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探究

2022-05-27慈妍妮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心融合建设

慈妍妮

(北京印刷学院宣传部,北京 1026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主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及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高校需要不断加强机制创新、流程优化,加快探索新时代“全程、全息、全员、全效”教育融媒体发展路径,做大做强新时代教育主流舆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鲜明的传媒类高校,更需依托融媒体中心大数据平台,整合校内相关资源,聚合新闻宣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媒类人才校内实践三大功能,凸显新闻宣传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融合,突出三全育人,强化思政教育实效性,构建大育人格局,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一、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现状

从社会媒体方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高校媒体融合大部分都是参照社会融媒体中心模式,打造特定传播范围的一定程度上的采编发流程再造。 但根据媒体融合的本质特性,高校的媒体融合可以有更广阔的含义。

2019 年10 月,确定教育融媒体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15 家,包括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河南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2020 年11 月,确定教育融媒体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15 家:浙江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智慧学习工场主打“工字牌”,建构“技术矩阵群”和“多元开放平台”,打造“融媒体+”技术、人才、舆情、信息化、产业、开放平台、活动等7 大领域,建设顺畅、贯通、效能的高教融媒体成果供应体系。 新媒体智慧学习工场涵盖新媒体体验版块、新媒体内容生产与运营版块、大数据分析版块、虚拟演播版块。 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相关技能培训,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及新媒体人才评价认证,通过服务地方政府智库、项目合作和内容建设等方式开启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了一条从工作站到实验室再到产业基地的学科发展新路径。 开设了融合新闻学、新媒体视听节目策划与制作、数据新闻与大数据可视化、python 编程语言、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实验教学课程。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紧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与新媒体作品进入课堂,并结合专业知识点对这些报道和作品进行分析,实现思政育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清华大学融媒体中心以培育全媒体人才为核心,将融媒体中心打造成学生实践、实训基地。 清华大学未来媒体实验室搭建集新闻大数据平台、指挥调度、融合采编、新媒体发布、全媒体演播、视音频制播一体化的综合新闻传播实验环境,是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适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对媒体融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了完整的一套“平台+内容+渠道+教学+应用”融合媒体高等教育云生态圈。

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率先开展融媒体建设实践与布局。 其融媒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托学校不同学科的优势与特色,设置了多个融媒体分中心,以专业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加入融媒体建设,前沿研究与融媒体建设积极互动。 与主流媒体与地方的融媒体建设“共生互动”是上海交通大学融媒体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2019年,其与光明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协议,推进双方融媒体建设。 与新华社、上海各区县融媒体中心联动共建,东方网-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媒体创新联合实验室揭牌。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运行中心于2018 年1 月6 日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学科组2017年度总结会暨“媒体融合时代与实践实验教学”主题研讨会上正式启用。 由融合媒体指挥中心及多平台发布系统、全媒体交互式新闻演播室系统、融合媒体虚拟化生产平台三大部分组成。 包含了融媒体新闻采编制作、数据可视化和虚拟图文包装制播、多屏矩阵展示、云桌面资源管理、手机采访制作等16 个子系统,还提供基于阿里云的大数据服务。融合媒体指挥中心能够管理媒体融合云平台所承载的所有业务系统。 全媒体交互式新闻演播室设有LED 大屏幕及多个景区,可以满足站播、坐播等多节目形态的制作需要。 融合媒体虚拟化生产平台是全媒体运行中心的最大亮点,就是通过云平台,实现制作站点云桌面的运作方式。

二、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高校的媒体融合,从思想理念上应区分于纯粹的新闻媒体机构所提倡的媒体融合。 从组织结构来看,社会媒体是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发活动的媒体,具有更广阔的受众和更专业的分工,媒体融合更多是建立融媒体中心。 高校宣传部和新闻中心从事新闻媒体的专职人员少,虽然较有利于高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转型,但是人员不足必将导致融合的不彻底。 从内容层面来看,高校各层级新闻媒体更倾向于在各个平台孤军奋战,缺少不同媒体资源整合的机制。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高校的媒体更大意义是服务于高校的中心工作,在宣传“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下,服务高校育人职能,所以高校融媒体中心不应仅限于从传统媒体思维去探索如何将新媒体纳入其发展的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偏离融合发展规律的。 还应从再造多模态生产流程,探索精准性传播路径,建立社会参与网络以及构建伴随式信息纽带等方面建设,[2]从更广阔的层面上更大范围融入更多内容,融入高校自身的特色,如高校发展的数据、学科学术资源、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有效利用媒体融合平台提升高校治理水平和育人水平。

