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天然草地饲草资源特点与生产水平的分析
2022-05-27张云霞杨浩哲杜红旗朱伟然梁亚爽张国启
郭 孝,李 黎,张云霞,杨浩哲,杜红旗,朱伟然,梁亚爽,张国启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2.河南省饲草饲料站,河南 郑州450008;3.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450008;4.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471000;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豫北地区是指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区,处于北纬34°95ˊ~36°25ˊ,东经112°03ˊ~116°04ˊ,豫北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的长治、晋城交界,北隔漳河与河北邯郸毗邻,南面和东面临黄河与洛阳、郑州、开封相接,大部分地区地处南太行山前平原,豫北地区和冀中南地区、鲁西北地区共同构成了华北平原。其行政区域包括鹤壁、新乡、安阳、焦作、濮阳5个地级市及济源1个省管县级市,洛阳市吉利区。该地区不但是河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较发达区域,也是草地和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豫北地区草地面积为4.88×10hm,占全省天然草地面积的9.34%,而且草质好,生长期长,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就是全国重要的牧草生产基地,在多年生牧草区划中被确定为黄淮海和黄土高原牧草栽培区,多年来豫北草地一直是河南省重要的草地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发达区域。
1 豫北地区的自然特点
豫北地区位于河南黄河以北山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 ℃,其中7月份平均气温27 ℃,最高气温42.8 ℃;1月份平均气温0.1 ℃,最低气温-21.5 ℃,无霜期220 d。年降水量为600~700 mm,最大降雨量1168.4 mm(1963年),最小降雨量241.8 mm(1997年),最大积雪厚度410 mm(2009年),夏秋降水较多,占全年降水的72%,且多暴雨,年均湿度为68%,水系为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全年日照时间约2 400~2 450 h。全年多为东北东风,年平均风速为2.45 m/s。从地形上看,西部从王屋山开始,往东北沿着晋豫交界的太行山延伸到北部。土壤为棕壤、褐土和潮土,质地黏重,肥力中等,pH为7.0~7.5。
2 豫北地区草地的植被特点
河南地形复杂,呈西高东低的趋势,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南和豫北3地,其中豫北草地主要分布在南太行山和王屋山一带,其天然草地的总面积为4.88×10hm,草地类型属于暖性灌草丛和低地草甸2个类型,其中以暖性灌草丛为主。
2.1 草地类型
2.1.1 暖性灌草丛 发育于暖温带、湿润度大于1.0、年降水量大于600 mm的森林区,森林破坏后以次生喜暖的多年生中生或旱中生草本为主,并保留有一定数量原有植被中的乔、灌木,植被相对稳定,其灌木郁闭度为0.1~0.4或乔木、灌木郁闭度之和为0.1~0.3,一般分布在石质山地、土层薄的坡地,其生物量均比土层厚的草甸低。
豫北暖性灌草丛主要分布于焦作北部﹑新乡和安阳的西部﹑鹤壁西部、济源市西部等地区,面积为4.19×10hm,占全省暖性灌草丛面积的10.91%。该类有7个型,分别为:具灌木的荩草(),具灌木的黄背草(),白羊草(),具灌木的白羊草,具灌木的苔草()、暖性禾草,具灌木的白莲蒿(),黄背草。其饲用灌木主要有胡枝子(Turcz.)、细梗胡枝子()、连翘()、野皂荚()、薄皮木()、白刺花()、荆条()、橿子栎()、酸枣()、紫穗槐()、野山楂()等;饲用草本植物主要有白羊草、黄背草、白莲蒿、黄花蒿()、茵陈蒿()、隐子草()、针茅()、阿尔泰狗哇花()、披针叶苔草()、青绿苔草()、京芒草()、长芒草()、鸡眼草()、狗牙根()、黄茅()、藨草()、蒲公英()、拂子茅()、小藜()、钻形紫菀()、狗尾草()、金色狗尾草()、翻白草()、马兰()、委陵菜()、艾()、线叶旋覆花()、小飞蓬(),野菊花()等。
2.1.2 低地草甸类 发育于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河漫滩、海岸滩涂、湖盆边缘、丘间低地、谷地、冲积扇扇缘等地形部位,地下水位小于0.5 m,排水不良或有短期积水,主要受地表径流或地下水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性草地,以多年生湿中生或中生草本为优势种组成。
豫北的低地草甸类主要分布于海拔小于200 m的地带或者低洼地区,面积比较小,大约0.69×10hm,占全省低地草甸面积的8.69%。主要有3个型,分别为:莎草()、杂类草,狗牙根、假俭草(),芦苇()。饲用植物主要有:芦苇、野大豆()、水蓼()、香蒲()、苔草、六月雪()、双穗雀稗()、褐穗莎草()、荆三棱()、鸭跖草()、两歧飘拂草()、达乌里黄芪()、菱()、喜旱莲子草()、鳢肠()、酸模叶蓼()、香附子()、蒙古苍耳()、委陵菜()等。
2.2 草地植被特点
