不融合。
图1 临夏茶马古市步行街
1.3 项目特色
步行街建筑整体外观为仿古式风格,真实结构为混凝土框架。建筑飞檐起翘明显,部分建筑檐下有柱廊灰空间,空间效果不佳却较为局促,檐上2层设栏杆形成临街阳台。步行街临主干道两侧进行了专门的入口设计,城市窗口形象较好。部分建筑外墙辅以临夏民族特色雕饰——河州砖雕作为建筑装饰,独具一格。步行街内部以展示传统民族特色为主,因此十大民俗文化馆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主要为手工艺匠人的工坊,作为工作和展示售卖使用,还有部分古玩店铺、餐厅、酒吧、服装店。根据调研,尽管政府有减免房租的政策,但步行街内平时开业店铺很少,大部分民俗馆和古玩店有活动或预约时才会开门。仅有的2家餐厅基本每日开店营业,而酒吧和服装店仅在节假日营业。
1.4 人群调研
基于社会环境、人群差异、访谈有效性等必然误差,人群调研在项目现场随机选择无差别对象——顾客与商户,进行一对一口头访谈并记录信息。访谈应注意:注重对项目使用感受的评价,尽可能了解有关运营、管理等文献资料无法搜集的信息;根据人群属性、被访问者年龄等尽量识别可积极合作的访问人群;识别被访问者的潜在访问质量,若访问进行得不通畅,应及早结束访问;主要询问被访问者来此的目的、在其中的行为与感受、意见及建议、问题回答情况等。访谈内容包括个人大致情况,商户运营情况,顾客来此原因、对步行街的感受、建议意见及需求、购物情况,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时的状况等(见图 2)。
图2 访谈提纲
2 失败树分析
2.1 访谈结果
此次访谈共有9人,有效访谈7人,被访问者类型涉及商户、顾客、工作人员3种,年龄涵盖老人、大学生、中年人,有外地游客,也有附近居民。
顾客访谈4人,有效访谈3人,包括一对老夫妇、一名偶尔来此带孩子玩耍的中年父亲和一名路过此地的艺术系大学生。一对偶尔来此的老夫妇整体上对此步行街表示赞许,但表示没有特别吸引的地方,认为卫生间、休息座椅等设施不够便利,建筑室内空间较为阴暗,对进店购物并不友好,且二楼对老年人吸引力很小。此外,他们对步行街的存在表示疑问,因其对于古玩艺术品的需求不大,且此地缺乏特色显著的历史文脉,建议提升室外环境,包括绿化、商业气氛等。一位带着孩子的父亲提出其内部的广场受周边影响设计欠佳,猜测步行街营业惨淡是由于当地人口消费能力不足。一位艺术系学生从较为专业的角度表示步行街风格虽为仿古,却没有特色,形式过于对称统一且缺乏设计亮点,游玩空间少,二楼存在感很弱,另外与周边商场及居民区也格格不入,在整个城市中较为突兀。
工作人员访谈共2人,有效访谈为保安大叔。保安大叔工作约2年,他分析此地人气不旺的原因首先是受众问题,步行街主打传统民俗文化,但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因此商铺顾客很少;整体设计过于简单,特色不鲜明;之前有带来人气和流量的地摊与直播,却因扰民被投诉叫停。他着重提到氛围营造这些弹性的附加因素,表示合理的管理能为步行街带来新活力。
商户访谈共3人,有效访谈3人,包括一位葫芦雕刻手工艺人、餐厅经理和烟酒茶铺老板娘。葫芦雕刻手工艺人个人名气较大,有两处两开间3层的店面,但不经常开门,准备装修之后打造民俗表演兼展览馆。餐厅经理表示因自家为连锁店,全靠品牌效应吸引顾客,餐厅营业3年左右,基本每日开店营业。烟酒茶铺老板娘表示虽然店面在街口,位置较好且每日开店,但因受众小且市政施工较多影响,营业状况一般,她重点提到此步行街的道路设计问题,对再策划帮助较大。
2.2 访谈分析