2020 年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对推进教育融媒体建设提出几点要求:要占阵地,充分发挥教育融媒育人功能,把教育融媒体建设和思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搭平台,形成“新闻+政务+服务”格局,供给优质内容;寻路径,探索学校融媒建设新模式,结合自身特点,将特色做得更鲜明;汇资源,与央媒、行业合作共建融媒基地;谋突破,让前沿技术为学校融媒赋新能,利用5G、AI 及最新研究成果,服务学校融媒体建设。 截至 2020 年 6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 3005 所,其中 659 所高校开设了新闻类专业。[3]对于这些高校而言,融媒体中心建设更有优势和必要。

三、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一所出版传媒类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可以主要建立两大平台,一是思政数据平台:包括新闻大数据平台、舆情监测平台以及红色出版、印刷、设计资源平台。 二是新闻业务平台(学生实践平台):包括指挥调度、融合采编、新媒体发布、全媒体演播、视音频制播一体化。

实现三大功能,整合新闻宣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出版传媒类人才校内实践培养,依托融媒体中心数据与新闻实践平台,聚合学校新闻、出版、设计、艺术等资源,联合二级学院、学工部、安稳部、教师工作部、网信办、教务处、研究生院,实现宣传工作、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实训、动态预测、舆情监测、突发事件处理等多功能一体化。

(一)优化提升新闻传播功能

当前,媒体技术、媒体种类、媒体形态、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主渠道、主战场。 融媒体中心建设,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聚焦“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做大做强网上宣传教育(图1)。

图1 数据管理框架

通过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将全校各类媒体纳入统一管理,各级账号权限不同,日常工作互不干扰,党委宣传部可管控全部账号,监测全校各类账号发布内容、数据,实现对校园众多媒体的管理;对全网热词实时监控,掌握舆情关注点,实现对舆情监测、发现、预警、研判、协同、反馈等各项工作环节的全覆盖;增强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的联系;同时基于媒体大数据为整个全媒体运行提供线索汇聚、选题策划、媒体传播力统计分析,对师生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对热门网站进行定向的大数据采集、跟踪和挖掘分析,做强做精内容,使得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互联网规律,更加有的放矢;实现重大事件一键发布,遇到校级重要事件,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一键同步全校新媒体平台矩阵,共同发声,扩大影响;通过对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等数据分析,实现快速传播、移动传播、全媒传播、分众传播、互动传播、权威传播,选择传播时机,提高传播时度效,因时而进、改进创新,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力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水平和有效性,发挥新闻宣传的思想引导作用。

(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提出要“创新推动网络育人,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 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拓展网络平台,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教育热点信息的数据汇总分析,及时捕获校园热点话题,了解学生诉求与需要,紧密与学生的联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 准确定位,精准服务是当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融媒体中心思政工作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抓住学生思政教育网络阵地。

同时结合学科特色,建立红色出版、红色印刷、红色设计资源库,凸显学校在红色出版领域的资源优势,建立红色资源研究中心。 依托大数据库,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图2,图3)。

图2 新闻传播实践业务框架

图3 新闻传播实践业务管理流程

(三)助力融媒体时代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融媒体中心建立在学校学科特色基础上,依托新闻业务平台(学生实践平台)的指挥调度、融合采编、新媒体发布、全媒体演播、视音频制播一体化功能,将专业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环节等与本校的网络宣传工作、学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将宣传工作的需求、内容产出融入课程建设、课程考核内容、毕业设计等项目中,建立传媒类学生校内实习实践平台,承担学生新闻出版传媒实践的课外实践任务,调度整合学校多学科资源,形成有机整体,实现新闻、出版、艺术、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统一结合起来,产出内容在学校官方平台或合作的公共媒体上进行传播,让学生们在学校就能体验到专业传媒机构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 在分学科实践的基础上,融媒体中心作为整合资源的平台,亦可以成为不同学科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初步组建团队的基地。 相当于形成不同的主题项目库,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产出作品。 最终建立起一支对内服务学校新闻宣传,对外服务行业传播需求的学生队伍,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人才核心竞争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融媒体中心应该坚持在育新人上下功夫,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增强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认识与践行,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人才培养环境,构建具有首都韵味、行业特色、学校风格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话语体系,推进思政教育与出版传媒专业教育相融合,与专业性相结合,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宣传优势,实现宣传工作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同频共振,协同共赢。

猜你喜欢

中心融合建设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融合》
破次元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