根据地形、地貌和畜牧业发展特点的一致性,再结合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山脉走向,豫北草地可分为3个亚区,即豫北太行山亚区、豫北王屋山亚区和豫北云台山亚区。豫北的天然草地主要集中在豫北太行山亚区,其草地类型、草地建群种和优势种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豫北天然草地类型统计
表2 豫北天然草地饲用植物的建群种和优势种
3 豫北地区草地的生产特点
豫北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王屋山区和云台山区,其中以太行山区草地面积最大,占77.21%,其次是王屋山区,占12.93%,云台山区面积最小,只占9.86%,这3个区草地生产特点如下:
3.1 豫北太行山亚区
草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新乡、安阳和鹤壁的西部,西与山西省接壤。天然草地面积为37 635.06 hm,其中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面积分别为4 431.2 hm和33 203.9 hm,平均草层高度38.02 cm,平均盖度81.65%,平均产草量为3 997.86 kg/hm,载畜量为96 297.58羊单位,绝大部分草地处于未利用或者轻度利用状态。
3.2 豫北王屋山亚区
草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济源的北部和西部,北与山西省接壤。天然草地面积为6 313.5 hm,其中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的面积分别为30.98 hm和6 282.52 hm,平均草层高度40.05 cm,平均盖度86.34%,平均产草量为 4 324.96 kg/hm,载畜量为23 199.88羊单位,绝大部分草地处于轻度利用或者中度利用状态。
3.3 豫北云台山亚区
草地资源主要分布于焦作的北部,北与山西省接壤。天然草地面积为4 838.13 hm,其中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的面积分别为2 406.31 hm和2 431.82 hm,平均草层高度36.31 cm,平均盖度86.77%,平均产草量为 4 911.12 kg/hm2,载畜量为19 320.15羊单位,绝大部分草地处于未利用或者轻度利用状态。
总之,豫北天然草地的面积为48 786.73 hm,其中暖性灌草丛和低地草甸的面积分别为41 918.24 hm和6 868.49 hm,平均草层高度38.12 cm,平均盖度84.92%,平均产草量为 4 511.32 kg/hm,载畜量为138 817.61羊单位,草地处于未利用、轻度利用或者中度利用状态。
河南省天然草地资源生产现状见表3。总体来看,热量条件好的草地植株高,热量条件差的草地植株矮小;降水少的草地植株稀疏、盖度小,降水多的草地植被稠密而盖度大;豫北草地草层高度、草层盖度均不及热量和降水多的豫西和豫南天然草场,但饲草产量却分别比豫西、豫南的天然草场高28.43%(<0.05)和13.96%(<0.05),这可能与豫北草地饲草分蘖力和再生能力强有关。从利用状态看,豫北地区草地利用率极低,大部分是轻度利用或者未利用状态,特别是太行山深山大部分草地发育良好,饲用植物种类多样,盖度几乎达 100%,产草量较高,多数没有加以利用,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事实证明,适度利用草场能维持草地的总物种数和多样性,有利于天然草地的良性循环。
表3 河南省草地资源区草地生产性状的统计
4 小 结
豫北地区地处中国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带,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雨量适宜,土壤肥沃,饲草资源丰富,草地面积为4.88×10hm,占全省天然草地面积的9.34%,主要分布在豫北太行山区,有热性灌草丛、低地草甸2个类,有白羊草、狗牙根+假俭草、黄背草、具灌木的黄背草、黄背草+白茅、具灌木的白羊草、具灌木的荩草、芦苇、莎草+杂类草、具灌木的白莲蒿 10个型。草地植被上有白羊草、黄背草、胡枝子、狗牙根、荩草、莎草等10个建群种,以及39个优势种,极具生物多样性。豫北草地生产水平较高,平均盖度84.92%,平均产草量4511.32 kg/hm,高于豫西和豫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而且草质优良,是河南省发展草牧业最佳区域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天然草地仍处于未利用或轻度利用状态,造成草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强草地管理、优化草地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当前有必要在科学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各级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鼓励和支持草业的发展,加大草地综合保护和开发的力度。首先要严格保护草地,维护物种的多样性,因为其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直接相关,有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是草地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其次,在地势好的畜牧业发达地区可以建立高产的人工草地,既能维持草地持续稳定生产水平,为优质高效生产饲草提供有力支撑,又能提高植被覆盖度,维护草地资源的良性开发和高效利用。另外,在发展草牧业基础上,拓展饲草产业价值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