通过失败树分析法逐步探寻步行街运营不佳的根源。先将个体访谈中的问题分类,归纳到不同的建设方面后倒推设计层面,针对现有问题梳理挖掘设计缺陷所在,最终落实到某一点具体的可改善措施上,进行针对性研究改进,再策划设计整个步行街。失败树分析法有助于将问题从头到尾进行梳理,有理有据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见图3~5)。
图3 失败树顾客访谈分析
图4 失败树商户访谈分析
图5 失败树工作人员访谈分析
3 再策划设计
3.1 访谈建议
针对访谈意见进行具体的点对点分析:顾客失败树分析得出设计问题在于公共服务设施、灰空间设计、建筑采光、建筑层数、建筑造型风格、总体区位与内部业态布局、节点与地标、街道形式、整体风格等方面。商户失败树分析集中在建筑内部设计,包括室内空间利用率、室内外联系和步行街的整体布局。工作人员失败树分析得出在街道空间的弹性设计上应尽量满足多样的商业活动,达到重塑街道活力的目的。将这些分散的建议归纳整理到策划层面,根据设计逻辑及其之间的关联性综合探讨改进措施,提出更有秩序的再策划成果。改进措施大致由总体布局、街道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构成(见图6)。
图6 总体改进措施
3.2 再设计
1)区位 与西侧商场交换位置。十字路口的视觉效果、城市地位、风水格局更好,步行街换到十字路口处无论使外部环境还是自身都更有优势。步行街设在路口视野更开阔,且作为公共的开放空间衔接主干道与商业区具有很好的过渡效果,采光、地势等问题也得到改善。从城市设计角度,主路口边设低矮疏松的公共空间对主干道的影响相较于集中的商业更缓和,对交通的视觉干扰小,也可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与天际线。
2)总平面布局 绿化沿建筑外侧的灰空间分设,增加空间丰富性,引入自然生态元素[3]。街道界面减小贴线率,为内部举办活动提供弹性空间[4]。建筑肌理设计为小体量不规则排列,围合空间分散设计,有大有小,符合民居特点(见图7)。功能分区应形成3条街各自的组合特色,业态分布明确有序,可增强人们对步行街内容的具体认知。将受众较广的餐饮布置在临主干道一侧吸引人流,增加步行街人气,聚集人群到内部后,分散至特色传统民俗艺术和古玩业态中(见图8)。
图7 总平面改进意向
图8 功能再策划
3)街道设计 原有街道过于直接通畅,缺乏视线丰富度,空间趣味性不够,街道围合不足,难以吸引人群聚集内部。道路界面应丰富有变化,形式弯曲或宽窄不一[5];降低贴线率,留出室外公共空间进行弹性设计,为临时活动预留场地[6];建筑1层设计灰空间,增加室内外联系吸引人流;中央集中绿化分设形成“建筑—灰空间—绿化—街道—绿化—灰空间”的道路平面(见图9)[7]。步行街与周边衔接通过留白过渡空间并设计绿化缓和形态差距。步行街内部通过节点的细节设计增加场景氛围感。
图9 道路改进意向
4)建筑设计 整体1层,局部2层,增加立面层次性。降低建筑高度,改善街道高宽比(D/H),室外更舒展,也减少了对室内空间的浪费,建筑利用率增加。局部1层屋顶形成室外露台,增加与环境的交流融合,可做休闲餐饮、室外展示、舞台等特色空间[8]。广场等节点设计运用地区标志物增加可识别性和特色特征,形成地标,打破平缓连续,观感体验更丰富,且加深街道空间的凝聚性[9]。步行街整体建筑造型参考传统民居形式风格,富有本地民族特色,如“虎抱头式”等。注重重点建筑饰面点缀,但不追求夸张,空间设计应符合现代商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