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22例疗效观察
2022-05-27周登平魏林志陈丽娜
周登平 魏林志 陈丽娜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患者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衰竭的治疗中,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肝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4--01
在人体组织器官中,肝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免疫防御、分泌、转化、代谢、合成等均有影响。而肝脏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下,可能会发生肝衰竭的疾病,出现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各种肝病不断进展都有可能转化为肝衰竭,死亡率比较高[1]。在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效果比较一般,需要更有效的支持手段加以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基于此,本文选取2017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患者22例,研究了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患者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在对照组中,患者性别为男7例、女4例,年龄为最小45岁、最大76岁,平均(58.62±3.23)岁;在观察组中,患者性别为男6例、女5例,年龄为最小44岁、最大75岁,平均(58.60±3.26)岁。在上述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有严重并发症表现的患者,有药物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有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常规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使用保肝药物、促肝细胞再生药物治疗,同时使用白蛋白、血浆、能量合剂等进行综合支持治疗。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人工肝治疗仪、血浆分离器等设备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及各项指标检查结果,选择1种或多种人工肝替代方法治疗。治疗1-3次之后,对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查,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做出灵活调整。在治疗期间,严格督促患者戒除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加重。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有所缓解,肝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未缓解,肝功能未好转。不良反应指标包括寒战、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疹。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治疗效果上两组的对比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在不良反应上两组的对比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脏对人体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很多人体所需物质的合成场所都是在肝脏内。同时,肝脏也可对体内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解毒和代谢,对人体健康安全至关重要。一旦患者发生肝脏疾病,治疗控制不当近战位肝衰竭,就会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或丧失,人体就会发生严重的机体代谢紊乱,大量代谢性毒物在人体中聚集,最终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另外,由于肝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人体内多余药物也无法经由肝脏代谢,会在体内发生堆积,导致治疗效果下降,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对疾病治疗产生反作用。人工肝治疗系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替代疗法,通过采取血浆灌流、血液置换等方法替代肝脏原有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身体状况等做出调整,保证了治疗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发挥了较好的联合治疗作用。尽管在治疗中对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方式有所差异,但是治疗的原理和重点,都能够按照患者症状做到相应调整,进而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充分改善,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效果都十分理想。
综上所述,在肝衰竭的治疗中,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艳红,朱翔,冯定云,等.人工肝支持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Ⅲ~Ⅳ期肝性脑病患者成功完成肝移植14例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8,26(9):154-155.
[2]刘春涛,武瑞,俞海燕,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9,41(2):124-126.
[3]郭希菊,魏云华,郭维博,等.三种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疗效及对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9):104-107.